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花滿樓聽到他腳步聲同以往已大不相同,微笑道:“祝賀張公子神功大成。”
張無憚迎上前,笑道:“花公子怎麼來了?”
“家父、家兄正在效仿張公子籌米籌面,我自請纓走這一遭。”花滿樓說著,聽他呼吸聲不變,便知端的,搖頭道,“既然張公子得高人指點,半個月前就得知該有連綿大雨了,怎生不支會各方早做準備?”
“我向來不信玄學之言,怕諸位也不盡信。”張無憚便將太誠真人之事說給他聽。
這年頭行軍打仗流行先卜卦吉凶再觀雲望氣,搶占天時,紅巾教正缺個這等人物,但太誠真人出身太過顯赫,他反倒難以相信。何況此人神神叨叨的,所言是否屬實還不好說,láng來了的故事都聽過,他不願妄做斷言,以免推測失誤在盟友面前失了威信,只告知了明教和武當兩派。
花滿樓道:“乾三連,坤六斷,太誠真人的名頭我也聽過,乃錦溪人士,三年前有官員qiáng征一株有異象的古松,要當地人將生在懸崖邊的松樹挖出再運送至官府難如登天,便有村民趕赴大都求到他頭上,他出面免除了此災。還請張公子代為引薦。”他不敢說自己看人一定準,但少有心懷異心之人能瞞過他的心眼,不妨替張無憚把把關。
張無憚大喜,拉了一下他的手:“有勞七童了。”
花滿樓從懷中取出一個小木盒來遞過去:“此乃花家並江南豪門張家、匡家三家為此次賑災的籌款,倉促之間不及多加準備,這是第一批,後續還會跟上。”又道,“每當huáng河決堤,朝廷自會派人來徵收銀錢,但那筆錢能有多少用到災民身上就不好說了,家父待紅巾教信任有加,還請張公子善用此款。”
還是他大哥覺得紅巾教這一陣的行動有異,再三同他父親說了,花家家主遊說各家籌備來的。只是huáng河還沒決堤,讓諸位家主現在就為賑災掏腰包有些為難人家,籌款並不算多。
張無憚鄭重雙手捧過,一揖到底道:“我替huáng河流域百姓謝過諸位高義。”
花滿樓哈哈一笑,面上愁容稍減,反行禮道:“我也替huáng河流域百姓謝過張公子高義。”
張無憚卻頗覺慚愧,他大肆籌款備糧、出人出力,固然有真心為民做事的心愿在,可也有說不出的盤算在趨使著他,動機實在不純。
花滿樓似心有所感,溫和道:“若非子路拯溺,受之以牛,魯人哪有這麼多拯溺者呢?所謂君子不言利,此言差矣。”此語化用《呂氏chūn秋》之言,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那人贈送一頭牛給他,子路欣然接受了,孔子大喜讚揚說“路過的人肯定會多多救助落水的人”。
兩人皆笑個不住,因xingqíng緣故千差萬別,他們一向jiāoqíng泛泛,此時卻起了惺惺相惜之感,花滿樓在此小住數日,惦念家中花糙無人照料方才辭別,張無憚苦留不住,一路送出數里方回。
他回房後瞧見令狐沖正翹著二郎腿躺在房樑上看信,笑道:“怎麼越來越沒個正型了?讓岳先生瞧見了,又該罰你了。”他聽令狐沖說起過,年少時沒少為言行不夠規矩挨板子。
“岳先生不會罰我,岳先生現在高興著呢。”令狐沖笑眯眯鬆了手,瞧著信件飄落下去讓張無憚一伸手接住了,“我同師父說了太誠真人的預言,師父說小師妹的婚期延後了,他也能騰出手趕至huáng河一帶了。”
江湖兒女雖不拘小節,但臨時更改婚期仍然很犯忌諱,此事也非華山一派提出的。因張無憚也向武當報了信,林平之得了消息,自言乞討流làng於huáng淮一帶時曾得當地百姓好心救助,他欠了此地人民恩qíng,此番願親自前來為賑災出力,於是前往華山請罪,希望延期再迎娶岳靈珊。
令狐沖不僅為林平之所行高興,低聲道:“你是不知,我師父有些瞧不上林公子,經此一事,怕要改觀了。”寧中則看林平之是很喜歡,但岳不群態度一直很冷淡。
“想得太多了,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順眼,丈母爹可不是這樣,林平之既然去了華山,怕兩個人當一道前行,岳先生因此事待他固然有幾分欣賞,這一路走下來,只有瞧不順眼的份兒。”張無憚現身說法道,“我爹爹人品武功哪裡差了,外公還不是至今不愛搭理他?”
瞧辛然各方麵條件也不差,早先他倆還能當兄弟處,自打他同殷離結了親,張無憚也瞧他百般不順眼了,這都是人之常qíng,難以避免的。
第123章 huáng河決堤
其後半月,大雨仍是下個不停,張無憚見一切物資已準備妥當,吩咐封弓影源源不斷往災區運送,若是銀錢不夠,先自花家支取,待他回來再行償還。
這是他同花滿樓那日商定的,花家這般憂國憂民,他也不同他們多客氣了。張無憚行在路上時,就聽前去探路的探子回報導:“教主,huáng河奪淮入海,封丘一帶已成水田。”
張無憚問道:“受災qíng況如何?”
探子搖頭道:“前線的兄弟已一日沒傳回消息來了,怕是一片混亂,還沒騰出手來。”
張無憚便不再多問,又行了半日,聽人報說正一教兩位鬚髮盡白的道士提前數日已去封丘一帶遊說,相當一部分民眾提前轉移,傷亡只有十之三四,所傷大多是無法長途跋涉的老人和幼童,比之往年已銳減許多。
探子雙手捧上兩張畫像:“此乃前線兄弟發送回來的。”
張無憚展開來看,見其一正是太誠真人,另一張圖畫上也是位仙風道骨的老者,卻不知是什麼來頭。
他對天師教沒什麼了解,瞧令狐沖也一臉茫然,便左右問了問,有一中年莽漢遲疑道:“屬下瞧著倒像張天師,只是比前幾年見時更顯蒼老了。”
這漢子曾被發送到京城刺探qíng報,這張天師指的該是天師教三十九代傳人太玄真人。張無憚稍一沉吟,將畫像卷好:“不論此人什麼來頭,他能勸走一部分,總是好的。”說罷不再多言,專心趕路。
越是接近封丘一帶,四遭景象越讓人卒不忍看,張無憚見過鳳陽大旱的慘狀,此地又是另一番的觸目驚心。眼見還有一天的腳程,他實在耐不住了,棄馬改使輕功前行。
走了兩個時辰,已碰到了數撥災民,他們行囊中的gān糧都分發出去了,令狐沖聽外側隱隱有水流聲,取出水囊見也已空空如也了,便道:“你在此暫歇,我去取水。”
張無憚嘆道:“此時就希望自己是個宰相,一口氣將這滿河道的水都喝個jīng光。”
他這是瞧著這幾日氣氛不好,qiáng自說個冷笑話。令狐沖十分捧場,qiáng樂道:“那還不如當個佛陀,一樣肚大能容。”說罷便去了,不多時懷中抱著個哭叫不休的嬰兒回來,道,“我瞧見這襁褓系在一棵橫木上順水漂流,恰好讓兩邊伸出的樹杈給攔住了。”
張無憚探頭瞧了一眼,發愁道:“咱們手頭也沒吃的了,最近的縣城也有數個時辰腳程。”他們乃習武之人,等閒餓上一兩天還能忍耐,一口氣將gān糧都送出去了,何況這么小的孩子也沒法吞咽gān糧。
“他能撐數個時辰則罷,不能撐也無法。我瞧這小子命大,未必不行呢。”令狐沖脫下外袍來將嬰兒包好,把濕透了的襁褓棄了。
兩人繼續趕路,眼見城鎮近了,嬰兒哭聲漸弱,倒還有氣息。張無憚道:“我先去闖官衙引開官兵,你潛入其中,看有沒有米湯什麼的。”
官衙門口已圍了許多流民,huáng河剛剛決堤,賑災米糧還未下撥,道路兩旁也不見施粥者,富戶米商關門閉戶,百姓只好堵了衙門,同官兵已起了衝突,雙方鬥成一團,橫屍遍地。
這其中倒有幾個有膀子力氣的農戶,沖在最前面正抗官兵,大多身上有傷,還有的跌在地上待死。
張無憚一把將身上灰撲撲的衣裳撕開,露出裡面的紅衣,如靈猿跳樹,兩手握住一側屋檐,轉了一圈,斜cha入人群中,一掌將並排的兩名官兵打死,奪過兵刃擲在地上,高聲道:“腳還沒軟的跟我走!”
因元朝禁止漢人用鐵器銅器,一個村落往往共用一把菜刀,先前農戶們都手持木棍木棒等對抗敵人鐵刃。此時立刻有兩名壯年將地上的大刀拔起,嘶嚎道:“gān他娘!”
堵門的民眾四十餘人,官兵只有十餘個,張無憚隨手都殺了,不理會身後如何,凌空一掌將紅色大門劈得粉碎。
早有一隊元兵藏身門後準備偷襲,當先四人被紛飛的木頭碎片she中,三死一傷,余者紛紛遞出兵器。
張無憚長嘯一聲,面上青紅相jiāo,雙手連點,元兵身不由主,手中兵刃反殺己身,立時死了八個,剩下一人武功更高qiáng些,險險避開了要害,削下自己左肩,跌在地上兀自不敢相信,尖叫道:“妖法!這人會妖法!”
跟著張無憚沖入衙門的青年人瞧元兵們長刀橫抹的模樣也覺得遍體生寒,一人反駁道:“胡說,紅巾大俠仁心童面,自有不凡之處!”
張無憚出名時年紀尚小、面容稚嫩,偏又武功奇高,被人奉為神異,在鳳陽一帶有“孩兒面”之稱。後來他日漸長大,個子樣貌都長開了,這稱號提得人就少了。
他對此人一笑,腳下一滑橫空而起,解下外袍來,以此當長鞭,將自屋檐上she落的箭矢盡數兜住。與此同時,白蟒鞭激she而出,將埋伏的弓箭手一一橫抽在地。
還有空著手的百姓立刻撿起斷箭,見未摔死的弓箭手都刺死了,瞧張無憚已入了官衙大堂,有一人大聲道:“快快,咱們也跟進去!”
這小縣城的衙門沒幾個拿得出手的人物,張無憚一柱香時間殺了個三進三出,除了女眷和孩童未動,但凡身著朝廷服飾的盡數殺了。
他站在瓦檐四下掃視看是否有漏網之魚,聽底下有人道:“紅巾大俠,糧倉是半空的,不知這狗官將糧食都藏到何處了!”
立刻又有一人道:“我尋人bī問過了,這縣官將一大半糧食都運給當地富戶了,他們本打算若圍堵官衙者太多,便棄官衙而逃藏在富戶家中。”
張無憚扭頭看去,見令狐沖兩手空空跳了上來,奇道:“那孩子呢?”
“我在外頭找了個大嫂幫忙照料。”令狐沖道,“當地最大的富戶姓張,家中有一百零八名護衛,這群人並非各個都是該死之輩,不必都殺了。”
張無憚抹了一把臉,下令讓這幫人分發自官衙尋到的部分米糧,才道:“助紂為nüè本應該殺,只是這時節他們站出來為百姓說話,定當被富戶驅逐,下場八成是活活餓死,倒也可以原諒。”
令狐沖嘆了口氣:“我就怕你再屠滅滿門,雖殺得慡快,可於你名聲不利。”
“這些人都算是官,可富戶的護院乃民,不可同日而語。”張無憚自懷中掏出一本薄冊子來,翻到一頁給他看,“你瞧,這官衙沒一個好東西,惡跡斑斑,全都該殺,到了下一個城鎮,有一位張捕頭於百姓中名聲倒是不差,我自會留下他。”
張無憚迎上前,笑道:“花公子怎麼來了?”
“家父、家兄正在效仿張公子籌米籌面,我自請纓走這一遭。”花滿樓說著,聽他呼吸聲不變,便知端的,搖頭道,“既然張公子得高人指點,半個月前就得知該有連綿大雨了,怎生不支會各方早做準備?”
“我向來不信玄學之言,怕諸位也不盡信。”張無憚便將太誠真人之事說給他聽。
這年頭行軍打仗流行先卜卦吉凶再觀雲望氣,搶占天時,紅巾教正缺個這等人物,但太誠真人出身太過顯赫,他反倒難以相信。何況此人神神叨叨的,所言是否屬實還不好說,láng來了的故事都聽過,他不願妄做斷言,以免推測失誤在盟友面前失了威信,只告知了明教和武當兩派。
花滿樓道:“乾三連,坤六斷,太誠真人的名頭我也聽過,乃錦溪人士,三年前有官員qiáng征一株有異象的古松,要當地人將生在懸崖邊的松樹挖出再運送至官府難如登天,便有村民趕赴大都求到他頭上,他出面免除了此災。還請張公子代為引薦。”他不敢說自己看人一定準,但少有心懷異心之人能瞞過他的心眼,不妨替張無憚把把關。
張無憚大喜,拉了一下他的手:“有勞七童了。”
花滿樓從懷中取出一個小木盒來遞過去:“此乃花家並江南豪門張家、匡家三家為此次賑災的籌款,倉促之間不及多加準備,這是第一批,後續還會跟上。”又道,“每當huáng河決堤,朝廷自會派人來徵收銀錢,但那筆錢能有多少用到災民身上就不好說了,家父待紅巾教信任有加,還請張公子善用此款。”
還是他大哥覺得紅巾教這一陣的行動有異,再三同他父親說了,花家家主遊說各家籌備來的。只是huáng河還沒決堤,讓諸位家主現在就為賑災掏腰包有些為難人家,籌款並不算多。
張無憚鄭重雙手捧過,一揖到底道:“我替huáng河流域百姓謝過諸位高義。”
花滿樓哈哈一笑,面上愁容稍減,反行禮道:“我也替huáng河流域百姓謝過張公子高義。”
張無憚卻頗覺慚愧,他大肆籌款備糧、出人出力,固然有真心為民做事的心愿在,可也有說不出的盤算在趨使著他,動機實在不純。
花滿樓似心有所感,溫和道:“若非子路拯溺,受之以牛,魯人哪有這麼多拯溺者呢?所謂君子不言利,此言差矣。”此語化用《呂氏chūn秋》之言,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那人贈送一頭牛給他,子路欣然接受了,孔子大喜讚揚說“路過的人肯定會多多救助落水的人”。
兩人皆笑個不住,因xingqíng緣故千差萬別,他們一向jiāoqíng泛泛,此時卻起了惺惺相惜之感,花滿樓在此小住數日,惦念家中花糙無人照料方才辭別,張無憚苦留不住,一路送出數里方回。
他回房後瞧見令狐沖正翹著二郎腿躺在房樑上看信,笑道:“怎麼越來越沒個正型了?讓岳先生瞧見了,又該罰你了。”他聽令狐沖說起過,年少時沒少為言行不夠規矩挨板子。
“岳先生不會罰我,岳先生現在高興著呢。”令狐沖笑眯眯鬆了手,瞧著信件飄落下去讓張無憚一伸手接住了,“我同師父說了太誠真人的預言,師父說小師妹的婚期延後了,他也能騰出手趕至huáng河一帶了。”
江湖兒女雖不拘小節,但臨時更改婚期仍然很犯忌諱,此事也非華山一派提出的。因張無憚也向武當報了信,林平之得了消息,自言乞討流làng於huáng淮一帶時曾得當地百姓好心救助,他欠了此地人民恩qíng,此番願親自前來為賑災出力,於是前往華山請罪,希望延期再迎娶岳靈珊。
令狐沖不僅為林平之所行高興,低聲道:“你是不知,我師父有些瞧不上林公子,經此一事,怕要改觀了。”寧中則看林平之是很喜歡,但岳不群態度一直很冷淡。
“想得太多了,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順眼,丈母爹可不是這樣,林平之既然去了華山,怕兩個人當一道前行,岳先生因此事待他固然有幾分欣賞,這一路走下來,只有瞧不順眼的份兒。”張無憚現身說法道,“我爹爹人品武功哪裡差了,外公還不是至今不愛搭理他?”
瞧辛然各方麵條件也不差,早先他倆還能當兄弟處,自打他同殷離結了親,張無憚也瞧他百般不順眼了,這都是人之常qíng,難以避免的。
第123章 huáng河決堤
其後半月,大雨仍是下個不停,張無憚見一切物資已準備妥當,吩咐封弓影源源不斷往災區運送,若是銀錢不夠,先自花家支取,待他回來再行償還。
這是他同花滿樓那日商定的,花家這般憂國憂民,他也不同他們多客氣了。張無憚行在路上時,就聽前去探路的探子回報導:“教主,huáng河奪淮入海,封丘一帶已成水田。”
張無憚問道:“受災qíng況如何?”
探子搖頭道:“前線的兄弟已一日沒傳回消息來了,怕是一片混亂,還沒騰出手來。”
張無憚便不再多問,又行了半日,聽人報說正一教兩位鬚髮盡白的道士提前數日已去封丘一帶遊說,相當一部分民眾提前轉移,傷亡只有十之三四,所傷大多是無法長途跋涉的老人和幼童,比之往年已銳減許多。
探子雙手捧上兩張畫像:“此乃前線兄弟發送回來的。”
張無憚展開來看,見其一正是太誠真人,另一張圖畫上也是位仙風道骨的老者,卻不知是什麼來頭。
他對天師教沒什麼了解,瞧令狐沖也一臉茫然,便左右問了問,有一中年莽漢遲疑道:“屬下瞧著倒像張天師,只是比前幾年見時更顯蒼老了。”
這漢子曾被發送到京城刺探qíng報,這張天師指的該是天師教三十九代傳人太玄真人。張無憚稍一沉吟,將畫像卷好:“不論此人什麼來頭,他能勸走一部分,總是好的。”說罷不再多言,專心趕路。
越是接近封丘一帶,四遭景象越讓人卒不忍看,張無憚見過鳳陽大旱的慘狀,此地又是另一番的觸目驚心。眼見還有一天的腳程,他實在耐不住了,棄馬改使輕功前行。
走了兩個時辰,已碰到了數撥災民,他們行囊中的gān糧都分發出去了,令狐沖聽外側隱隱有水流聲,取出水囊見也已空空如也了,便道:“你在此暫歇,我去取水。”
張無憚嘆道:“此時就希望自己是個宰相,一口氣將這滿河道的水都喝個jīng光。”
他這是瞧著這幾日氣氛不好,qiáng自說個冷笑話。令狐沖十分捧場,qiáng樂道:“那還不如當個佛陀,一樣肚大能容。”說罷便去了,不多時懷中抱著個哭叫不休的嬰兒回來,道,“我瞧見這襁褓系在一棵橫木上順水漂流,恰好讓兩邊伸出的樹杈給攔住了。”
張無憚探頭瞧了一眼,發愁道:“咱們手頭也沒吃的了,最近的縣城也有數個時辰腳程。”他們乃習武之人,等閒餓上一兩天還能忍耐,一口氣將gān糧都送出去了,何況這么小的孩子也沒法吞咽gān糧。
“他能撐數個時辰則罷,不能撐也無法。我瞧這小子命大,未必不行呢。”令狐沖脫下外袍來將嬰兒包好,把濕透了的襁褓棄了。
兩人繼續趕路,眼見城鎮近了,嬰兒哭聲漸弱,倒還有氣息。張無憚道:“我先去闖官衙引開官兵,你潛入其中,看有沒有米湯什麼的。”
官衙門口已圍了許多流民,huáng河剛剛決堤,賑災米糧還未下撥,道路兩旁也不見施粥者,富戶米商關門閉戶,百姓只好堵了衙門,同官兵已起了衝突,雙方鬥成一團,橫屍遍地。
這其中倒有幾個有膀子力氣的農戶,沖在最前面正抗官兵,大多身上有傷,還有的跌在地上待死。
張無憚一把將身上灰撲撲的衣裳撕開,露出裡面的紅衣,如靈猿跳樹,兩手握住一側屋檐,轉了一圈,斜cha入人群中,一掌將並排的兩名官兵打死,奪過兵刃擲在地上,高聲道:“腳還沒軟的跟我走!”
因元朝禁止漢人用鐵器銅器,一個村落往往共用一把菜刀,先前農戶們都手持木棍木棒等對抗敵人鐵刃。此時立刻有兩名壯年將地上的大刀拔起,嘶嚎道:“gān他娘!”
堵門的民眾四十餘人,官兵只有十餘個,張無憚隨手都殺了,不理會身後如何,凌空一掌將紅色大門劈得粉碎。
早有一隊元兵藏身門後準備偷襲,當先四人被紛飛的木頭碎片she中,三死一傷,余者紛紛遞出兵器。
張無憚長嘯一聲,面上青紅相jiāo,雙手連點,元兵身不由主,手中兵刃反殺己身,立時死了八個,剩下一人武功更高qiáng些,險險避開了要害,削下自己左肩,跌在地上兀自不敢相信,尖叫道:“妖法!這人會妖法!”
跟著張無憚沖入衙門的青年人瞧元兵們長刀橫抹的模樣也覺得遍體生寒,一人反駁道:“胡說,紅巾大俠仁心童面,自有不凡之處!”
張無憚出名時年紀尚小、面容稚嫩,偏又武功奇高,被人奉為神異,在鳳陽一帶有“孩兒面”之稱。後來他日漸長大,個子樣貌都長開了,這稱號提得人就少了。
他對此人一笑,腳下一滑橫空而起,解下外袍來,以此當長鞭,將自屋檐上she落的箭矢盡數兜住。與此同時,白蟒鞭激she而出,將埋伏的弓箭手一一橫抽在地。
還有空著手的百姓立刻撿起斷箭,見未摔死的弓箭手都刺死了,瞧張無憚已入了官衙大堂,有一人大聲道:“快快,咱們也跟進去!”
這小縣城的衙門沒幾個拿得出手的人物,張無憚一柱香時間殺了個三進三出,除了女眷和孩童未動,但凡身著朝廷服飾的盡數殺了。
他站在瓦檐四下掃視看是否有漏網之魚,聽底下有人道:“紅巾大俠,糧倉是半空的,不知這狗官將糧食都藏到何處了!”
立刻又有一人道:“我尋人bī問過了,這縣官將一大半糧食都運給當地富戶了,他們本打算若圍堵官衙者太多,便棄官衙而逃藏在富戶家中。”
張無憚扭頭看去,見令狐沖兩手空空跳了上來,奇道:“那孩子呢?”
“我在外頭找了個大嫂幫忙照料。”令狐沖道,“當地最大的富戶姓張,家中有一百零八名護衛,這群人並非各個都是該死之輩,不必都殺了。”
張無憚抹了一把臉,下令讓這幫人分發自官衙尋到的部分米糧,才道:“助紂為nüè本應該殺,只是這時節他們站出來為百姓說話,定當被富戶驅逐,下場八成是活活餓死,倒也可以原諒。”
令狐沖嘆了口氣:“我就怕你再屠滅滿門,雖殺得慡快,可於你名聲不利。”
“這些人都算是官,可富戶的護院乃民,不可同日而語。”張無憚自懷中掏出一本薄冊子來,翻到一頁給他看,“你瞧,這官衙沒一個好東西,惡跡斑斑,全都該殺,到了下一個城鎮,有一位張捕頭於百姓中名聲倒是不差,我自會留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