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頌景帝摸了摸鬍子,展顏大悅。
「就依太子所言。」
天寧十三年,大頌東西路軍在譽州會師,一時間將星雲集,率領十幾萬大軍攻下西京城,羌國守城將領蕭天澤率殘部撤離途中被殲滅。
頌軍揮師北上,憑藉新型武器的威力和兵力優勢,連破羌國七城。
天寧十四年春,頌軍逼近上京城,羌國皇帝匆忙間派人議和,稱願意割地賠款,以熄戰火。
議和的消息傳回汴京,是戰是和的爭論再度興起,朝野沸騰。
頌軍大營,杜裊裊正在收拾南歸的行囊。
在外領兵兩年,她都沒有回過汴京一次,是時候該回去一趟了。
厚重的帳篷被人撩開,晴朗的陽光透進來。
杜裊裊抬眸看見一襲戎裝的陶玠立在門口,溫聲道:「怎麼有空過來。不是正在商議攻城的要事嗎?」
陶玠走近,凜冽的氣息幽然襲來,「你明日便要走了,我過來看看你。」
杜裊裊彎眸淺笑,將攜帶的書籍一本一本裝進木箱。
「羌國議和,朝中那些大臣,此時定是爭論不休。打仗打了兩年,國庫也快空了。我得回去解官家之憂。」
陶玠緩步走到她身側,繾綣的目光定格在她臉上,「路途遙遠,讓柒柒跟你回去吧。」
妹妹確實想家了,但這次並不打算跟她回京。
杜裊裊噙著笑,「柒柒做了將軍,有她自己的責任。我可左右不了她。她寫了一封信,讓我帶給阿琦。」說著她拿起信箋,眼裡閃著靈動的光,「你想不想知道裡面寫了什麼?」
陶玠的視線落在信箋的封皮上,很快挪開,凝在她秋水般的眸里。
「我更想知道,你離開這麼久,有沒有什麼要對我說的。」
杜裊裊心領神會。
「滅羌之戰不可半途而廢,否則養虎為患。」
果然是公事。
陶玠在心裡悠悠嘆了口氣,順著她的話茬接下,「攻城的計劃已經定下,只是會不會實施,還得看朝廷的意願。羌人狼子野心,此次北伐不除,日後恐再無機會。」
杜裊裊輕點頭,「我明白。我此去定會盡力說服官家。」
陶玠:「路上小心。」
他叮囑完,默了默,想著杜裊裊腦子裡大概除了正事還是正事,踟躕片刻,轉身準備離開。
「對了。」杜裊裊忽而想起,「我回京後,會去看望陶夫人和珊兒他們,你的近況我也會帶到。」
陶玠眼中希冀的光淡然斂下,「我前些日子剛給家裡去過信,你回京事忙,抽空過去就行。」
杜裊裊瞭然,上前張開雙臂,主動抱了抱他。
「我不在的這段時日,前線就仰仗你了。」
拜託了,千萬要頂住啊,別出紕漏,不然系統的任務可就完不成了。
她心裡這般盤算著,忽然察覺被她抱住的男人身子僵了僵,她眼眸轉動,狐疑地仰起頭,偏著腦袋想看他的反應,粉嫩的唇瓣離他的下巴只有毫釐。男人眸子暗下來,倏然捧住她的臉,吻了上去,急促而熱烈。
熾熱的呼吸交換間,清冽的氣息環繞。
紊亂的思緒和心跳,像是萬千芳華同時綻放。
杜裊裊隱約聽見聲音——
「姐姐……」
「杜監軍……」
門外,杜柒柒、藺崇走在前面,身後跟著幾位將士,兩人剛一撩開門帘,神色巨變,表情動作神同步,飛快合上帘子回過身。
杜柒柒伸手就去推搡準備往裡進的將士,「我姐姐不在,諸位請回吧。」
藺崇長臂擋住沒能剎住車的,連咳了好幾聲,粗聲粗氣道,「都回吧都回吧。沒事別往這兒湊。」
眾將摸不著頭腦,「杜監軍……」
「監軍什麼監軍,人家忙著正事,我們晚些時候再來道別吧。」
汴京城,又是一年春草綠。
樊樓最好的包間,榮祿伯正與幾位朝廷要員品茗論事。
「羌國戰敗議和,時機剛剛好。如今國庫空虛,軍備每年的消耗驚人,官家應該沒有理由不同意和談了。」一位中書省的官員道。
另一位主和的官員附和,「若說兩年前羌國來犯,議和的條件不成熟,此時羌國大半江山都已在我們鐵蹄之下,大頌占據絕對優勢,也該輪到羌國向我們朝貢了。」
「是啊,若是每年收到羌國的供奉,國庫何愁不充盈啊。」
榮祿伯頻頻點頭,「諸位都是為大頌國運著想,此時是平息戰事的最佳時機。若是再打下去,窮兵黷武,怕是會受到戰爭的反噬,整個大頌都會被拖垮啊。」
他說完,緊接著拋出疑慮,「不過,聽聞杜裊裊要回京城,她一向主戰,此事該不會有什麼變數吧。」
兩年前,御前論戰,迄今讓他記憶猶新。杜裊裊選擇在這個時間返京,不知是不是有官家授意。萬一如此,這仗怕是還要再打下去。
眾人聞言,忖了忖,各抒己見。
「榮祿伯多慮了。官家就是想主戰,戶部報上去的財政收支也支撐不了啊。」
「說的沒錯。羌國往北還有大片的土地,難道前線的武將還真想滅羌不成。」幾位文官鬨笑道,「羌人世代居於北方,都有幾百年的積澱了,豈是隨隨便便就能滅的。即便官家下了決心,大頌也支持不了長久的戰爭。」
「就依太子所言。」
天寧十三年,大頌東西路軍在譽州會師,一時間將星雲集,率領十幾萬大軍攻下西京城,羌國守城將領蕭天澤率殘部撤離途中被殲滅。
頌軍揮師北上,憑藉新型武器的威力和兵力優勢,連破羌國七城。
天寧十四年春,頌軍逼近上京城,羌國皇帝匆忙間派人議和,稱願意割地賠款,以熄戰火。
議和的消息傳回汴京,是戰是和的爭論再度興起,朝野沸騰。
頌軍大營,杜裊裊正在收拾南歸的行囊。
在外領兵兩年,她都沒有回過汴京一次,是時候該回去一趟了。
厚重的帳篷被人撩開,晴朗的陽光透進來。
杜裊裊抬眸看見一襲戎裝的陶玠立在門口,溫聲道:「怎麼有空過來。不是正在商議攻城的要事嗎?」
陶玠走近,凜冽的氣息幽然襲來,「你明日便要走了,我過來看看你。」
杜裊裊彎眸淺笑,將攜帶的書籍一本一本裝進木箱。
「羌國議和,朝中那些大臣,此時定是爭論不休。打仗打了兩年,國庫也快空了。我得回去解官家之憂。」
陶玠緩步走到她身側,繾綣的目光定格在她臉上,「路途遙遠,讓柒柒跟你回去吧。」
妹妹確實想家了,但這次並不打算跟她回京。
杜裊裊噙著笑,「柒柒做了將軍,有她自己的責任。我可左右不了她。她寫了一封信,讓我帶給阿琦。」說著她拿起信箋,眼裡閃著靈動的光,「你想不想知道裡面寫了什麼?」
陶玠的視線落在信箋的封皮上,很快挪開,凝在她秋水般的眸里。
「我更想知道,你離開這麼久,有沒有什麼要對我說的。」
杜裊裊心領神會。
「滅羌之戰不可半途而廢,否則養虎為患。」
果然是公事。
陶玠在心裡悠悠嘆了口氣,順著她的話茬接下,「攻城的計劃已經定下,只是會不會實施,還得看朝廷的意願。羌人狼子野心,此次北伐不除,日後恐再無機會。」
杜裊裊輕點頭,「我明白。我此去定會盡力說服官家。」
陶玠:「路上小心。」
他叮囑完,默了默,想著杜裊裊腦子裡大概除了正事還是正事,踟躕片刻,轉身準備離開。
「對了。」杜裊裊忽而想起,「我回京後,會去看望陶夫人和珊兒他們,你的近況我也會帶到。」
陶玠眼中希冀的光淡然斂下,「我前些日子剛給家裡去過信,你回京事忙,抽空過去就行。」
杜裊裊瞭然,上前張開雙臂,主動抱了抱他。
「我不在的這段時日,前線就仰仗你了。」
拜託了,千萬要頂住啊,別出紕漏,不然系統的任務可就完不成了。
她心裡這般盤算著,忽然察覺被她抱住的男人身子僵了僵,她眼眸轉動,狐疑地仰起頭,偏著腦袋想看他的反應,粉嫩的唇瓣離他的下巴只有毫釐。男人眸子暗下來,倏然捧住她的臉,吻了上去,急促而熱烈。
熾熱的呼吸交換間,清冽的氣息環繞。
紊亂的思緒和心跳,像是萬千芳華同時綻放。
杜裊裊隱約聽見聲音——
「姐姐……」
「杜監軍……」
門外,杜柒柒、藺崇走在前面,身後跟著幾位將士,兩人剛一撩開門帘,神色巨變,表情動作神同步,飛快合上帘子回過身。
杜柒柒伸手就去推搡準備往裡進的將士,「我姐姐不在,諸位請回吧。」
藺崇長臂擋住沒能剎住車的,連咳了好幾聲,粗聲粗氣道,「都回吧都回吧。沒事別往這兒湊。」
眾將摸不著頭腦,「杜監軍……」
「監軍什麼監軍,人家忙著正事,我們晚些時候再來道別吧。」
汴京城,又是一年春草綠。
樊樓最好的包間,榮祿伯正與幾位朝廷要員品茗論事。
「羌國戰敗議和,時機剛剛好。如今國庫空虛,軍備每年的消耗驚人,官家應該沒有理由不同意和談了。」一位中書省的官員道。
另一位主和的官員附和,「若說兩年前羌國來犯,議和的條件不成熟,此時羌國大半江山都已在我們鐵蹄之下,大頌占據絕對優勢,也該輪到羌國向我們朝貢了。」
「是啊,若是每年收到羌國的供奉,國庫何愁不充盈啊。」
榮祿伯頻頻點頭,「諸位都是為大頌國運著想,此時是平息戰事的最佳時機。若是再打下去,窮兵黷武,怕是會受到戰爭的反噬,整個大頌都會被拖垮啊。」
他說完,緊接著拋出疑慮,「不過,聽聞杜裊裊要回京城,她一向主戰,此事該不會有什麼變數吧。」
兩年前,御前論戰,迄今讓他記憶猶新。杜裊裊選擇在這個時間返京,不知是不是有官家授意。萬一如此,這仗怕是還要再打下去。
眾人聞言,忖了忖,各抒己見。
「榮祿伯多慮了。官家就是想主戰,戶部報上去的財政收支也支撐不了啊。」
「說的沒錯。羌國往北還有大片的土地,難道前線的武將還真想滅羌不成。」幾位文官鬨笑道,「羌人世代居於北方,都有幾百年的積澱了,豈是隨隨便便就能滅的。即便官家下了決心,大頌也支持不了長久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