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徐秀越知道自己不可能憑一己之力給她們鋪就平坦大道,大方向她把住了,剩下的就要她們自己打拼了。
女官的存在,雖不至於讓天下女性瞬間有質的改變,但一些書香世家或是高門大戶的女子,已經有了與以往不同的想法。
而在民間,一些疼女兒的人家,也耐不住女兒的請求,請了先生,想著取個功名也沒壞處。
同年,第一批土豆種植收穫了,百姓們簡直喜極而泣,那樣多的產量,今年,總算不用再餓肚子了。
不少百姓在收成當日自發跪地口呼萬歲。
什麼政治、什麼周朝、什么正統,他們不懂,但他們知道,新來的這位女帝,能讓他們填飽肚子。
徐秀越的擁護聲在此達時到了頂峰,元朝也因此愈發穩定。
不過徐秀越還是小瞧了自己的號召力,或者說小瞧了古代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何況,她是一位救黎民於水火的開國皇帝。
女帝有了女官,大部分百姓們,開起玩笑就說以後家裡的婆娘惹不起了,雖說是玩笑話,說的多了,便深入了人心。
而女帝鼓勵女子讀書,有些上媚的家族,許是為了討女帝的歡心,言說家中娶媳,得是有個功名在身的,能管家不說,下一代也能從肚子裡就沾沾那書香氣。
雖說還有一些憤女的書生揚言三從四德才是女子該有的品德,絕不會娶進過男人堆、上過考場的女子,但備不住人以稀為貴。
全元朝就那麼些個考上功名的女子,但想要娶有功名女子的人家卻有許多,就算時局不清,不敢給家中長子求娶,次子娶了,也沒甚壞處。
於是便顯得這些考取了功名的女子好嫁,且好高嫁。
因此百姓中有些家底的人家,興起了一股女學熱。
雖然徐秀越讓女子讀書科舉並不是為了讓
她們好嫁,但至少能推動女學,她便暗中鼓勵了這種做法,提拔了幾位娶了功名女子的官宦子弟。
當然,她是不會直接鼓勵這種行為的,畢竟她想要的,是女子能在朝中、各行各業站住腳跟。
雖說嫁人也沒什麼不好,但她所處的這個時代,最需要做的是提高女性的社會屬性。
漸漸的,元朝成為了近千年以來最為奇怪的國度。
女子上街經商,女子上書院讀書,女子為官,女子當兵維護治安……
走在大街上的女子,並不像其他朝代一樣,或是紗巾遮臉,或是低頭腳步匆匆。
這裡的女人大大方方的上街,聲音爽朗的與人交談,似乎與男子也沒甚區別,只不過對於男子惡意調戲女子一類的,懲罰極重。
甚至有不少女子因著聽說了元朝的神奇,從後周遷居而來。
元朝四年,徐秀越向後周發出了通告,直言她入主京城,才是正統,希望他們可以歸還玉璽。
後周自然不會乖乖聽話,當即駁斥了徐秀越的通告。
兩方的小鼓摩擦一直未斷,而大戰終將開啟。
雙方第一戰,徐秀越打的是當初投靠成王的西邊諸府。
這一戰徐秀越準備充足,這幾年的研究重點便集中在□□火炮上,此時元朝軍隊中,已經有了百架火炮,千把□□,外加連弩等戰爭器具多不勝數。
在科技的降維打擊之下,徐秀越贏得毫無懸念。
但徐秀越知道,只有先進武器上的壓制並不足以取得最終勝利,只看現代戰爭便知道,她更需要人心。
兵士們被嚴格管控,勒令不許驚擾百姓,徐秀越每納入一城,便會改善當地民生。
打完了西邊,徐秀越開始打東邊。
這兩側都是成王后來才納入版圖的,歸屬心以及防備必然弱於後周的中心區。
本以為東邊會同西邊一般,經過多場戰鬥才能勝利,不成想元朝軍隊行至不久,東邊幾個府城的百姓就反了。
他們主動打開大門,迎接元朝軍隊進入。
接到消息的徐秀越在看了上書的摺子之後才明白,東邊因為連年戰亂,比西邊或是中間穩定時間更短,雖說如今穩定了幾年,但賦稅卻沒有減輕,百姓幾乎已經要食不果腹。
聽聞元朝的百姓有那個什麼土豆可以種植,冬□□廷還會賤賣棉花給百姓過冬,於是心一狠,反了。
第146章
將東三府與西三府納入版圖之後, 徐秀越已經算是統一了三分之二的江山。
夜晚,御書房內,徐秀越處理好政務, 久違地掐算起了南征的時間。
自從東邊的戰爭結束, 社會開始穩定發展,冥冥之中徐秀越便有一種感覺,仿佛這世間的規律重新整合,一切又變得有依可循。
換句話說, 先前因為周朝覆滅皇帝身死而混亂的天道,重新按照規則運行了起來。
到今日, 徐秀越才感覺到,所有運行趨於穩定。
然而她算了算南征的最佳時間,竟然要到三年後。
徐秀越有些不解。
她原本打算一年以後便向南動兵,此時東西兩方的百姓開始安穩生活,元朝穩定, 且還沒有距離戰爭太久,正是用兵的好時候。
若是拖到三年後,雖說休養生息的時間長了, 但後周也會用此時間穩定民心,囤積糧草, 強壯兵馬。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女官的存在,雖不至於讓天下女性瞬間有質的改變,但一些書香世家或是高門大戶的女子,已經有了與以往不同的想法。
而在民間,一些疼女兒的人家,也耐不住女兒的請求,請了先生,想著取個功名也沒壞處。
同年,第一批土豆種植收穫了,百姓們簡直喜極而泣,那樣多的產量,今年,總算不用再餓肚子了。
不少百姓在收成當日自發跪地口呼萬歲。
什麼政治、什麼周朝、什么正統,他們不懂,但他們知道,新來的這位女帝,能讓他們填飽肚子。
徐秀越的擁護聲在此達時到了頂峰,元朝也因此愈發穩定。
不過徐秀越還是小瞧了自己的號召力,或者說小瞧了古代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何況,她是一位救黎民於水火的開國皇帝。
女帝有了女官,大部分百姓們,開起玩笑就說以後家裡的婆娘惹不起了,雖說是玩笑話,說的多了,便深入了人心。
而女帝鼓勵女子讀書,有些上媚的家族,許是為了討女帝的歡心,言說家中娶媳,得是有個功名在身的,能管家不說,下一代也能從肚子裡就沾沾那書香氣。
雖說還有一些憤女的書生揚言三從四德才是女子該有的品德,絕不會娶進過男人堆、上過考場的女子,但備不住人以稀為貴。
全元朝就那麼些個考上功名的女子,但想要娶有功名女子的人家卻有許多,就算時局不清,不敢給家中長子求娶,次子娶了,也沒甚壞處。
於是便顯得這些考取了功名的女子好嫁,且好高嫁。
因此百姓中有些家底的人家,興起了一股女學熱。
雖然徐秀越讓女子讀書科舉並不是為了讓
她們好嫁,但至少能推動女學,她便暗中鼓勵了這種做法,提拔了幾位娶了功名女子的官宦子弟。
當然,她是不會直接鼓勵這種行為的,畢竟她想要的,是女子能在朝中、各行各業站住腳跟。
雖說嫁人也沒什麼不好,但她所處的這個時代,最需要做的是提高女性的社會屬性。
漸漸的,元朝成為了近千年以來最為奇怪的國度。
女子上街經商,女子上書院讀書,女子為官,女子當兵維護治安……
走在大街上的女子,並不像其他朝代一樣,或是紗巾遮臉,或是低頭腳步匆匆。
這裡的女人大大方方的上街,聲音爽朗的與人交談,似乎與男子也沒甚區別,只不過對於男子惡意調戲女子一類的,懲罰極重。
甚至有不少女子因著聽說了元朝的神奇,從後周遷居而來。
元朝四年,徐秀越向後周發出了通告,直言她入主京城,才是正統,希望他們可以歸還玉璽。
後周自然不會乖乖聽話,當即駁斥了徐秀越的通告。
兩方的小鼓摩擦一直未斷,而大戰終將開啟。
雙方第一戰,徐秀越打的是當初投靠成王的西邊諸府。
這一戰徐秀越準備充足,這幾年的研究重點便集中在□□火炮上,此時元朝軍隊中,已經有了百架火炮,千把□□,外加連弩等戰爭器具多不勝數。
在科技的降維打擊之下,徐秀越贏得毫無懸念。
但徐秀越知道,只有先進武器上的壓制並不足以取得最終勝利,只看現代戰爭便知道,她更需要人心。
兵士們被嚴格管控,勒令不許驚擾百姓,徐秀越每納入一城,便會改善當地民生。
打完了西邊,徐秀越開始打東邊。
這兩側都是成王后來才納入版圖的,歸屬心以及防備必然弱於後周的中心區。
本以為東邊會同西邊一般,經過多場戰鬥才能勝利,不成想元朝軍隊行至不久,東邊幾個府城的百姓就反了。
他們主動打開大門,迎接元朝軍隊進入。
接到消息的徐秀越在看了上書的摺子之後才明白,東邊因為連年戰亂,比西邊或是中間穩定時間更短,雖說如今穩定了幾年,但賦稅卻沒有減輕,百姓幾乎已經要食不果腹。
聽聞元朝的百姓有那個什麼土豆可以種植,冬□□廷還會賤賣棉花給百姓過冬,於是心一狠,反了。
第146章
將東三府與西三府納入版圖之後, 徐秀越已經算是統一了三分之二的江山。
夜晚,御書房內,徐秀越處理好政務, 久違地掐算起了南征的時間。
自從東邊的戰爭結束, 社會開始穩定發展,冥冥之中徐秀越便有一種感覺,仿佛這世間的規律重新整合,一切又變得有依可循。
換句話說, 先前因為周朝覆滅皇帝身死而混亂的天道,重新按照規則運行了起來。
到今日, 徐秀越才感覺到,所有運行趨於穩定。
然而她算了算南征的最佳時間,竟然要到三年後。
徐秀越有些不解。
她原本打算一年以後便向南動兵,此時東西兩方的百姓開始安穩生活,元朝穩定, 且還沒有距離戰爭太久,正是用兵的好時候。
若是拖到三年後,雖說休養生息的時間長了, 但後周也會用此時間穩定民心,囤積糧草, 強壯兵馬。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