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
【朱瞻基在位期間蠲免稅糧、復業流民、賑災救荒,在穩定明朝統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他減免田賦時常只是說說,並沒有落到實處。他喜歡鬥蛐蛐,喜愛程度堪稱瘋魔,時人稱「太平天子,促織皇帝」。除此之外,他還在宮中設內書堂教小內使讀書,自此宦官開始通曉文墨,司禮監掌印及秉筆太監之權漸重。】
【宣德十年正月,朱瞻基病逝,享年三十六歲,廟號宣宗,葬於景陵。】
【總結:和他爹一樣都是個好皇帝,百姓安居樂業比什麼都好,他們爺兒倆能讓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就是勝利。還有就是,好像從他開始,明朝的皇帝就開始有點小愛好了。嘖,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老朱眉頭一皺,「不太對,情況不太對,讓宦官有權算怎麼回事,這娃前邊看著還挺好,怎麼後頭還讓宦官干政?」
馬皇后的臉色也不太好,「才三十六歲就沒了,怎麼比他爹他爺爺還年輕?」
「看神仙的評價,這娃除了愛玩蛐蛐和任用宦官之外別的乾的還不錯。」朱文正點點頭,他想的沒那麼複雜,神仙說的對,百姓安居樂業比什麼都好,別的不重要。
朱標搖搖頭,「文正哥,皇帝英年早逝,繼承人的年紀必定不會太大,主少國疑,八成會生亂。」
沐英一臉慎重,「標弟說的對。」
沐青低頭喝茶,不摻和他們的討論。
要不人家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呢,只這個敏銳程度就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
皇帝英年早逝,接下來的確生亂了,但是卻不是主少國疑,而是另一種亂法。
【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朱祁鎮,宣德皇帝朱瞻基長子,母為孝恭章皇后孫氏,年號正統、天順。】
停下打鬧的少年們席地而坐,「前面都只有一個年號,怎麼到這個就變成了兩個?」
沐青握緊酒杯,心裡已經開始罵罵咧咧。
當然是因為他從瓦剌留學回來又當了一次皇帝!
【宣德十年,朱祁鎮正式即位,次年改年號正統,宣德皇帝英年早逝,朱祁鎮即位時年僅八歲,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操持,任用「三楊內閣」主理朝政。】
【正統八年,朱祁鎮正式親政,因寵信王振導致宦官專權,正統十四年,王振為邀功討寵慫恿皇帝率軍親征,不料大軍在土木堡全軍覆沒,皇帝被瓦剌俘虜,史稱「土木之變」。】
所有人:!!!
「皇帝被瓦剌俘虜?!」
奇恥大辱!
元廷被趕出中原後退居塞北,瓦剌部趁勢擺脫蒙古可汗的控制,大漠東西的蒙古族由此呈三足鼎立之勢。
一個是東邊由元室後裔統領的韃靼,一個是西邊瓦剌,還有就是兀良哈三部。
兀良哈三部早已臣服,瓦剌和韃靼卻還在苟延殘喘。
韃靼號稱元室正統,瓦剌這些年強大起來胃口越來越大,為了在正統的名號上壓韃靼一頭盡力搜尋同樣被視為正統的薛禪汗忽必烈的後裔。
找不到也沒關係,他們有阿里不哥的後裔在。
都是成吉思汗的後裔,誰當大汗不是大汗?
瓦剌扶持阿里不哥的後裔奪走汗位,但是沒幾年又被汗位又被韃靼給搶了回去,兩邊你來我往打了得有五六年,最近瓦剌的領主烏格齊哈什哈以可汗政治腐敗、殺弟奪妃為由舉兵弒汗,並試圖扶持阿里不哥後裔坤帖木兒繼承汗位,從而徹底掌控蒙古各部的實權。
瓦剌一家獨大不是好事兒,三足鼎立或者兩家分庭抗禮都行,唯獨不能只剩下一家。
只剩下一家,等他們回過勁兒來必定會南侵。
朝廷不知道也就算了,得到消息後再忙也要騰出手來推一把被打壓的韃靼,兩邊勢均力敵才能打的有來有回,最好兩敗俱傷,反正不能一家獨大。
神仙那裡什麼情況,這才過去多少年,怎麼大明的皇帝能讓瓦剌給俘虜了?
聳人聽聞!難以置信!怎麼可能呢?!
朱元璋驚的直接站了起來,不敢相信他的後代里能出現這麼個「人才」。
【土木之變後,朱祁鎮為了活命再瓦剌進攻北京城的時候在城下叫門,孫太后聯合兵部侍郎于謙扶持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贏得北京保衛戰勝利,將險些半路夭折的大明救了回來。】
觀眾們:▼-▼
為瓦剌叫門,可把他能耐死了。
還有什麼一起說吧,他們能承受得住。
【提到朱祁鎮,就要連他弟朱祁鈺一起說。】
【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鈺,史稱明景帝、景泰帝、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母為賢妃吳氏。】
【朱祁鈺在朱祁鎮即位後被封為郕王,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朱祁鈺臨危受命監國並於九月初六日登基,次年改年號景泰,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朱元璋冷笑一聲,「合該如此,一個皇帝沒了還有另外一個,大明的江山豈能因為皇帝被俘就拱手讓人?」
堂堂皇帝被瓦剌俘虜,他老朱家就沒丟過那麼大的人。
【朱祁鈺即位後通過北京保衛戰使明王朝轉危為安,之後任用賢能勵精圖治努力穩定時局,就在社會逐漸安定局勢趨向好轉之時,瓦剌把被俘的朱祁鎮放了回來。】
朱文正罵罵咧咧,「放回來?他還有臉回?」
【宣德十年正月,朱瞻基病逝,享年三十六歲,廟號宣宗,葬於景陵。】
【總結:和他爹一樣都是個好皇帝,百姓安居樂業比什麼都好,他們爺兒倆能讓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就是勝利。還有就是,好像從他開始,明朝的皇帝就開始有點小愛好了。嘖,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老朱眉頭一皺,「不太對,情況不太對,讓宦官有權算怎麼回事,這娃前邊看著還挺好,怎麼後頭還讓宦官干政?」
馬皇后的臉色也不太好,「才三十六歲就沒了,怎麼比他爹他爺爺還年輕?」
「看神仙的評價,這娃除了愛玩蛐蛐和任用宦官之外別的乾的還不錯。」朱文正點點頭,他想的沒那麼複雜,神仙說的對,百姓安居樂業比什麼都好,別的不重要。
朱標搖搖頭,「文正哥,皇帝英年早逝,繼承人的年紀必定不會太大,主少國疑,八成會生亂。」
沐英一臉慎重,「標弟說的對。」
沐青低頭喝茶,不摻和他們的討論。
要不人家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呢,只這個敏銳程度就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
皇帝英年早逝,接下來的確生亂了,但是卻不是主少國疑,而是另一種亂法。
【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朱祁鎮,宣德皇帝朱瞻基長子,母為孝恭章皇后孫氏,年號正統、天順。】
停下打鬧的少年們席地而坐,「前面都只有一個年號,怎麼到這個就變成了兩個?」
沐青握緊酒杯,心裡已經開始罵罵咧咧。
當然是因為他從瓦剌留學回來又當了一次皇帝!
【宣德十年,朱祁鎮正式即位,次年改年號正統,宣德皇帝英年早逝,朱祁鎮即位時年僅八歲,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操持,任用「三楊內閣」主理朝政。】
【正統八年,朱祁鎮正式親政,因寵信王振導致宦官專權,正統十四年,王振為邀功討寵慫恿皇帝率軍親征,不料大軍在土木堡全軍覆沒,皇帝被瓦剌俘虜,史稱「土木之變」。】
所有人:!!!
「皇帝被瓦剌俘虜?!」
奇恥大辱!
元廷被趕出中原後退居塞北,瓦剌部趁勢擺脫蒙古可汗的控制,大漠東西的蒙古族由此呈三足鼎立之勢。
一個是東邊由元室後裔統領的韃靼,一個是西邊瓦剌,還有就是兀良哈三部。
兀良哈三部早已臣服,瓦剌和韃靼卻還在苟延殘喘。
韃靼號稱元室正統,瓦剌這些年強大起來胃口越來越大,為了在正統的名號上壓韃靼一頭盡力搜尋同樣被視為正統的薛禪汗忽必烈的後裔。
找不到也沒關係,他們有阿里不哥的後裔在。
都是成吉思汗的後裔,誰當大汗不是大汗?
瓦剌扶持阿里不哥的後裔奪走汗位,但是沒幾年又被汗位又被韃靼給搶了回去,兩邊你來我往打了得有五六年,最近瓦剌的領主烏格齊哈什哈以可汗政治腐敗、殺弟奪妃為由舉兵弒汗,並試圖扶持阿里不哥後裔坤帖木兒繼承汗位,從而徹底掌控蒙古各部的實權。
瓦剌一家獨大不是好事兒,三足鼎立或者兩家分庭抗禮都行,唯獨不能只剩下一家。
只剩下一家,等他們回過勁兒來必定會南侵。
朝廷不知道也就算了,得到消息後再忙也要騰出手來推一把被打壓的韃靼,兩邊勢均力敵才能打的有來有回,最好兩敗俱傷,反正不能一家獨大。
神仙那裡什麼情況,這才過去多少年,怎麼大明的皇帝能讓瓦剌給俘虜了?
聳人聽聞!難以置信!怎麼可能呢?!
朱元璋驚的直接站了起來,不敢相信他的後代里能出現這麼個「人才」。
【土木之變後,朱祁鎮為了活命再瓦剌進攻北京城的時候在城下叫門,孫太后聯合兵部侍郎于謙扶持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贏得北京保衛戰勝利,將險些半路夭折的大明救了回來。】
觀眾們:▼-▼
為瓦剌叫門,可把他能耐死了。
還有什麼一起說吧,他們能承受得住。
【提到朱祁鎮,就要連他弟朱祁鈺一起說。】
【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鈺,史稱明景帝、景泰帝、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母為賢妃吳氏。】
【朱祁鈺在朱祁鎮即位後被封為郕王,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朱祁鈺臨危受命監國並於九月初六日登基,次年改年號景泰,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朱元璋冷笑一聲,「合該如此,一個皇帝沒了還有另外一個,大明的江山豈能因為皇帝被俘就拱手讓人?」
堂堂皇帝被瓦剌俘虜,他老朱家就沒丟過那麼大的人。
【朱祁鈺即位後通過北京保衛戰使明王朝轉危為安,之後任用賢能勵精圖治努力穩定時局,就在社會逐漸安定局勢趨向好轉之時,瓦剌把被俘的朱祁鎮放了回來。】
朱文正罵罵咧咧,「放回來?他還有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