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歌聲並沒有斷,遠處有人接著唱了下去。

  「鼓鍾喈喈,淮水湝湝,憂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鍾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哭嚎聲也越來越大,明明是安靜的送靈最後卻演變成一場盛大的葬禮。百姓們不知從哪裡得到的消息,追尋著顧衍的骨灰一路高歌,一路哭泣,引魂的火把甚至點亮了整個夜空。

  沒有皇令宣告,但四境之內在收到顧丞相薨的消息後,天下縞素,守孝一年以示對這位親自將大秦扶持起來的丞相的哀思。

  他用他的生命詮釋了一個人,究竟能夠活的有多麼傳奇。

  羋姓顧氏衍不是翩翩君子,也非赳赳武夫,他乃泱泱聖賢。

  第114章 番外

  始皇十年,丞相(顧)衍親送大將軍蒙恬、王離帶三十五大軍出狄道。同年,關中地震。

  始皇十一年,上郡開市與西域諸國貿易馬匹牲畜,匈奴部徹底歸漢,是為華夏。桂林、象郡平南蠻,開梯田教化蠻人。

  始皇十一年,將蒙恬破月氏,其地命名為靈州。同年科舉,頭名狀元並列三人,為左相(蕭)何,右相良、平。

  始皇十二年,衛士令甘羅奉命前往燕郡諮詢匈奴諸人生活,眾人皆道皇帝仁義,對如今生活頗為滿意。丞相衍聞,道匈奴定矣,下令胡漢一家不得異樣對待。註:第一次大範圍民族融合自此開始

  始皇十三年,將王離連破樓蘭、烏孫等20餘國,立隴右郡。始皇遷關中大貴族於隴右。註:這一舉動徹底打破了貴族統治的時代,小農、士族和地主階級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和科舉制一起推動國家階級的更迭,同樣也使貴族保留的中華文化中最珍貴和正統的那部分不可逆轉的消失。

  始皇十四年,蒙毅帶兵北出,定渾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國

  始皇十五年,西域諸國定,丞相衍見各地首領,立西都護府,從屬於典屬國。都護府諸地,習秦字,用秦法。注:從史料和出土材料來看,這條政令的執行上有所偏差,各民族當地依舊保留自身傳統,只是使用中原律法管理,官吏也需讀中原書院。當地胡漢官吏比,大致為3:4。再註:從考古材料上推測,丞相顧衍在任時,會在皇令後補充具體執行方案,保留自身傳統和胡漢官吏比,推測此為丞相令。

  始皇十六年,琅琊郡守派先遣船至瀛州島,夷州島和琉球測試航海儀。

  始皇十七年,無大事發生。

  始皇十八年,皇帝意派兵西域,攻地中海沿岸諸地,丞相反對,未成。註:當時的西域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地方,應該是現有國土的西邊。

  始皇二十年,大旱,始皇下令開常平倉和慈濟倉賑災。

  始皇二十一年,西都護府商隊入中原,御史中丞立商法約束全域。第二次律法修訂開始。

  始皇二十二年,河泛,致使災民百萬。各郡分配接收災民,丞相下令賑災。始皇令太學研修可調控河流的水壩。註:秦朝第一個水庫開始設計建造。

  始皇二十三年,皇陵成。

  始皇二十四年,丞相衍下屬副手半數被調任邊境,以安百姓。丞相衍重新組建丞相衙屬。

  始皇二十五年,第二次巡遊,於泰山刻石頌秦德。後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刻石頌秦德。丞相未隨行,命太子丞甘羅替其隨侍始皇。

  始皇二十六年,公子胡亥拜丞相衍為師,同年立公子扶蘇為太子。

  始皇二十七年,太子監國,始皇西出狄道見西都護府諸大都護,隴右道統領,同年分隴右道為涼郡,夏郡,下屬甘州、沙州、岷州。

  始皇二十八年,因與帝爭執,丞相衍被免三月,朝中無人敢應。後帝親至相府,後丞相衍歸朝。註:從考古材料來看,很可能是因為秦始皇想再次派兵,丞相以國內生產穩定為由駁回,在燕朝上兩人爭執不下。(秦丞相顧衍是少有的很少參加朝會的丞相,只偶爾參加燕朝)

  始皇二十九年,左丞相顧衍任相邦,朝內獨相。

  始皇三十年,秦遠洋艦隊出航,各部長官由尚書擔任。

  始皇三十一年,太學在各郡郡治設立分校,培養高級人才。相邦親至多所分校,鼓勵學子。

  始皇三十二年,相邦身體欠佳,使馮去疾代為處理朝政一月。帝去信問候。

  始皇三十三年,公子胡亥攜公子子嬰至都護府,接任大都護長官。註:推測為始皇帝或者相邦認為都護府有反心,並不穩定所以派諸公子任都護府大都護。

  始皇三十四年,相邦見給事中平(後為右相陳平),同年修訂婚法,廢肉刑。

  始皇三十五年,始皇大壽,每一里的人家賜兩頭羊,六石米。註:推測始皇十五歲繼位,二十五歲一統諸國改號始皇,這一年他六十歲。《秦書》記載相邦顧衍與始皇同歲,那麼這年他同樣六十。

  始皇三十六年,西胡□□,皇帝派兵鎮壓,並下令該族不論男女皆斬。相邦夜見皇帝,爭於咸陽宮。後,相邦命典屬國安撫各地百姓,一月不朝。註:秦始皇和顧衍的矛盾很可能就是從這裡爆發的。

  始皇三十七年,遠航艦隊歸國,攜各地新奇物種來見。艦隊總帥趙高面見始皇,晉三等爵。

  始皇三十八年,少府建水庫攔水治洪,黃河沿岸不再擔憂泛濫,成良田百萬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