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頁
所以在前後兩次和家中人的談話後,李曉詩選專業的事情就這麼無風無浪地敲定了。
這讓直播另一端通過白天出現的天幕觀看到全程的觀眾們都覺得很是不可思議。
雖然說,雖然說,雖然說這個年紀是可以自主做選擇的年紀了,但是父母長輩俱在的情況下,大事哪有讓女兒自己做主的?就算父母不在了,那不是還有兄長?什麼時候輪得上小妹說一不二了。
父母之命,長兄之命,怎麼到了李曉詩家裡,就全成了「爸爸媽媽不干涉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你想好了就可以」呢?
知道後世現代開放、和他們各不相同,但忽略女子的身份不提,就算男女平等,人理倫常長幼之別呢?
唉……
雖然他們也不懂這個「考古」到底是要學什麼吧。
而除了這部分為李曉詩「選專業」這件事發生得如此順利而感到震驚感慨的人,剩下還有一大部分都是在好奇這個所謂的「考古」。
李曉詩心心念念的,會是個什麼東西?
考古,考察、考試、考驗……古代?
……那這是個什麼啊。
在眾人的期待好奇以及李曉詩自己的期待中,報選學校的事情結束。時光過得飛快,假期李曉詩也不出門玩,從六月考完她就一直窩在家裡看書,六月下旬成績出來,然後填報志願的事情落定,一直到七月下旬,完全不知道直播已經再次開放的李曉詩始終都沒怎麼出門。
被迫跟著她看了快二十天書的觀眾們人都快麻木了——也不是什麼書晦澀難懂,而是那些書吧……
李曉詩會看一些近代文學,這些在古人看來,沒什麼知識內容,又沒專業的講解,告訴他們書的背景故事的背景作者的經歷之類,很難深刻體會其中真意,只覺得如同喝白水,沒什麼味道;而除了這些,李曉詩還會看一些國外名著的未翻譯版本,然後抱著本厚厚的詞典,坐在電腦前,遇見不懂的單詞就去查,啃啃巴巴要把書給啃下來,有時候一天只啃幾頁,但就這麼幾頁,大幾個小時過去,她倒是還好,她的觀眾們簡直快要滿眼滿腦子都是那些鬼畫符了——而再除了這些,李曉詩還會看的一種書是,小說。
以華夏歷史為背景的小說,這些看著倒是有意思,一些些妙趣橫生勾人心神的故事,有趣的很,但是吧……說女主穿成呂后腳踢劉邦嫁給秦始皇、寫劉徹和……的愛恨糾葛、寫男主穿成李建成然後玄武門勝利爆殺李世民、寫現代主角穿越然後反清復明……這,呃。
百姓們看得是挺樂呵,但是樂呵之餘,又忍不住心中吐槽:這種東西在現代難道很受人追捧嗎?李曉詩看這些做什麼?
完全只是抱著獵奇心理想看看爽文作者的腦洞還能發揮到什麼地步的李曉詩完全是無辜的:真的只是看看而已。
最終,在各大受現代流行小說荼毒的相關人士每日三炷香的祈禱中,李曉詩的錄取通知書終於姍姍來遲。
他們不懂那個學校是什麼學校,但看李曉詩的表現,想來定然不是什麼差學校——學校前綴是帝都的名稱,應該就是坐落在帝都了。
能被一批次這樣容易地錄上,其實也是有那麼一點點超出李曉詩想像的,這是理想中最好的學校了,是件無論如何都很值得開心的事。
學校新生報到時間是在八月底,跨時空直播間觀眾們喜聞樂見的是,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裡,李曉詩整個人都閒不下來了。
除了家宴、謝師宴、和朋友同學們的聚餐……大家又看著李曉詩忙忙碌碌採買準備一切上學時候需要的東西,她收拾東西不是兩天時間集中收拾的,而是散在日常里,想起什麼就拿什麼,一點一點整理,整合,然後李爸李媽還有李珉也時不時會給添點什么小物件。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她的忙碌,許多人仿佛自己化身成為了李爸李媽一樣,突然生出了一種要送自家小輩出遠門的感受,心裡無端有點酸酸澀澀的。
那可是帝都,帝都和李曉詩他們家裡的距離,可是有八百多公里吧?
這放在他們這裡,要走多久啊……上京趕考,不外如是了,雖然李曉詩這是去上學,不是去考試;雖然他們知道,按照現代的交通,這點距離高鐵也就兩個時辰,但——距離是可以單純只用時辰衡量的嗎?
李曉詩要想回家一趟,來回的時間要算,還要算其他交通工具的時間,再加上其他一些零碎的,到家也不能剛到就走吧?不得住下?那這一來一回至少也要準備好幾天才行,她還有學業,估計是真的回來一趟都難了。
學子遠行啊……
這一走,就是註定了未來的聚少離多。
李爸李媽肯定要不捨得。
相較之下,李爸李媽反而是看得最開的了。
李曉詩這次「上京」是爸爸媽媽全程陪著的,李珉也跟單位請了假,陪同妹妹「入京」,美其名曰:這樣nb的大學,哥哥我當年沒本事去當學生,現在還不能當家屬去參觀嗎?
他可是查過了,去年起學校就允許家長入內了。
當三人陪著李曉詩進入學校,在迎新學長學姐的引導下參觀校園,完成報導相關事宜,又送李曉詩來到宿舍樓下時,時空另一端,無數的人也被這期間看到的一切給震撼了。
這真的是學校?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讓直播另一端通過白天出現的天幕觀看到全程的觀眾們都覺得很是不可思議。
雖然說,雖然說,雖然說這個年紀是可以自主做選擇的年紀了,但是父母長輩俱在的情況下,大事哪有讓女兒自己做主的?就算父母不在了,那不是還有兄長?什麼時候輪得上小妹說一不二了。
父母之命,長兄之命,怎麼到了李曉詩家裡,就全成了「爸爸媽媽不干涉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你想好了就可以」呢?
知道後世現代開放、和他們各不相同,但忽略女子的身份不提,就算男女平等,人理倫常長幼之別呢?
唉……
雖然他們也不懂這個「考古」到底是要學什麼吧。
而除了這部分為李曉詩「選專業」這件事發生得如此順利而感到震驚感慨的人,剩下還有一大部分都是在好奇這個所謂的「考古」。
李曉詩心心念念的,會是個什麼東西?
考古,考察、考試、考驗……古代?
……那這是個什麼啊。
在眾人的期待好奇以及李曉詩自己的期待中,報選學校的事情結束。時光過得飛快,假期李曉詩也不出門玩,從六月考完她就一直窩在家裡看書,六月下旬成績出來,然後填報志願的事情落定,一直到七月下旬,完全不知道直播已經再次開放的李曉詩始終都沒怎麼出門。
被迫跟著她看了快二十天書的觀眾們人都快麻木了——也不是什麼書晦澀難懂,而是那些書吧……
李曉詩會看一些近代文學,這些在古人看來,沒什麼知識內容,又沒專業的講解,告訴他們書的背景故事的背景作者的經歷之類,很難深刻體會其中真意,只覺得如同喝白水,沒什麼味道;而除了這些,李曉詩還會看一些國外名著的未翻譯版本,然後抱著本厚厚的詞典,坐在電腦前,遇見不懂的單詞就去查,啃啃巴巴要把書給啃下來,有時候一天只啃幾頁,但就這麼幾頁,大幾個小時過去,她倒是還好,她的觀眾們簡直快要滿眼滿腦子都是那些鬼畫符了——而再除了這些,李曉詩還會看的一種書是,小說。
以華夏歷史為背景的小說,這些看著倒是有意思,一些些妙趣橫生勾人心神的故事,有趣的很,但是吧……說女主穿成呂后腳踢劉邦嫁給秦始皇、寫劉徹和……的愛恨糾葛、寫男主穿成李建成然後玄武門勝利爆殺李世民、寫現代主角穿越然後反清復明……這,呃。
百姓們看得是挺樂呵,但是樂呵之餘,又忍不住心中吐槽:這種東西在現代難道很受人追捧嗎?李曉詩看這些做什麼?
完全只是抱著獵奇心理想看看爽文作者的腦洞還能發揮到什麼地步的李曉詩完全是無辜的:真的只是看看而已。
最終,在各大受現代流行小說荼毒的相關人士每日三炷香的祈禱中,李曉詩的錄取通知書終於姍姍來遲。
他們不懂那個學校是什麼學校,但看李曉詩的表現,想來定然不是什麼差學校——學校前綴是帝都的名稱,應該就是坐落在帝都了。
能被一批次這樣容易地錄上,其實也是有那麼一點點超出李曉詩想像的,這是理想中最好的學校了,是件無論如何都很值得開心的事。
學校新生報到時間是在八月底,跨時空直播間觀眾們喜聞樂見的是,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裡,李曉詩整個人都閒不下來了。
除了家宴、謝師宴、和朋友同學們的聚餐……大家又看著李曉詩忙忙碌碌採買準備一切上學時候需要的東西,她收拾東西不是兩天時間集中收拾的,而是散在日常里,想起什麼就拿什麼,一點一點整理,整合,然後李爸李媽還有李珉也時不時會給添點什么小物件。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她的忙碌,許多人仿佛自己化身成為了李爸李媽一樣,突然生出了一種要送自家小輩出遠門的感受,心裡無端有點酸酸澀澀的。
那可是帝都,帝都和李曉詩他們家裡的距離,可是有八百多公里吧?
這放在他們這裡,要走多久啊……上京趕考,不外如是了,雖然李曉詩這是去上學,不是去考試;雖然他們知道,按照現代的交通,這點距離高鐵也就兩個時辰,但——距離是可以單純只用時辰衡量的嗎?
李曉詩要想回家一趟,來回的時間要算,還要算其他交通工具的時間,再加上其他一些零碎的,到家也不能剛到就走吧?不得住下?那這一來一回至少也要準備好幾天才行,她還有學業,估計是真的回來一趟都難了。
學子遠行啊……
這一走,就是註定了未來的聚少離多。
李爸李媽肯定要不捨得。
相較之下,李爸李媽反而是看得最開的了。
李曉詩這次「上京」是爸爸媽媽全程陪著的,李珉也跟單位請了假,陪同妹妹「入京」,美其名曰:這樣nb的大學,哥哥我當年沒本事去當學生,現在還不能當家屬去參觀嗎?
他可是查過了,去年起學校就允許家長入內了。
當三人陪著李曉詩進入學校,在迎新學長學姐的引導下參觀校園,完成報導相關事宜,又送李曉詩來到宿舍樓下時,時空另一端,無數的人也被這期間看到的一切給震撼了。
這真的是學校?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