第2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返師途中病逝,享年六十五歲,廟號太宗,葬於長陵,後嘉靖時期改廟號成祖。】

  【總結:難得一見的藩王造反成功選手,朱元璋看在他的成就的份兒上也得原諒他搶了他侄子的皇位,牛逼。】

  朱棣撓頭,「我那麼厲害的嗎?」

  旁邊正在打鬧的其他兄弟對視一眼,立刻轉移目標換人群毆。

  你丫的有本事造反還眼睜睜看著兄弟們遭罪,是親兄弟嗎?

  沐青:???

  你們打架的理由是不是不太對?

  但是再一想這群臭小子平時是什麼德性,因為這事兒打起來也不奇怪。

  朱標無視鬧成一團的弟弟們,自己給自己倒杯酒壓壓驚,「還好還好,幸好四弟靠得住,不然我兒子可能真把爹打下來的基業拱手讓出去了。」

  神仙寥寥幾句說的簡單,裡面透露出來的消息可不簡單。

  什麼叫被讀書人給忽悠瘸了?不就是文人掌控朝堂甚至將皇帝玩弄於鼓掌之中嗎!

  文人有傲骨,但不是每個文人都有傲骨,要是朝堂真的成了讀書人的一言堂,看看前頭宋朝是什麼情況就知道了。

  大明的江山是一刀一劍打下來的,蒙古人北逃不代表他們不會添亂,南邊西邊甚至海上都不能掉以輕心,真要把武力給廢了,中原十有八九又會成為待宰的羔羊。

  身為皇帝沒有主見是大忌,寧肯乾綱獨斷也決不能是個耳根子軟的人。

  很不巧,只從神仙說的那幾句中他就能推出來他兒子是什麼人。

  幸好他現在的兒子都被教導的不錯,就算他沒等到繼位就中道崩殂也不怕。

  嗨呀,再喝口酒壓壓驚。

  【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熾,永樂大帝長子,母為徐達之女仁孝文皇后,年號洪熙。】

  【朱高熾在洪武二十八年被立為燕王世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期間,朱高熾和徐後留在北平守城,以萬人抵抗李景隆五十萬之眾,永樂二年被立為皇太子。】

  【永樂年間,朱棣數次北征,朱高熾皆留守監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得寵於朱棣,朱棣一度有更換太子之意,後來發現朱高煦、朱高燧串通宦官圖謀不軌才作罷。】

  【永樂二十二年,朱高熾即位,在位期間息兵養民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洪熙元年,朱高熾病逝,享年四十八歲,廟號仁宗,葬於獻陵。】

  【總結:仁胖胖的成就不在洪熙年間,而在永樂年間,朱棣北征他負責內政,永樂盛世的功勞怎麼著都得分他點。還有就是,吃太胖了不好,工作壓力再大也得注意體重。】

  馬皇后睜大眼睛,震驚的聲音都有些發顫,「哪一年病逝?」

  朱元璋也有些恍惚,「洪熙元年。」

  夫妻倆對視一眼,眼裡的震驚如出一轍。

  洪熙元年病逝的話,也就是說他滿打滿算也才當了不到兩年的皇帝,如果是頭一年底即位後一年初去世,就只在位了幾個月。

  聽神仙的意思這孩子是吃太胖了才會病逝,不是,孩子吃的胖當爹的就不知道管管?哪有皇帝就知道出去打仗把內政都留給兒子處理的道理?

  看把孩子給委屈的,都吃成大胖子了!

  他還因為偏心想換繼承人,哪兒來的臉?

  沒有大兒子在後方給他主持內政穩定朝堂,他能那麼大喇喇的出去打仗嗎?

  老朱對四兒子的所作所為很不滿意,功是功過是過,不管開疆拓土的功勞多大,那邊的四兒子到了地底下也得挨上一頓再說。

  朱棣很委屈,他是他,神仙口中的那個朱棣又不是他,他現在連兒子都沒有,這時候瞪他是不是早了點兒?

  老朱離的遠只是瞪兩眼,其他小子們可離的近,他們本來就在打鬧,這下連理由都不用找了,接著剛才那頓繼續胖揍。

  朱棣:???

  人幹事?

  老虎不發威真把他當病貓了是吧,群毆就群毆,他一個人可以毆一群!

  沐青幽幽嘆了口氣,扭頭看向旁邊的沐英,「哥,他們幾個是不是到了出去歷練的年紀?」

  如此精力旺盛,天天在家悶著除了打架也沒別的事兒可干,這樣不行。

  沐英笑笑,「爹準備在年後統一冊封,冊封過之後就讓弟弟們去封地。」

  朱標撇撇嘴,「要我說爹就是太緊張他們了,早幾年就該把他們弄出去,看看現在都皮成什麼樣子了,爹還在上面坐著呢都擋不住他們胡鬧。」

  唉,不像他,他教兒子那叫寬嚴有濟,比他們爹強多了。

  朱文正搓搓胳膊,「你去爹跟前把這話再說一遍。」

  朱標坐的筆直,「我不。」

  他又不傻,才不會上趕著找打。

  【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朱高熾之子,早年深得祖父永樂帝的喜愛,於永樂九年被立為皇太孫,且跟隨永樂帝北征,洪熙元年仁宗死後,朱瞻基即位,年號宣德。】

  【宣德元年,朱瞻基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提升內閣地位,「三楊」內閣成為明朝宰輔的榜樣,他們主政期間,內閣精簡高效配合完美,大明的國力持續向著鼎盛發展,對內停止用兵,對外進行第七次鄭和下西洋,邊防安定、吏治清明、經濟蓬勃,與其父仁宗統治期間合稱「仁宣之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