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行吧,威懾敵人,管用了就行。
安寧郡主:「不過說話回來,你怎麼猜到他不會帶人硬闖?」
杜裊裊慢條斯理地說:「多疑唄。這山隘遮擋住視野,他不能確定背後有沒有伏兵,以他的性格,肯定不會冒險。」
安寧郡主瞪大眼睛,「你剛才還誇他會審時度勢,這會兒就成了多疑了……」
「那也不能當面損人啊。咱不是那樣的人。」杜裊裊表情一本正經,「以蕭天澤的腦子,羌國滅亡,他可能活不到最後。給他留點面子吧。」
安寧郡主:……
成功嚇退蕭家軍後,杜裊裊率大軍班師回營,趕上了留侯父子的審判大會。
楊世傑將軍的頭顱被找回,程招娣用大夫的針法細細縫合,總算給了逝者體面。陶蘊的身體恢復了些,得知這些事情後,她悲慟的情緒有所緩解。
「終歸是亂來,你身為鎮國大將軍,怎麼能做出這等冒險之事。」事情雖然辦成了,但陶蘊還是忍不住責怪自家侄子。四五十人去闖羌營,想想就後怕,萬一出了事……
陶玠抿著唇,立在姑姑病床前,安心接受責罵。
杜裊裊:「夫人,您就別數落他了,若是他此次不去,怕是一輩子內心都不得安寧。」
陶蘊靠在床頭,蒼白的臉色有了幾分生機,瞥了眼從旁說情的杜裊裊。
「你也是,縱著他胡來。叫什麼夫人,該叫我姑姑了。」
杜裊裊:……
程姐姐的醫術果然了得,看來是沒事了,都有力氣數落人了。
留侯父子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被五花大綁跪在楊世傑的靈前,大大的黑白的奠字極具有視覺衝擊力,全身縞素的陶蘊、陶玠立在棺木旁,悲憤的目光怒視著他們,目之所及,周圍全是大頌的將領。
此情此景,姚安漣當場被嚇瘋,眼珠子瞪得像銅鈴,「哈哈哈,我一定是在做夢。我怎麼可能被抓回來……我明明還在羌營,怎麼可能有人抓得了我。」
「其實我根本沒有離開汴京,沒有去前線打仗,你們是誰……你們是誰……」他神神叨叨地站起來,腦袋不住地晃動,被人扇了幾耳光,一腳踢的他踉蹌地趴下。
「誰敢動我,我是留侯嫡子,惹了我,你們不得好死。」他被死死按在地上,嘴裡塞進了破布,而跪在一旁的留侯顯然比他兒子要心智堅定,飽經世事,不至於被嚇瘋,卻在對上楊世傑的棺木時,雙頰煞白,心虛驚恐至極。
怎麼可能?
陶玠再怎麼神武,又如何能把他們父子倆從重兵把守的羌營抓回來,還毫髮無傷。
定是楊世傑被他害死,魂魄含冤不散,顯靈了。
「楊世傑,是楊世傑來索命了,冤魂索命,冤魂索命。」他念念低語,頹然癱倒下去,頃刻間像老了十歲。
等待他們的只會是非人的酷刑。
陶玠率軍搶回楊將軍屍首、抓捕留侯父子的消息傳回了汴京。頌景帝的反應與陶蘊如出一轍。
「這孩子,被我們寵壞了,居然膽敢做出此等以身犯險之事,朕要重重治他的罪,叫他長長記性。」皇后寢殿中,頌景帝語調高昂,氣急敗壞道。
老太監立在一旁,掀起眼皮瞥了眼,唇角幾不可查的勾了勾。
皇帝看著生氣,臉色卻並無真怒,甚至還摻了一絲欣喜。
陶皇后勸解道,「玠兒雖兵行險招,但終究帶兵全身而退,沒有釀成大禍。一片孝心,感天動地,楊將軍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能夠安息。」
頌景帝深深嘆了口氣,不得不承認,「是啊。確實了卻朕心頭一件大事。但是他這也太胡來了……」
陶皇后微微笑道,「官家莫動氣,小心氣壞了身子。玠兒帶兵的風格一貫如此,官家此前不還讚揚過嗎。」
頌景帝:「朕……之前怎麼能和現在相提並論,他這次只帶了四五十人,敵軍卻有數萬。」
真是越想越來氣。
陶皇后:「年輕人嘛,多少有些衝勁。」
頌景帝眼眸一瞪,「還有那個杜裊裊,身為監軍,就是這麼督查將帥的。明知不可為,還由著他去。」
陶皇后抿唇淺笑,「他們伉儷情深,不正是官家想看到的嗎。玠兒定是想著此事讓官家煩憂,這才親自實施抓捕,官家就看在他忠肝義膽的份上,功過相抵,饒過他這一回吧。」
正說著,殿外通傳太子駕到。
頌景帝心道來的正好,待太子請安後,他張口問道:「陶玠身為鎮國大將軍,枉顧大局,為一己之私跑去羌營犯險,太子以為當如何處置啊?」
太子略顯稚氣的聲音對答道,「兒臣以為,兄長當重賞。」
頌景帝:「哦?為何?」
太子:「兄長於萬軍之中擒獲賊人,千里不留行的事跡已傳遍民間,百姓們津津樂道,還編成了傳奇故事四處宣揚。留侯父子被抓回來軍法處置,揚我國威。我軍以數十人對敵數萬,全甲而還,沒有比這更振奮人心的事了。現在兩國交戰正值緊要之時,有這樣令軍民振奮的消息,難道不是好事嗎?兄長當然該重賞。」
安寧郡主:「不過說話回來,你怎麼猜到他不會帶人硬闖?」
杜裊裊慢條斯理地說:「多疑唄。這山隘遮擋住視野,他不能確定背後有沒有伏兵,以他的性格,肯定不會冒險。」
安寧郡主瞪大眼睛,「你剛才還誇他會審時度勢,這會兒就成了多疑了……」
「那也不能當面損人啊。咱不是那樣的人。」杜裊裊表情一本正經,「以蕭天澤的腦子,羌國滅亡,他可能活不到最後。給他留點面子吧。」
安寧郡主:……
成功嚇退蕭家軍後,杜裊裊率大軍班師回營,趕上了留侯父子的審判大會。
楊世傑將軍的頭顱被找回,程招娣用大夫的針法細細縫合,總算給了逝者體面。陶蘊的身體恢復了些,得知這些事情後,她悲慟的情緒有所緩解。
「終歸是亂來,你身為鎮國大將軍,怎麼能做出這等冒險之事。」事情雖然辦成了,但陶蘊還是忍不住責怪自家侄子。四五十人去闖羌營,想想就後怕,萬一出了事……
陶玠抿著唇,立在姑姑病床前,安心接受責罵。
杜裊裊:「夫人,您就別數落他了,若是他此次不去,怕是一輩子內心都不得安寧。」
陶蘊靠在床頭,蒼白的臉色有了幾分生機,瞥了眼從旁說情的杜裊裊。
「你也是,縱著他胡來。叫什麼夫人,該叫我姑姑了。」
杜裊裊:……
程姐姐的醫術果然了得,看來是沒事了,都有力氣數落人了。
留侯父子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被五花大綁跪在楊世傑的靈前,大大的黑白的奠字極具有視覺衝擊力,全身縞素的陶蘊、陶玠立在棺木旁,悲憤的目光怒視著他們,目之所及,周圍全是大頌的將領。
此情此景,姚安漣當場被嚇瘋,眼珠子瞪得像銅鈴,「哈哈哈,我一定是在做夢。我怎麼可能被抓回來……我明明還在羌營,怎麼可能有人抓得了我。」
「其實我根本沒有離開汴京,沒有去前線打仗,你們是誰……你們是誰……」他神神叨叨地站起來,腦袋不住地晃動,被人扇了幾耳光,一腳踢的他踉蹌地趴下。
「誰敢動我,我是留侯嫡子,惹了我,你們不得好死。」他被死死按在地上,嘴裡塞進了破布,而跪在一旁的留侯顯然比他兒子要心智堅定,飽經世事,不至於被嚇瘋,卻在對上楊世傑的棺木時,雙頰煞白,心虛驚恐至極。
怎麼可能?
陶玠再怎麼神武,又如何能把他們父子倆從重兵把守的羌營抓回來,還毫髮無傷。
定是楊世傑被他害死,魂魄含冤不散,顯靈了。
「楊世傑,是楊世傑來索命了,冤魂索命,冤魂索命。」他念念低語,頹然癱倒下去,頃刻間像老了十歲。
等待他們的只會是非人的酷刑。
陶玠率軍搶回楊將軍屍首、抓捕留侯父子的消息傳回了汴京。頌景帝的反應與陶蘊如出一轍。
「這孩子,被我們寵壞了,居然膽敢做出此等以身犯險之事,朕要重重治他的罪,叫他長長記性。」皇后寢殿中,頌景帝語調高昂,氣急敗壞道。
老太監立在一旁,掀起眼皮瞥了眼,唇角幾不可查的勾了勾。
皇帝看著生氣,臉色卻並無真怒,甚至還摻了一絲欣喜。
陶皇后勸解道,「玠兒雖兵行險招,但終究帶兵全身而退,沒有釀成大禍。一片孝心,感天動地,楊將軍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能夠安息。」
頌景帝深深嘆了口氣,不得不承認,「是啊。確實了卻朕心頭一件大事。但是他這也太胡來了……」
陶皇后微微笑道,「官家莫動氣,小心氣壞了身子。玠兒帶兵的風格一貫如此,官家此前不還讚揚過嗎。」
頌景帝:「朕……之前怎麼能和現在相提並論,他這次只帶了四五十人,敵軍卻有數萬。」
真是越想越來氣。
陶皇后:「年輕人嘛,多少有些衝勁。」
頌景帝眼眸一瞪,「還有那個杜裊裊,身為監軍,就是這麼督查將帥的。明知不可為,還由著他去。」
陶皇后抿唇淺笑,「他們伉儷情深,不正是官家想看到的嗎。玠兒定是想著此事讓官家煩憂,這才親自實施抓捕,官家就看在他忠肝義膽的份上,功過相抵,饒過他這一回吧。」
正說著,殿外通傳太子駕到。
頌景帝心道來的正好,待太子請安後,他張口問道:「陶玠身為鎮國大將軍,枉顧大局,為一己之私跑去羌營犯險,太子以為當如何處置啊?」
太子略顯稚氣的聲音對答道,「兒臣以為,兄長當重賞。」
頌景帝:「哦?為何?」
太子:「兄長於萬軍之中擒獲賊人,千里不留行的事跡已傳遍民間,百姓們津津樂道,還編成了傳奇故事四處宣揚。留侯父子被抓回來軍法處置,揚我國威。我軍以數十人對敵數萬,全甲而還,沒有比這更振奮人心的事了。現在兩國交戰正值緊要之時,有這樣令軍民振奮的消息,難道不是好事嗎?兄長當然該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