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程彥鳳目輕眯,眸中閃過一抹冷色,道:“你們知道我的手段。”
道士們面如土色,連忙應下。
天子久不問事,朝政便落在程彥與六皇子七皇子身上。
而今軍中宿將皆喪,長公主又下落不明,華京城人心惶惶,朝臣們更是生出了百種心思。
六皇子與七皇子初接收朝政,平日倒還不顯,一朝出了事,方知自己委實不是朝臣們的對手,被紫宸殿裡的朝臣們攪得暈頭轉向。
程彥封鎖了消息,天子昏迷的事情尚未傳至紫宸殿,六皇子與七皇子見程彥遲遲不來,便讓人去請程彥。
程彥雷厲風行處理了三清殿的事情後,封鎖紫宸殿的消息,讓禁衛軍將朝臣們的家眷請至長信宮,來陪丁太后說話。
丁太后膽小,又最疼長公主,而今長公主下落不明,丁太后心緒難安,請女眷們開解,也是頗為正常的事情。
朝臣們家眷不疑有他,紛紛坐上了去往長信宮的軟轎。
也有那等心思靈透,懷疑此舉是程彥所為,正欲找藉口不去長信宮,禁衛軍卻早有準備,直接將她們抓了起來,送至皇城看守。
朝臣們的家眷全部被控制起來,程彥這才坐上轎攆來到紫宸殿。
此時已經是傍晚,殘陽似血,將宮殿樓閣的影子拉得極長。
程彥衣上帶血,緩步走進紫宸殿。
紫宸殿原是天子寢殿,天子喜歡在這裡召集朝臣們議事,故而紫宸殿又為內朝。
紫宸殿正殿之中,最高的位置是天子的,其次便是略在天子之下的長公主之位,長公主哪怕常年不在華京城,這個位置也一直保留著。
天子修仙后,朝政歸於程彥六皇子與七皇子,內侍們便設下了三人的位置。
程彥以往來紫宸殿,也是按照內侍們安排的位置坐著,然而今日,她徑直坐在長公主之位上。
程彥衣上血跡斑斑,鬢髮卻梳得一絲不苟,高高挽著的發,插滿了金釵步搖,風一吹,步搖銜著的流蘇便叮咚作響。
“翁主,那不是你該坐的位置。”
程彥僭越,朝臣頗為不滿,有膽大的朝臣不悅開口,卻被身邊的同僚偷偷扯了扯衣袖,手指指了指程彥衣裳上的鮮血。
六皇子與七皇子交換一個眼神,片刻後,六皇子上前,笑眯眯道:“阿彥,你這是怎麼了?怎地身上有這麼多血?”
六皇子的聲音剛落,殿外傳來禁衛軍們行動之時盔甲微撞著的聲音。
禁衛軍大步走進紫宸殿,將一顆顆人頭丟在殿中。
刺鼻的血腥味瞬間在殿中蔓延開來,死不瞑目的人頭睜眼看著殿中眾人,朝臣與皇子皆是一驚。
忍冬身著薄甲,捧來一杯茶。
程彥呷了一口茶,涼涼說道:“我知道你們打的是什麼主意。”
“你們以為長公主死了,便沒人能製得住你們了?大錯特錯!”
“長公主死了,仍有我程彥在。”
“只要我程彥一息尚存,這天下,終究是我李氏的天下!而你們——”
程彥聲音微頓,目光掃過殿內眾人,聲音微冷,慢慢道:“也只能是大夏的臣子!”
“若你們生出不臣之心,我不介意再行母親當年之事。”
第108章
窗外殘陽如血, 透過窗戶漫了進來, 斜斜照在殿內死不瞑目的頭顱上。
禁衛軍身著精鋼製成的盔甲,於夕陽下閃著刺目的寒光,刺激著殿內朝臣們的視線, 而濃重的血腥味,更是讓人忍不住想起數年前長公主兵變逼宮的場景。
鎮遠侯慘死邊關, 先廢后謝元秘而不報,後來真相大白, 謝元不思如何彌補,卻大肆打壓想要為鎮遠侯伸冤的朝臣, 長公主怒急攻心, 揭竿而起。
鎮遠侯在大夏頗有威望, 而皇城的禁衛軍,是一年一調任的, 這些禁衛軍,多是在邊關歷練之後, 才被抽調到華京, 護衛皇城的安危。
禁衛軍曾追隨鎮遠侯南征北戰,對鎮遠侯無不折服,鎮遠侯無端慘死,讓對鎮遠侯頗為敬重的禁衛軍們為之心寒。
長公主打出清君側,為鎮遠侯平反的旗號, 禁衛軍們便一呼百應, 為長公主鞍前馬後, 無不聽從。
這本是天子昏聵奸妃主政生出來的禍端,長公主此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算不得真正的大逆不道,朝臣們只需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便不會被宮變所波及,可後面發生的事情,便叫朝臣們始料未及。
自長公主逼宮之日起,皇城的血便再也沒有幹過。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十日。
十日內,皇城內血腥味沖天,三公九卿盡數換了一遍,其中又有無數朝臣世家被牽連,夷三族,甚至夷九族的事情多不勝數——
想起那場宮變,朝臣們仍是膽戰心驚。
大夏雖然奪嫡頗為殘酷,但那都是天家子孫們的自相殘殺,與他們這些朝臣們關係不大,可長公主的兵變,硬生生地將朝臣世家們屠戮過半。
此事之後,天下為之震動,長公主以血腥手段,從一個不受寵又受排擠的三公主,徹底坐穩了輔政長公主之位。
不堪回首的往事湧上心頭,紫宸殿中的朝臣們忍不住汗如雨下。
程彥是長公主的獨女,雖瞧上去整日裡笑眯眯的,不似長公主那般凌厲逼人,可她身上終究流著長公主的血,更是自幼長於勾心鬥角的深宮,她的心計手段,並不比長公主差。
道士們面如土色,連忙應下。
天子久不問事,朝政便落在程彥與六皇子七皇子身上。
而今軍中宿將皆喪,長公主又下落不明,華京城人心惶惶,朝臣們更是生出了百種心思。
六皇子與七皇子初接收朝政,平日倒還不顯,一朝出了事,方知自己委實不是朝臣們的對手,被紫宸殿裡的朝臣們攪得暈頭轉向。
程彥封鎖了消息,天子昏迷的事情尚未傳至紫宸殿,六皇子與七皇子見程彥遲遲不來,便讓人去請程彥。
程彥雷厲風行處理了三清殿的事情後,封鎖紫宸殿的消息,讓禁衛軍將朝臣們的家眷請至長信宮,來陪丁太后說話。
丁太后膽小,又最疼長公主,而今長公主下落不明,丁太后心緒難安,請女眷們開解,也是頗為正常的事情。
朝臣們家眷不疑有他,紛紛坐上了去往長信宮的軟轎。
也有那等心思靈透,懷疑此舉是程彥所為,正欲找藉口不去長信宮,禁衛軍卻早有準備,直接將她們抓了起來,送至皇城看守。
朝臣們的家眷全部被控制起來,程彥這才坐上轎攆來到紫宸殿。
此時已經是傍晚,殘陽似血,將宮殿樓閣的影子拉得極長。
程彥衣上帶血,緩步走進紫宸殿。
紫宸殿原是天子寢殿,天子喜歡在這裡召集朝臣們議事,故而紫宸殿又為內朝。
紫宸殿正殿之中,最高的位置是天子的,其次便是略在天子之下的長公主之位,長公主哪怕常年不在華京城,這個位置也一直保留著。
天子修仙后,朝政歸於程彥六皇子與七皇子,內侍們便設下了三人的位置。
程彥以往來紫宸殿,也是按照內侍們安排的位置坐著,然而今日,她徑直坐在長公主之位上。
程彥衣上血跡斑斑,鬢髮卻梳得一絲不苟,高高挽著的發,插滿了金釵步搖,風一吹,步搖銜著的流蘇便叮咚作響。
“翁主,那不是你該坐的位置。”
程彥僭越,朝臣頗為不滿,有膽大的朝臣不悅開口,卻被身邊的同僚偷偷扯了扯衣袖,手指指了指程彥衣裳上的鮮血。
六皇子與七皇子交換一個眼神,片刻後,六皇子上前,笑眯眯道:“阿彥,你這是怎麼了?怎地身上有這麼多血?”
六皇子的聲音剛落,殿外傳來禁衛軍們行動之時盔甲微撞著的聲音。
禁衛軍大步走進紫宸殿,將一顆顆人頭丟在殿中。
刺鼻的血腥味瞬間在殿中蔓延開來,死不瞑目的人頭睜眼看著殿中眾人,朝臣與皇子皆是一驚。
忍冬身著薄甲,捧來一杯茶。
程彥呷了一口茶,涼涼說道:“我知道你們打的是什麼主意。”
“你們以為長公主死了,便沒人能製得住你們了?大錯特錯!”
“長公主死了,仍有我程彥在。”
“只要我程彥一息尚存,這天下,終究是我李氏的天下!而你們——”
程彥聲音微頓,目光掃過殿內眾人,聲音微冷,慢慢道:“也只能是大夏的臣子!”
“若你們生出不臣之心,我不介意再行母親當年之事。”
第108章
窗外殘陽如血, 透過窗戶漫了進來, 斜斜照在殿內死不瞑目的頭顱上。
禁衛軍身著精鋼製成的盔甲,於夕陽下閃著刺目的寒光,刺激著殿內朝臣們的視線, 而濃重的血腥味,更是讓人忍不住想起數年前長公主兵變逼宮的場景。
鎮遠侯慘死邊關, 先廢后謝元秘而不報,後來真相大白, 謝元不思如何彌補,卻大肆打壓想要為鎮遠侯伸冤的朝臣, 長公主怒急攻心, 揭竿而起。
鎮遠侯在大夏頗有威望, 而皇城的禁衛軍,是一年一調任的, 這些禁衛軍,多是在邊關歷練之後, 才被抽調到華京, 護衛皇城的安危。
禁衛軍曾追隨鎮遠侯南征北戰,對鎮遠侯無不折服,鎮遠侯無端慘死,讓對鎮遠侯頗為敬重的禁衛軍們為之心寒。
長公主打出清君側,為鎮遠侯平反的旗號, 禁衛軍們便一呼百應, 為長公主鞍前馬後, 無不聽從。
這本是天子昏聵奸妃主政生出來的禍端,長公主此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算不得真正的大逆不道,朝臣們只需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便不會被宮變所波及,可後面發生的事情,便叫朝臣們始料未及。
自長公主逼宮之日起,皇城的血便再也沒有幹過。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十日。
十日內,皇城內血腥味沖天,三公九卿盡數換了一遍,其中又有無數朝臣世家被牽連,夷三族,甚至夷九族的事情多不勝數——
想起那場宮變,朝臣們仍是膽戰心驚。
大夏雖然奪嫡頗為殘酷,但那都是天家子孫們的自相殘殺,與他們這些朝臣們關係不大,可長公主的兵變,硬生生地將朝臣世家們屠戮過半。
此事之後,天下為之震動,長公主以血腥手段,從一個不受寵又受排擠的三公主,徹底坐穩了輔政長公主之位。
不堪回首的往事湧上心頭,紫宸殿中的朝臣們忍不住汗如雨下。
程彥是長公主的獨女,雖瞧上去整日裡笑眯眯的,不似長公主那般凌厲逼人,可她身上終究流著長公主的血,更是自幼長於勾心鬥角的深宮,她的心計手段,並不比長公主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