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令狐沖低聲笑道:“這石人之說不過傳了數日,是根基不穩,可這明王出世云云,早幾年就在傳了。”

  “非早幾年,我義父說起過,他流落冰火島前,就有有識之士打出這個口號了,只不如今時今日傳得廣罷了。”張無憚道,“不瞞你說,我本還以為這明王,指的非我明教教主莫屬呢。”瞧這模樣,韓山童是打算選定封號為“明”,周子旺是周王,他就是明王了。

  令狐沖笑道:“這位韓將軍於此道上當真有一手,石人之語是他謅的,明王之語卻是早就切實存在的,一虛一實,更添可信度。”騙聰明人這點道行自然不夠,可人家本來也沒打算對聰明人下手,騙騙蠢人就足夠了。

  兩人就著邪教安利下飯,聽得也算津津有味,連張無憚都多喝了一碗粥,藉此磨蹭一陣。

  那兩名士兵早早就留意到這兩人坐在角落中,對他們的言論毫不理會,還頗有不以為然之意。

  張無憚未穿紅衣,二人皆是普通江湖人士打扮,士兵早得韓山童明示,知不要惹是生非,能騙到幾個信徒騙幾個,旁人不信也罷,因此也不理會他們。

  張無憚用罷,將飯碗一推,雖店家心善免費施粥,仍留了一角銀子擱在桌上,起身道:“走,快馬加鞭爭取天黑前到達封丘。”

  令狐沖道:“不論這位韓將軍如何,這一路走來,災民大減,災qíng得到控制,這總是他的功勞。”

  當然,其中也有紅巾教、明教等出的力,還有諸多江湖正派同心協力,但既然韓山童冒出來拔尖了,百姓感激的大頭就落到了他身上。

  張無憚笑道:“不必這般敲打我,我還沒小氣到這種地步。韓將軍稱了王也是我明教之人,只消他走反元之路,忠於教主,用一切手段都無妨。”

  何況紅巾教反應比其他一切教派都早,封丘一帶受災中心念著韓山童,邊緣廣闊數倍的地帶可全都念著紅巾大俠的名聲,也不算吃了暗虧。

  他雖不記得歷史了,但料想《倚天》後半段韓林兒才出場,到結尾就被朱元璋沉河害死了,要韓山童還活著,朱元璋斷不能這般輕易陷害他的獨子,可見韓山童這明王一如周子旺的周王,也沒坐上幾年。

  倒非這兩人實力不濟,實在是元廷的勢力還沒被削減到極致,哪怕這次至正帝為了huáng河水患,qiáng征十五萬壯丁,動搖了元朝根基,可其氣數仍未盡。

  周王也好,明王也好,都是探路的急先鋒,面對註定的失敗者,張無憚自然多了幾分寬容和憐憫。

  撇開這些不談,他倒是琢磨著得請示謝遜加qiáng中央集權了,不能手下誰想稱王就能直接跳出來,好歹得先報備教主才是,免得再發生今日這類似自家人跟自家人搶民心之事。

  第126章 離開災區

  張無憚一邊在附近救助災民,一邊靜等韓山童稱明王的消息,可左等右等都不見他動靜,倒是在手頭的糧糙告急時,韓林兒帶人拉了十車過來。

  他送了糧食後也不走了,見跟張無憚守著粥棚的人就一個白面後生,一點不見外地搬了個板凳坐下了,奇道:“怎麼麟王也沒一二手下在身邊幫襯?”

  他瞧令狐沖雖穿著普通江湖路人甲的服飾,但手中長劍分明是華山派制式,便猜到對方身份了。

  老子過二人世界呢,要手下作什麼,最好你也滾蛋。張無憚對他笑了笑,手中大勺一顛,盛了不多不少三分之二碗米粥,cha了根筷子進去,見筷子幾近不倒,笑道:“多謝韓公子了,這幾日米粥都稀了不少,這頓飯總算能恢復最開始的水準了。”

  令狐沖小心翼翼扶著一名頭髮花白的駝背老嫗走過來,接過張無憚的粥碗雙手捧上去,瞧她嘴唇gān裂,溫聲道:“您先坐,我給您另打碗溫水來,用過粥漱漱口。”

  老嫗拿手捶著後背,口中哎呦哎呦叫著,連聲道:“太謝謝您了,我這幾日腸胃不好,河中的水都不敢多喝。”

  她年老體衰,一時動彈不得,喝了粥還在喘氣,不多時卻急匆匆躲開了,過了一會兒回來,沒多久又避開了,如此反覆多次。

  張無憚本忙著施粥,瞧這qíng形卻不對勁兒,見她腳軟腿軟一次勝過一次,將粥勺往韓林兒手中一塞,示意他先幫忙分粥,自己走過去給那老嫗診脈,問道:“婆婆,您哪裡不舒服嗎?”

  老嫗道:“腹瀉得很厲害,我嫌雨水太渾,喝了幾次河水,就不成樣子了。”

  正說話間,令狐沖又抱著兩個孩子走了過來,眉頭緊皺道:“憚弟,來瞧瞧,孩子的母親說他們兩個一直都在拉肚子,早起吐過好幾次。”

  這時節還能存活的多是青壯年,若是碰到婦孺老人,他都會給予優待,送到粥棚來歇腳,一見他們滿面病態便上前詢問,一問之下覺得不對勁兒了。

  這兩個孩子一個五六歲模樣,另一個瞧著十歲出頭,張無憚蹲下身細細詢問,挨個診脈後,嘆道:“都是從北南下的,怕還有更多人有這症狀,我瞧著像霍亂。”

  霍亂在後世大名鼎鼎,在清朝與民國年間是動輒致死的傳染病,但那是由國外傳來的埃爾托型霍亂,同中國古代的霍亂並非同一種疾病。清代以前的古典型霍亂指的是一類上吐下瀉的胃腸道感染,致死xing並不算很qiáng。

  自古有災qíng時多伴隨有疫qíng爆發,張無憚來前做了充足的準備,立刻餵了幾粒藥丸給他們三個,沉聲道:“立刻散開,四下問問南下的人群中是否還有此類症狀者。”

  紅巾教教眾被他打發在不同小鎮布設粥棚分粥了,這個分點就他和令狐沖兩個人,加上韓林兒帶來的十餘人倒也勉qiáng夠用。

  不多時韓林兒的手下回報,說打聽了一遍,這個鎮子的災民只有寥寥數例,多是體弱的老人孩子有此症狀,他們都是從北方而來的。

  這說明疫qíng還沒有擴散,張無憚鬆了口氣,立刻寫信給散在各地的屬下,讓他們留心此事。

  韓林兒本擬跟著他多賴幾天,此時也嚴正以待道:“我得同爹爹匯報此事,告辭了。”

  張無憚把他叫住,分了他半袋藥丸,道:“此乃蝶谷醫仙胡青牛配備的,正對此症,我身上沒帶很多,先分你一份,附近的紅巾教分舵中另有大量儲備,待送到後,我自會命人送給韓先生。”

  韓林兒頗為動容,作揖道:“多謝麟王。”

  雖說大家都是掛在明教旗下混飯吃的,可彼此間也有競爭,他是聽韓山童專程提點過,心知紅巾教本也打算趁著此次huáng河決堤大展拳腳,因同他們正好衝突了,躲避鋒芒退了一步,把風頭讓了出來。韓山童十分感念張無憚高義,又感激他救下了獨子,這才打發韓林兒送糧食來。

  韓林兒行出老遠,忍不住道:“麟王一心為災民考量,真乃大德之士。如今我兩方併力救災,全無私心,實在難得。”

  他屬下深有感觸,應道:“是,盛名之下無虛士,麟王在江湖上名聲極好,正邪兩派提起來都讚不絕口,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就算是沽名釣譽之徒,能做到這份上,也著實不易了,不是誰費了半天力籌謀徒為他人做了嫁衣,還能這般毫無芥蒂的。

  張無憚就瞧見這一行人一步三回頭行了半天還在視線範圍內賴著沒走,納悶道:“看屁啊?”他臉上又沒開出朵花來。

  霍亂是攝入的食物或水源受到污染引起的,雖然難辦,但比起天花等現階段的不治之病要好多了,他心qíng還算輕鬆,又道:“我已經託了司空摘星去光明頂上將兩位神醫護送過來,他們定會配足了藥丸,屆時不論是否染病都分發一顆,不敢說能完全治癒或預防,好歹聊勝於無。”

  令狐沖擔憂道:“水源的污染一日不清,疾病就難以控制。我看該在每個城鎮都張貼布告,派專人念給災民聽,讓他們儘量接雨水飲用吧。”

  兩人合計了一陣,拿出章程來,張無憚道:“人手不夠,我寫信給韓將軍,請他派兵士幫忙。”

  過了八日,有腹瀉之症的人越來越多,疫qíng全面爆發,張無憚正監督手下按著胡青牛開的方子熬藥,聽一人喚道:“無憚!”

  他扭頭看過去,見是殷梨亭,稍一停頓,方笑道:“六叔也來了,怎麼不見六嬸?我還當你下武當山這麼久,是去尋他了呢。”

  殷梨亭怕是已猜到了東方不敗的身份,神色有些不自然,走過來道:“我在封丘碰到了二師哥、四師哥,聽他們說起你在此地,又聽聞有許多人感染了霍亂,便趕過來幫忙了。”左右看了看,見這一個棚子裡不過五六人在照料病人,瞭然道,“缺人手?別客氣,儘管使喚我。”

  張無憚也沒客氣,道:“還請六叔坐鎮此地,侄兒得去附近轉轉。”華山派兩天前尋來了,岳不群和林平之皆無恙,但六弟子陸大有染了病,令狐沖在華山上同他jiāoqíng最深,在隔壁棚子中照顧他,一時也騰不出手來。

  因此地在封丘之北,疫qíng較封丘更嚴重,這幾日陸陸續續有武林人士趕來幫忙,都被他分派到四下的小村落去了,不能一味放羊,得去瞧瞧張羅得如何了,他對這些武林人士的辦事能力還有些存疑。

  殷梨亭痛快應了,聽張無憚似不經意道:“到了見真章的時候,方知人心,非但各正派都派人來了,侄兒昨日還碰見了一隊日月教的。”

  殷梨亭當沒聽到,四下轉了一圈,幫著清理了一人吐出的穢物後方走回來道:“日月教前教主任我行復出江湖,聽聞十大長老半數改弦易張,現教主東方不敗兩三個月卻都音訊全無。”

  張無憚道:“我久在災區,音信不暢,倒沒關注這些,別是已被任我行暗害了吧?”

  殷梨亭默然半晌,方道:“我瞧著不像。”他懷疑東方不敗一直吊在他身後,隱隱有些蛛絲馬跡,只是遲遲見不到真人,每日醒來既鬆了口氣又覺失落莫名。

  不好說東方不敗現如今對當教主還有幾分興致,但若任我行上位,對他和殷梨亭皆十分不利,是以他為日後考量也不會拱手送上教主之位,張無憚並不擔心,隨他們怎麼折騰。

  有殷梨亭留在此地,他放心四下轉了一圈了解疫qíng大體qíng況,又去了封丘一趟。封丘是韓山童起義的大本營,因人員密集,受霍亂影響也很重,他近日也是焦頭爛額,聽手下來報說紅巾大俠在帳外,連忙將人請了進來。

  張無憚同韓山童在謝遜繼任教主時曾有一面之緣,這是第二次見面,見他面色蠟huáng,清減了許多,嘆道:“將軍辛苦了。”

  韓山童忙道:“不敢當,說來有愧。”他暗指紅巾教出人出力沒達到應有效果一事,見張無憚只是笑笑並不介意,心下讚嘆,請他坐下。

  一入了封丘,當真是人人傳唱“石人一隻眼”的歌謠,饒是張無憚經歷後世神曲循環洗腦,一時也有些受不了,見了韓山童,便大略提了一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