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顧衍習慣的將目光投到窗外,即使他什麼也看不見。他無意識的用手摩挲著腰間的劍柄,然後淡淡的說,「如果要我自己選擇的話,將我的一部分撒入渭河,一部分撒向秦嶺,一部分送還給兄長吧。」即使不打算回祖墳,他還是希望能回到親人的身邊——即使的一部分。
『咣當』
門外傳來一陣清脆的聲音,驚動了顧衍也驚醒了剛剛聽到答案呆愣在原地的張蒼。張蒼立刻起身拉開房門,然後就看到自己的小師弟正蹲在門口撿散落一地的杯盤。
他繞過地上的水漬,將盛著蜜水的壺扶正,因為有蓋所以沒有水灑出來。他按住甘羅有些顫抖的手,然後低聲說,「莫要讓先生憂心。」
甘羅眉目沉靜,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他深吸一口氣將自己的氣息調整成平時的節奏,然後和張蒼一起將東西收拾好後裝作鎮定的緩步走進室內。
顧衍果然貼心的沒有問什麼,甘羅明明只比顧衍小九歲,但還是在他空濛的目光下覺得自己無所遁形。他嚅囁著唇角,不知自己該說什麼。少年時他還能自認為理智的分析政務,做出自己的判斷,但是如今年歲漸長,看著先生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他反而感性了起來。
他忽然想怪罪陛下,先生為國盡忠幾十年,和他互相扶持半生,無不做到盡善盡美。大秦疆域遼闊,百姓安居樂業,風調雨順,哪一處不是先生沒日沒夜的工作,用自己的心血換來的?哪一個功績不是可以彪炳史冊的?
就是退一萬步說,先生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如今大秦不需他了,陛下就如此著急的架空先生。
甚至逼的先生,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就為自己考慮身後事,甚至想要將自己挫骨揚灰。
他抿著嘴,聲音有些顫抖,但發現自己其實問不出什麼。
顧衍像是小時候那樣摸摸甘羅的腦袋,然後笑著說,「阿羅怎麼了?」
「先生先生何至於此」在他看來,陛下畢竟還念著舊情,而且兩個人也還算君臣相和,哪裡到了這般地步?甘羅聲音乾澀的問道,「昨日不是還定下了新的民族政策和海外建設問題嗎?陛下和先生不是還好好的,怎麼」說著說著,他的聲音慢慢消散在空氣中,他說不下去了,因為甘羅知道,其實陛下真的厭棄了先生。
先生用自己的前半生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國家治理體系,到如今,這個體系非常的完整,他的繼承人候選甚至有十個之多。這個國家,再也不是非先生不可了。
或者說,這個國家再也不是缺誰就不能運作了。
「並不是非我不可,不是嗎?」顧衍笑著說,他整日曾經一樣,寬和的輕輕敲了敲桌子,讓甘羅從自己的情緒中走出來。
他習慣性的眯起眼睛,然後溫煦的說,「現在想想,好像從未和你談論過我。」顧衍輕聲道,「很小的時候,我其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那時我身體羸弱,家裡總是找巫醫來,我甚至被巫醫嚇的暈厥過。」這也是他從未來來到此處的契機。
「後來身體好了些,可還是終日在榻上看書很少下地走動。那個時候我才五六歲吧,有一天看到農人辛苦耕作,忽然就想說不定我可以幫幫他。於是就向大人要了幾分地,自己胡折騰。後來,這幾分下田竟然真的被我整治成了中田,這件事就被報給了岐山的縣令,後來輾轉進了昭襄王的耳朵。眼睛也是那個時候瞎的。」
甘羅和張蒼從來沒有聽起顧衍說過自己的過去,也很少了解顧衍的內心。所以當顧衍真的說起這些時,就連年長的張蒼都悄悄從外間進來坐在甘羅旁邊,就像小時候在顧衍身邊聽他說些神話故事一樣。
「其實在那之前,我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治國理政的才能。唯一的願望不過是在岐山找一片地,能吃飽穿暖有書看就好了。如果大人不想我分家出去,就在家中做個米蟲也不錯。」談起五歲的自己,顧衍眉目間多了些柔和,他接著說,「後來我就想,是否是我改變了大家的生活,所以天道在懲罰我呢?我那些不知什麼時候存在心間的知識,是不允許告訴大家的。」當然,顧衍知道是因為自己從未來而來,改變了這個時空才會受到懲罰,只是並不能直接和自己的學生們說。
「九歲那年,昭襄王來岐山祈年宮,可能想起我那微不足道的功績,然後就召我覲見。我本以為自己會得個農官什麼的,只是沒想到啊——」顧衍沒有再說,因為後面的事情甘羅和張蒼都知道,甚至可能全國的百姓都知道,他十歲那年成為了當今皇帝的老師。
「當時的我可能真的覺得自己是天縱奇才,當為百姓盡心,胸中有無限的報復和理想。甚至,有些驕傲。只是,那種報復還沒有到要為百姓奉獻一生的程度,其實有的時候我們選擇自己人生的契機,不過是一個念頭。而當時我的念頭,不過是想為身邊的人做些什麼而已。」
「在遇到陛下後,我忽然發現只要陛下理解我所說,那些知識就不會給我造成負擔。所以我就想,陛下可能就是天命之子吧!我們相談甚歡,陛下也是個好學生,別這麼吃驚,阿羅,要知道雖然我教了不少學生,但陛下依舊是我見過最聰明的那個。」
「我忽然覺得,其實自己能做到更多,不僅僅可以幫助身邊的人,說不定可以幫助萬民,於是後來,我借陛下的手去實現自己的報復,而陛下利用我的才能去建立萬世功業。」
『咣當』
門外傳來一陣清脆的聲音,驚動了顧衍也驚醒了剛剛聽到答案呆愣在原地的張蒼。張蒼立刻起身拉開房門,然後就看到自己的小師弟正蹲在門口撿散落一地的杯盤。
他繞過地上的水漬,將盛著蜜水的壺扶正,因為有蓋所以沒有水灑出來。他按住甘羅有些顫抖的手,然後低聲說,「莫要讓先生憂心。」
甘羅眉目沉靜,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他深吸一口氣將自己的氣息調整成平時的節奏,然後和張蒼一起將東西收拾好後裝作鎮定的緩步走進室內。
顧衍果然貼心的沒有問什麼,甘羅明明只比顧衍小九歲,但還是在他空濛的目光下覺得自己無所遁形。他嚅囁著唇角,不知自己該說什麼。少年時他還能自認為理智的分析政務,做出自己的判斷,但是如今年歲漸長,看著先生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他反而感性了起來。
他忽然想怪罪陛下,先生為國盡忠幾十年,和他互相扶持半生,無不做到盡善盡美。大秦疆域遼闊,百姓安居樂業,風調雨順,哪一處不是先生沒日沒夜的工作,用自己的心血換來的?哪一個功績不是可以彪炳史冊的?
就是退一萬步說,先生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如今大秦不需他了,陛下就如此著急的架空先生。
甚至逼的先生,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就為自己考慮身後事,甚至想要將自己挫骨揚灰。
他抿著嘴,聲音有些顫抖,但發現自己其實問不出什麼。
顧衍像是小時候那樣摸摸甘羅的腦袋,然後笑著說,「阿羅怎麼了?」
「先生先生何至於此」在他看來,陛下畢竟還念著舊情,而且兩個人也還算君臣相和,哪裡到了這般地步?甘羅聲音乾澀的問道,「昨日不是還定下了新的民族政策和海外建設問題嗎?陛下和先生不是還好好的,怎麼」說著說著,他的聲音慢慢消散在空氣中,他說不下去了,因為甘羅知道,其實陛下真的厭棄了先生。
先生用自己的前半生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國家治理體系,到如今,這個體系非常的完整,他的繼承人候選甚至有十個之多。這個國家,再也不是非先生不可了。
或者說,這個國家再也不是缺誰就不能運作了。
「並不是非我不可,不是嗎?」顧衍笑著說,他整日曾經一樣,寬和的輕輕敲了敲桌子,讓甘羅從自己的情緒中走出來。
他習慣性的眯起眼睛,然後溫煦的說,「現在想想,好像從未和你談論過我。」顧衍輕聲道,「很小的時候,我其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那時我身體羸弱,家裡總是找巫醫來,我甚至被巫醫嚇的暈厥過。」這也是他從未來來到此處的契機。
「後來身體好了些,可還是終日在榻上看書很少下地走動。那個時候我才五六歲吧,有一天看到農人辛苦耕作,忽然就想說不定我可以幫幫他。於是就向大人要了幾分地,自己胡折騰。後來,這幾分下田竟然真的被我整治成了中田,這件事就被報給了岐山的縣令,後來輾轉進了昭襄王的耳朵。眼睛也是那個時候瞎的。」
甘羅和張蒼從來沒有聽起顧衍說過自己的過去,也很少了解顧衍的內心。所以當顧衍真的說起這些時,就連年長的張蒼都悄悄從外間進來坐在甘羅旁邊,就像小時候在顧衍身邊聽他說些神話故事一樣。
「其實在那之前,我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治國理政的才能。唯一的願望不過是在岐山找一片地,能吃飽穿暖有書看就好了。如果大人不想我分家出去,就在家中做個米蟲也不錯。」談起五歲的自己,顧衍眉目間多了些柔和,他接著說,「後來我就想,是否是我改變了大家的生活,所以天道在懲罰我呢?我那些不知什麼時候存在心間的知識,是不允許告訴大家的。」當然,顧衍知道是因為自己從未來而來,改變了這個時空才會受到懲罰,只是並不能直接和自己的學生們說。
「九歲那年,昭襄王來岐山祈年宮,可能想起我那微不足道的功績,然後就召我覲見。我本以為自己會得個農官什麼的,只是沒想到啊——」顧衍沒有再說,因為後面的事情甘羅和張蒼都知道,甚至可能全國的百姓都知道,他十歲那年成為了當今皇帝的老師。
「當時的我可能真的覺得自己是天縱奇才,當為百姓盡心,胸中有無限的報復和理想。甚至,有些驕傲。只是,那種報復還沒有到要為百姓奉獻一生的程度,其實有的時候我們選擇自己人生的契機,不過是一個念頭。而當時我的念頭,不過是想為身邊的人做些什麼而已。」
「在遇到陛下後,我忽然發現只要陛下理解我所說,那些知識就不會給我造成負擔。所以我就想,陛下可能就是天命之子吧!我們相談甚歡,陛下也是個好學生,別這麼吃驚,阿羅,要知道雖然我教了不少學生,但陛下依舊是我見過最聰明的那個。」
「我忽然覺得,其實自己能做到更多,不僅僅可以幫助身邊的人,說不定可以幫助萬民,於是後來,我借陛下的手去實現自己的報復,而陛下利用我的才能去建立萬世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