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頁
老師說的這麼一句詼諧幽默的比喻成功讓李曉詩緊繃的神經鬆了下來,隨後,他繼續道:「什麼上了大學以後幾l十年就定型了……不用給自己這麼大心理壓力。換咱們班那幾l個搗蛋鬼我可能要勸他們先保證自己有學上,保證自己有工作做,有飯吃,再去考慮個人喜好,但是你的話老師就不會那麼說了——李曉詩,你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都是既定的先決條件,這樣的話選什麼都沒有太大區別。」
「別那麼大包袱,把事情想單純點。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老師和家長都給過你意見了,那接下來就是你自己的選擇。老師知道你是個穩重的孩子,所以在綜合考慮過學校的整體情況、以後專業的就業問題以後,如果你想選擇的專業你覺得能接受,是在接受範圍內的,那就選。」
他看著李曉詩:「你們們還小,人生還長著呢,凡事其實都沒那麼複雜。你看,是這個道理吧?」
李曉詩若有所思。
另一邊,天幕前的康熙眉頭皺得成一團。
「……是什麼是。」
雖說現代女子和他們不一樣,不需要很早嫁人,但十八歲了還是什麼「還小」啊?
即便現代的教育觀念和他們有差別,也不能差這麼離譜啊!
還「不會定型」「隨時更換」「四年很短」「喜歡就行」……這不純粹就是慣著她嗎?
先不說她到底想的是什麼,這件事這麼想就是錯的——四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人都已經十八歲了,這時候的性格一切基本都已經定型,優秀的孩子這個時候就已經很優秀,能夠承擔起重任了。而這個時候,長輩們不督促她加緊充實自己多學習把自己變得更優秀,從而遠遠甩開同齡的所有人也就算了,還放任她去「任性」?
就說不該這麼教育吧?什麼都沒沒做呢就你最好我相信你可以的你一定行、就不能讓學生們自己跟自己比起來嗎?有督促才有進步,這樣的環境真的不會讓李曉詩被哄得當真了然後飄飄然嗎?
看現在,連長輩和老師的意見都不聽,這真的是對她好嗎?她萬一想去學唱曲唱戲呢?也可以?
……真是不成器。
哦,他指的是現代的長輩們。
李曉詩這樣優柔寡斷卻犟得很的脾氣,離不開他們的「寵溺式」教育。
而對此渾然不知的李曉詩正認真琢磨老師的話,良久,她重重點了點頭:「謝謝您,老師,我覺得我大概知道要怎麼選了。」
的確,爸爸媽媽也說,大學主要是去感受氛圍,感受環境,去充實經歷的。因為對於「活到老學到老」的現代大環境來說,不管學校里學的是什麼,出來後都有可能不做本專業的事;而不管出來後想做什麼,對於大多數的職業行業來說,其實都是有很多的途徑去接觸的,完全不用太拘泥於一點。
反倒是「上學」這件事本身,才是最珍貴最值得珍惜的體驗。
爸爸媽媽從來沒想過她畢業就捧住鐵飯碗一輩子不改變生活方式,他們自始至終說的都是開心最重要,就連不那麼靠譜的老哥,也是覺得自家妹妹從事教育行業的工作會開心、才這麼推薦的。
家裡人絕對沒有想過要她背著不開心去選什麼,也從來沒有對她抱有過「你得這樣做」「你要那樣做」的期望。
老師說的對,是她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
李曉詩把根本沒打開的書和本重新抱懷裡,鄭重其事地朝這位陪伴了她三年的老師鞠了個躬。
「謝謝您,老師。」她重複地道謝,「如果不是您,我現在應該還在鑽牛角尖。」
既不想讓給她出主意的人失望,也不想勉強自己做出選擇。
就是包袱太重了。
見她想開,準備告別了,老師也笑了笑,又好奇地問了一句:「那你自己是想學什麼的?」
李曉詩抿了抿嘴,身子站得板直:「……嗯,其實也是屬於歷史學的。」
「考古學。」!
第184章 通知入學
考古學,也屬於歷史學大類之一的專業,但是卻和專門研究歷史的學科不屬於同類,是不同的分支。
而且要說起來的話,一些師範類高校中也是會設置有考古學專業的——
考古學主要培養具有考古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以後做的也大都是在考古、博物館等機構進行考古研究文物管理或教育方面事情。
李曉詩既然在排除掉了教育這個選擇之後說想要學習考古,那就肯定不是指的往教育方向發展的那一類,換句話說,她的目標應該是極為專業的考古或文物研究方向。
從各種文物中尋找歷史的痕跡,在蛛絲馬跡中還原被時間湮滅埋沒塵封的一切……
一份全身心沉浸與文物打交道、避世且安寧的專業。
——倒是很適合她。
李曉詩啊,也真的能夠算得上他教書這幾十年裡,靈性都快要溢出來的那一小部分學生了。
靈性足,偏生做什麼又都肯認真,現在要專心去做這些……以後一定會取得很大的成就吧?
看著被李曉詩禮貌點頭再見後打開又重新關上的門,老師久久沒有收回目光,思緒漸漸飄忽到不止哪裡去了。
/
在大事小情上,李曉詩自打上了初中起、或者說自打記事起,只要能給出合理的理由,那她的意見就很少會受到家裡的無視或反對,他們家一貫民主而和諧。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別那麼大包袱,把事情想單純點。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老師和家長都給過你意見了,那接下來就是你自己的選擇。老師知道你是個穩重的孩子,所以在綜合考慮過學校的整體情況、以後專業的就業問題以後,如果你想選擇的專業你覺得能接受,是在接受範圍內的,那就選。」
他看著李曉詩:「你們們還小,人生還長著呢,凡事其實都沒那麼複雜。你看,是這個道理吧?」
李曉詩若有所思。
另一邊,天幕前的康熙眉頭皺得成一團。
「……是什麼是。」
雖說現代女子和他們不一樣,不需要很早嫁人,但十八歲了還是什麼「還小」啊?
即便現代的教育觀念和他們有差別,也不能差這麼離譜啊!
還「不會定型」「隨時更換」「四年很短」「喜歡就行」……這不純粹就是慣著她嗎?
先不說她到底想的是什麼,這件事這麼想就是錯的——四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人都已經十八歲了,這時候的性格一切基本都已經定型,優秀的孩子這個時候就已經很優秀,能夠承擔起重任了。而這個時候,長輩們不督促她加緊充實自己多學習把自己變得更優秀,從而遠遠甩開同齡的所有人也就算了,還放任她去「任性」?
就說不該這麼教育吧?什麼都沒沒做呢就你最好我相信你可以的你一定行、就不能讓學生們自己跟自己比起來嗎?有督促才有進步,這樣的環境真的不會讓李曉詩被哄得當真了然後飄飄然嗎?
看現在,連長輩和老師的意見都不聽,這真的是對她好嗎?她萬一想去學唱曲唱戲呢?也可以?
……真是不成器。
哦,他指的是現代的長輩們。
李曉詩這樣優柔寡斷卻犟得很的脾氣,離不開他們的「寵溺式」教育。
而對此渾然不知的李曉詩正認真琢磨老師的話,良久,她重重點了點頭:「謝謝您,老師,我覺得我大概知道要怎麼選了。」
的確,爸爸媽媽也說,大學主要是去感受氛圍,感受環境,去充實經歷的。因為對於「活到老學到老」的現代大環境來說,不管學校里學的是什麼,出來後都有可能不做本專業的事;而不管出來後想做什麼,對於大多數的職業行業來說,其實都是有很多的途徑去接觸的,完全不用太拘泥於一點。
反倒是「上學」這件事本身,才是最珍貴最值得珍惜的體驗。
爸爸媽媽從來沒想過她畢業就捧住鐵飯碗一輩子不改變生活方式,他們自始至終說的都是開心最重要,就連不那麼靠譜的老哥,也是覺得自家妹妹從事教育行業的工作會開心、才這麼推薦的。
家裡人絕對沒有想過要她背著不開心去選什麼,也從來沒有對她抱有過「你得這樣做」「你要那樣做」的期望。
老師說的對,是她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
李曉詩把根本沒打開的書和本重新抱懷裡,鄭重其事地朝這位陪伴了她三年的老師鞠了個躬。
「謝謝您,老師。」她重複地道謝,「如果不是您,我現在應該還在鑽牛角尖。」
既不想讓給她出主意的人失望,也不想勉強自己做出選擇。
就是包袱太重了。
見她想開,準備告別了,老師也笑了笑,又好奇地問了一句:「那你自己是想學什麼的?」
李曉詩抿了抿嘴,身子站得板直:「……嗯,其實也是屬於歷史學的。」
「考古學。」!
第184章 通知入學
考古學,也屬於歷史學大類之一的專業,但是卻和專門研究歷史的學科不屬於同類,是不同的分支。
而且要說起來的話,一些師範類高校中也是會設置有考古學專業的——
考古學主要培養具有考古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以後做的也大都是在考古、博物館等機構進行考古研究文物管理或教育方面事情。
李曉詩既然在排除掉了教育這個選擇之後說想要學習考古,那就肯定不是指的往教育方向發展的那一類,換句話說,她的目標應該是極為專業的考古或文物研究方向。
從各種文物中尋找歷史的痕跡,在蛛絲馬跡中還原被時間湮滅埋沒塵封的一切……
一份全身心沉浸與文物打交道、避世且安寧的專業。
——倒是很適合她。
李曉詩啊,也真的能夠算得上他教書這幾十年裡,靈性都快要溢出來的那一小部分學生了。
靈性足,偏生做什麼又都肯認真,現在要專心去做這些……以後一定會取得很大的成就吧?
看著被李曉詩禮貌點頭再見後打開又重新關上的門,老師久久沒有收回目光,思緒漸漸飄忽到不止哪裡去了。
/
在大事小情上,李曉詩自打上了初中起、或者說自打記事起,只要能給出合理的理由,那她的意見就很少會受到家裡的無視或反對,他們家一貫民主而和諧。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