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如果說,長公主是一把銳不可當的利刃,而程彥,便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只是她甚少做殺戮之事,這才將她骨子裡的狠辣遮掩了去。
可若是她一朝被逼入絕境,她的手段,絕對會比長公主陰狠百倍——長公主殺人只會讓人死,而程彥,會叫人求死不能,求生不得。
心底最深處的恐懼蔓延開來,朝臣們臉色微變,斟酌片刻,再不敢與程彥相爭,紛紛拜倒在殿,高聲直呼翁主,願為翁主效犬馬之勞。
程彥微微頷首,微挑眉,回眸瞥向在一旁看戲看了半日的六皇子與七皇子。
“兩位殿下意下如何?”
程彥問道。
六皇子眸光輕閃,手指微微收緊。
他不是彈壓不住朝臣們的藉機生事,恰恰相反,他是有意推波助瀾,想趁機奪了程彥輔政之權,可程彥行事速度之快,鎮壓朝臣之果決,讓他的計劃完全落了空。
六皇子垂眸,溫聲道:“自然一切都聽表姐的。”
他韜光養晦多年,早就習慣了伏小做低,更何況,他根本無需與程彥爭這一日的長短,沈存劍的計劃早已悄無聲息展開,程彥再怎麼風光,也是砧板上的魚肉,他只需要靜待時機,一舉奪權便可。
程彥淺笑,意味深長道:“六殿下素來是明白人。”
說完這句話,程彥的目光轉向六皇子身邊的七皇子身上。
七皇子是李泓登基之後生下來的皇子,他不曾見過長公主逼宮時的血染皇城,他記事起,長公主便很少在皇城了,他對長公主,只有一個不苟言笑的模糊輪廓,並不像眾人那般對長公主忌諱莫深。
可程彥今日的行徑,卻讓七皇子瞬間便明白了世人對於長公主的恐懼——長公主的輔政之權,是無數人的鮮血堆就的。
七皇子聲音微顫,道:“我都聽表姐的。”
原來在旁人攛掇下生出來的奪嫡之心,在此刻消失得無影無蹤。
六皇子見此,心中對七皇子的懦弱頗為不屑。
他原本還以為,生為天家子孫,與生俱來便對皇位異常熱衷,哪曾想,六皇子竟如此膽怯,中看不中用,當真是白瞎了他的那番算計。
可轉念一想,哪怕沒有七皇子與程彥奪權,沈存劍的一番籌劃,也能叫程彥死無葬身之地。
他無需為七皇子的半路折戟心煩。
六皇子這般想著,面上對程彥越發恭敬。
殿內眾人心思各異,但態度上卻對程彥言聽計從,程彥輕啜一口茶,道:“大將軍何在?”
趙懷山連忙站了出來,道:“臣在。”
程彥道:“邊關失守,北狄不日便會南下,你徵調九州府兵,選出精銳,前去抵禦北狄入侵。”
趙懷山面上頗為為難,偷偷用餘光瞧了瞧程彥,斟酌著說道:“臣,臣怕有負翁主重託........”
他出身並非世家,因與李泓交好,又在邊關得益於長公主的庇護,撿了不少戰功,這才做到了三公之中的大將軍之位。
雖成了大將軍,但並不代表著下面的人會聽從他的調遣。
三公之中,他形同虛設,平日裡除了在朝臣們的奏議上蓋蓋他的印章,再無其他事情可做。
長公主下落不明,各地府兵蠢蠢欲動,莫說在這個時候抽調府兵支援邊關了,他們不在自己的地盤上自立為王,便是對大夏忠心耿耿了,哪裡會在這個時候聽從調遣奔赴邊關?
更何況,抽調府兵之人,還是他這個有名無實的大將軍。
趙懷山心中頗為忐忑,不知該說什麼話好。
他知道程彥殺人是不得已而為之,為的是威懾朝臣,穩住大夏江山,在這個時候,他應該無條件地站在程彥身邊,他心中也是這樣想的,可無奈能力有限。
趙懷山越想越對不住程彥,心中越發愧疚不安,正當他自責不已的時候,殿中響起程彥的聲音:“無妨,我讓袁行去幫你。”
袁行是車郎將,郎中三將之一,程彥的心腹,掌管著皇城一部分的禁衛軍。
今日程彥殺人之舉,便是袁行來做的。
趙懷山道:“這怎麼能行?翁主三思。”
世家們對大夏的忠心少得可憐,越在緊要關頭,越容易做出背後插刀之事,程彥若將掌管禁衛軍的袁行給了他,朝臣世家們少了約束,天知道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
趙懷山連連拒絕,程彥輕笑,道:“你無需擔心我。”
金烏西墜,絢爛晚霞將世間染成殷紅一片。
程彥微眯著眼,瞧著窗外如血景色,笑道:“算一算時間,君侯也該抵達華京了。”
君侯是對列侯的一種尊稱。
大夏有非戰功不封侯的規矩,但這些年來,夏軍對北狄用兵敗多勝少,實打實封因戰功封侯的人並不多,多是公主下嫁,世家子弟在邊關走上一圈,隨意封個沒甚實權的侯爺來尚公主。
君侯這個稱呼,如今大夏的列侯們,並無幾人能配得上。
趙懷山一怔,朝臣面面相覷。
片刻後,趙懷山試探道:“敢問翁主,可是武安侯許清源?”
旁人配不上,可這位侯爺卻是配得上的。
許清源出身於潁水許氏,卻無世家子弟的惡習,年少投身軍營,曾在鎮遠侯麾下為戰。
可若是她一朝被逼入絕境,她的手段,絕對會比長公主陰狠百倍——長公主殺人只會讓人死,而程彥,會叫人求死不能,求生不得。
心底最深處的恐懼蔓延開來,朝臣們臉色微變,斟酌片刻,再不敢與程彥相爭,紛紛拜倒在殿,高聲直呼翁主,願為翁主效犬馬之勞。
程彥微微頷首,微挑眉,回眸瞥向在一旁看戲看了半日的六皇子與七皇子。
“兩位殿下意下如何?”
程彥問道。
六皇子眸光輕閃,手指微微收緊。
他不是彈壓不住朝臣們的藉機生事,恰恰相反,他是有意推波助瀾,想趁機奪了程彥輔政之權,可程彥行事速度之快,鎮壓朝臣之果決,讓他的計劃完全落了空。
六皇子垂眸,溫聲道:“自然一切都聽表姐的。”
他韜光養晦多年,早就習慣了伏小做低,更何況,他根本無需與程彥爭這一日的長短,沈存劍的計劃早已悄無聲息展開,程彥再怎麼風光,也是砧板上的魚肉,他只需要靜待時機,一舉奪權便可。
程彥淺笑,意味深長道:“六殿下素來是明白人。”
說完這句話,程彥的目光轉向六皇子身邊的七皇子身上。
七皇子是李泓登基之後生下來的皇子,他不曾見過長公主逼宮時的血染皇城,他記事起,長公主便很少在皇城了,他對長公主,只有一個不苟言笑的模糊輪廓,並不像眾人那般對長公主忌諱莫深。
可程彥今日的行徑,卻讓七皇子瞬間便明白了世人對於長公主的恐懼——長公主的輔政之權,是無數人的鮮血堆就的。
七皇子聲音微顫,道:“我都聽表姐的。”
原來在旁人攛掇下生出來的奪嫡之心,在此刻消失得無影無蹤。
六皇子見此,心中對七皇子的懦弱頗為不屑。
他原本還以為,生為天家子孫,與生俱來便對皇位異常熱衷,哪曾想,六皇子竟如此膽怯,中看不中用,當真是白瞎了他的那番算計。
可轉念一想,哪怕沒有七皇子與程彥奪權,沈存劍的一番籌劃,也能叫程彥死無葬身之地。
他無需為七皇子的半路折戟心煩。
六皇子這般想著,面上對程彥越發恭敬。
殿內眾人心思各異,但態度上卻對程彥言聽計從,程彥輕啜一口茶,道:“大將軍何在?”
趙懷山連忙站了出來,道:“臣在。”
程彥道:“邊關失守,北狄不日便會南下,你徵調九州府兵,選出精銳,前去抵禦北狄入侵。”
趙懷山面上頗為為難,偷偷用餘光瞧了瞧程彥,斟酌著說道:“臣,臣怕有負翁主重託........”
他出身並非世家,因與李泓交好,又在邊關得益於長公主的庇護,撿了不少戰功,這才做到了三公之中的大將軍之位。
雖成了大將軍,但並不代表著下面的人會聽從他的調遣。
三公之中,他形同虛設,平日裡除了在朝臣們的奏議上蓋蓋他的印章,再無其他事情可做。
長公主下落不明,各地府兵蠢蠢欲動,莫說在這個時候抽調府兵支援邊關了,他們不在自己的地盤上自立為王,便是對大夏忠心耿耿了,哪裡會在這個時候聽從調遣奔赴邊關?
更何況,抽調府兵之人,還是他這個有名無實的大將軍。
趙懷山心中頗為忐忑,不知該說什麼話好。
他知道程彥殺人是不得已而為之,為的是威懾朝臣,穩住大夏江山,在這個時候,他應該無條件地站在程彥身邊,他心中也是這樣想的,可無奈能力有限。
趙懷山越想越對不住程彥,心中越發愧疚不安,正當他自責不已的時候,殿中響起程彥的聲音:“無妨,我讓袁行去幫你。”
袁行是車郎將,郎中三將之一,程彥的心腹,掌管著皇城一部分的禁衛軍。
今日程彥殺人之舉,便是袁行來做的。
趙懷山道:“這怎麼能行?翁主三思。”
世家們對大夏的忠心少得可憐,越在緊要關頭,越容易做出背後插刀之事,程彥若將掌管禁衛軍的袁行給了他,朝臣世家們少了約束,天知道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
趙懷山連連拒絕,程彥輕笑,道:“你無需擔心我。”
金烏西墜,絢爛晚霞將世間染成殷紅一片。
程彥微眯著眼,瞧著窗外如血景色,笑道:“算一算時間,君侯也該抵達華京了。”
君侯是對列侯的一種尊稱。
大夏有非戰功不封侯的規矩,但這些年來,夏軍對北狄用兵敗多勝少,實打實封因戰功封侯的人並不多,多是公主下嫁,世家子弟在邊關走上一圈,隨意封個沒甚實權的侯爺來尚公主。
君侯這個稱呼,如今大夏的列侯們,並無幾人能配得上。
趙懷山一怔,朝臣面面相覷。
片刻後,趙懷山試探道:“敢問翁主,可是武安侯許清源?”
旁人配不上,可這位侯爺卻是配得上的。
許清源出身於潁水許氏,卻無世家子弟的惡習,年少投身軍營,曾在鎮遠侯麾下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