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於是,前秦大舉興兵,想要吞併南方的東晉,再次建立起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從歷史發展來看,苻堅此人漢化徹底,為人也非常仁厚,如果此戰勝利,便可提前兩百年結束戰亂。
但是,從漢民族的角度看,如果苻堅統一成功,就意味著東晉所代表的、漢人所建立的最後的政權和軍事力量,將在北方各路少數民族的衝擊下徹底滅亡。
假使苻堅滅東晉後,那麼,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整個華夏的漢族人口將會有史以來第一次比胡人少。
這也就代表著,若是苻堅勝了,漢民族將變成少數民族、漢文化甚至漢族將會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若是苻堅一統天下,對天下百姓來說,何其有幸,可對於所有的漢人來說,又何其殘酷?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無論如何,對於歷史,我們也只能坦然接受。
但令人震驚的是,在這場關乎漢人生死存亡和歷史發展走向的定鼎之戰中,前秦遭遇了淝水之戰的慘敗,苻堅本人也被人生擒,從此後前秦元氣大傷,不久後,苻堅身死,前秦亡國。
雖然前秦的統一之路失敗了,可其他政權依然在為天下一統而努力嘗試。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再次統一了北方。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可這三次統一中國的實踐,也僅僅只是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倚仗著天險和有利的地形,整個華夏大地、特別是南方地區,依然處於政權割據、各自為戰的局面。】
東晉:……
這算怎麼回事?
我這明明是自衛戰爭、是正義之戰,怎麼還阻礙華夏一統了?
可從漢族傳承的角度來想,他們又何嘗不是保護了漢人最後的血脈,為漢人的傳承保留了火種?
可以說,從歷史發展角度而言,淝水之戰阻礙了華夏的統一;可從民族角度而言,淝水之戰維持了漢人的延續。
這,我們晉朝也不是一無是處嘛?
這麼一想,晉朝的皇帝們頓時揚起下巴,與有榮焉。
我們,終於不再是爛的一塌糊塗、不願被世人提起的小透明了。
這一刻,默默窺屏許久,游離在諸天萬界之外,從來不敢發言的晉朝皇帝們頓時產生了一股參與感。
晉朝皇帝們不由得挺起胸膛,終於能以一個正面影響現身評論:
司馬炎:「沒想到,東晉竟然代表了漢人最後的政權和軍事力量?還保持了漢人的延續和傳承?」
司馬紹:「我們晉朝也有這樣的高光時刻?真是萬萬沒想到。我心甚慰啊!」
作者有話說:
第91章 曹操@孫權:「我方張遼申請出戰!」
◎孫權@曹操:「曹賊!人家苻堅問你話呢,你怎麼裝聾作啞的?真是沒禮貌◎
此話一出, 當即引起了大家的不滿:
曹操:「嘿!少給自己戴高帽子!你們怎麼不想想,如果不是你們無能,也不會發生五胡亂華和分裂割據的情況?」
曹丕@曹操:「父親何須與他們多言?司馬老賊, 快來看看你的後代,真是病得不輕啊!怎的, 搶了我們家的皇位以後你們都開始白日做夢了?」
劉邦:「老曹說的對。維護國家統一、保護百姓本來就是一個王朝應該做的。而今, 你們晉朝也只不過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罷了。」
劉徹:「我勸你們還是早點認清現實, 雖然淝水之戰意義重大, 可這並不能掩蓋你們晉朝爛的出奇這一事實!」
前秦。
苻堅本人亦是心頭一驚,不敢於一旁的王猛對視。
看到主君露出這副神色,王猛不由得擰起眉頭, 再次提醒道:
「陛下,看來您並未將微臣的勸告聽進耳中。您雖然統一了北方, 可晉室承繼正統、上下同心, 此時並不是進攻東晉的好時機。而鮮卑、羌虜都是我們的仇敵,應該將他們除去, 以免釀成大禍。」
聽了輔佐大臣王猛的話,苻堅略顯猶豫,如今他已然統一了整個北方,只要吞併了南方的東晉, 一統天下將指日可待。
可王猛卻讓他放棄對東晉的圖謀,這讓他如何能甘心?
這……
遇事不決找前輩!
苻堅:「各位大佬好。方才的大臣說東晉齊心協力, 並不是進攻的最佳時機,並且,他們勸我放棄攻打東晉。可皇圖霸業就在眼前, 這讓我怎能不甘心。不知前輩們可有應對之策?」
劉備:「嘖嘖嘖,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熟悉的對手, 讓他來回答這個問題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孫權@曹操:「曹賊!人家苻堅問你話呢,你怎麼裝聾作啞的?真是沒禮貌!」
曹操@孫權:「孫十萬,這是你和我說話的態度?我方張遼申請出戰!」
張遼@孫權:「你是什麼檔次?敢和和我家魏王這般說話?注意你的態度!」
孫權:我……,哼!什麼檔次?王對王,將對將,身為東吳大帝,我不與一介小將一般見識!
曹丕@孫權:「人怎麼不見了?我知道你在看盤點,別躲在裡面不出聲!怎麼,你就這般害怕張遼?」
孫權:……沉默是金!我看不見!
三國,曹魏。
看著孫權嚇的退縮、不發一言,曹操不禁揚起下巴,目露驕矜。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從歷史發展來看,苻堅此人漢化徹底,為人也非常仁厚,如果此戰勝利,便可提前兩百年結束戰亂。
但是,從漢民族的角度看,如果苻堅統一成功,就意味著東晉所代表的、漢人所建立的最後的政權和軍事力量,將在北方各路少數民族的衝擊下徹底滅亡。
假使苻堅滅東晉後,那麼,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整個華夏的漢族人口將會有史以來第一次比胡人少。
這也就代表著,若是苻堅勝了,漢民族將變成少數民族、漢文化甚至漢族將會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若是苻堅一統天下,對天下百姓來說,何其有幸,可對於所有的漢人來說,又何其殘酷?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無論如何,對於歷史,我們也只能坦然接受。
但令人震驚的是,在這場關乎漢人生死存亡和歷史發展走向的定鼎之戰中,前秦遭遇了淝水之戰的慘敗,苻堅本人也被人生擒,從此後前秦元氣大傷,不久後,苻堅身死,前秦亡國。
雖然前秦的統一之路失敗了,可其他政權依然在為天下一統而努力嘗試。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再次統一了北方。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可這三次統一中國的實踐,也僅僅只是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倚仗著天險和有利的地形,整個華夏大地、特別是南方地區,依然處於政權割據、各自為戰的局面。】
東晉:……
這算怎麼回事?
我這明明是自衛戰爭、是正義之戰,怎麼還阻礙華夏一統了?
可從漢族傳承的角度來想,他們又何嘗不是保護了漢人最後的血脈,為漢人的傳承保留了火種?
可以說,從歷史發展角度而言,淝水之戰阻礙了華夏的統一;可從民族角度而言,淝水之戰維持了漢人的延續。
這,我們晉朝也不是一無是處嘛?
這麼一想,晉朝的皇帝們頓時揚起下巴,與有榮焉。
我們,終於不再是爛的一塌糊塗、不願被世人提起的小透明了。
這一刻,默默窺屏許久,游離在諸天萬界之外,從來不敢發言的晉朝皇帝們頓時產生了一股參與感。
晉朝皇帝們不由得挺起胸膛,終於能以一個正面影響現身評論:
司馬炎:「沒想到,東晉竟然代表了漢人最後的政權和軍事力量?還保持了漢人的延續和傳承?」
司馬紹:「我們晉朝也有這樣的高光時刻?真是萬萬沒想到。我心甚慰啊!」
作者有話說:
第91章 曹操@孫權:「我方張遼申請出戰!」
◎孫權@曹操:「曹賊!人家苻堅問你話呢,你怎麼裝聾作啞的?真是沒禮貌◎
此話一出, 當即引起了大家的不滿:
曹操:「嘿!少給自己戴高帽子!你們怎麼不想想,如果不是你們無能,也不會發生五胡亂華和分裂割據的情況?」
曹丕@曹操:「父親何須與他們多言?司馬老賊, 快來看看你的後代,真是病得不輕啊!怎的, 搶了我們家的皇位以後你們都開始白日做夢了?」
劉邦:「老曹說的對。維護國家統一、保護百姓本來就是一個王朝應該做的。而今, 你們晉朝也只不過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罷了。」
劉徹:「我勸你們還是早點認清現實, 雖然淝水之戰意義重大, 可這並不能掩蓋你們晉朝爛的出奇這一事實!」
前秦。
苻堅本人亦是心頭一驚,不敢於一旁的王猛對視。
看到主君露出這副神色,王猛不由得擰起眉頭, 再次提醒道:
「陛下,看來您並未將微臣的勸告聽進耳中。您雖然統一了北方, 可晉室承繼正統、上下同心, 此時並不是進攻東晉的好時機。而鮮卑、羌虜都是我們的仇敵,應該將他們除去, 以免釀成大禍。」
聽了輔佐大臣王猛的話,苻堅略顯猶豫,如今他已然統一了整個北方,只要吞併了南方的東晉, 一統天下將指日可待。
可王猛卻讓他放棄對東晉的圖謀,這讓他如何能甘心?
這……
遇事不決找前輩!
苻堅:「各位大佬好。方才的大臣說東晉齊心協力, 並不是進攻的最佳時機,並且,他們勸我放棄攻打東晉。可皇圖霸業就在眼前, 這讓我怎能不甘心。不知前輩們可有應對之策?」
劉備:「嘖嘖嘖,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熟悉的對手, 讓他來回答這個問題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孫權@曹操:「曹賊!人家苻堅問你話呢,你怎麼裝聾作啞的?真是沒禮貌!」
曹操@孫權:「孫十萬,這是你和我說話的態度?我方張遼申請出戰!」
張遼@孫權:「你是什麼檔次?敢和和我家魏王這般說話?注意你的態度!」
孫權:我……,哼!什麼檔次?王對王,將對將,身為東吳大帝,我不與一介小將一般見識!
曹丕@孫權:「人怎麼不見了?我知道你在看盤點,別躲在裡面不出聲!怎麼,你就這般害怕張遼?」
孫權:……沉默是金!我看不見!
三國,曹魏。
看著孫權嚇的退縮、不發一言,曹操不禁揚起下巴,目露驕矜。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