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天下讀書人如此之多,寒窗苦讀數十載也難以取得功名,何況那些勉強識字的女子?
沒想到, 這天下當真有女子在眾男子中脫穎而出,甚至有一位奪得了三甲。
不僅如此, 雖說進士之中女子所占比例甚小,但童生、秀才、舉人之列,卻有不少女子。
尤其越是低等一些的功名,譬如童生秀才,女子所占比例越高, 這或許是與女子開蒙晚有關。
徐秀越瞧著手中的卷子,雖然文縐縐的看著費力,但十分滿意, 滿意於三甲之中竟有位女子。
經林修為提醒,徐秀越才知道, 這位女子出身書香世家, 應當是自小讀書, 才能有這樣的才學。
林修為瞧徐秀越高興, 想了想提醒道:「雖說皇上有提拔女子之心, 然而過猶不及, 若是欽點女子為狀元,恐怕難堵天下學子之口。」
徐秀越明白。
單是讓女子參與科舉當官, 就已經是冒天下大不違了,也會極其冒險的行為,若是此時再點個女狀元壓在那一群男人頭上,天下讀書人還不得炸鍋?
恐怕也會認為她這個女皇有所偏頗。
而此時,得知會試成績的書生們,也開始了群情激昂的討論。
有的對女子能考中報以懷疑態度,懷疑是他們這位女皇大人存了私心,叫看卷的大人偏心女子。
有的則擔心女皇會點個女狀元出來。
還有的已經叫囂著若是今科是個女狀元,他便辭去功名不做官了!
還有的因為名次排在女子之後,心中鬱郁,也造人恥笑。
這些上京趕考的舉人們,大多住在客棧,徐秀越一早便派人監視著他們,將他們的一言一行予以記錄。
她既然要做變革,就不能一手給自己養出個攔路虎。
起初她並沒有那麼強烈的掌權心理,當這個皇帝,一部分原因,也是想在歷史上,至少留下一小段女子百花齊放的記錄。
既如此,她用的人,至少不能太過男權至上。
翌日,殿試的名次出來了,由徐秀越身旁的大宮女宣讀了前三甲,之後便是傳臚唱名。
這樣的排名,讓讀書人們鬆了口氣,有些人甚至覺得是女帝向他們這些書生服了軟,於是越發猖狂地發表了些瞧不上女進士的言論。
徐秀越將進士們的原卷張貼於宮牆外公示,一時間皇宮外熱鬧非凡。
尤其是三位女進士的卷子面前,人頭攢動,甚至有人當場念出了她們的卷子。
在場的都是讀書人,卷子一念,好壞便知。
只有一群才學不夠來湊熱鬧的書生還出言諷刺,雖極少有人反駁他們,但誰才是草包,個人心中都有定數。
這一次的狀元遊街,簡直熱鬧非凡,京城的道路人滿為患,不得已多加了五隊女兵守護。
主要是因著街道兩側的女子太多了。
而那位新科探花,一席紅裙坐於馬上,走不到一段,身上已經被扔滿了香囊。
女探花頭戴玉簪,面上絲毫沒有羞澀,反而大方地朝兩側的女子微笑揮手,引得四周女子連連驚呼。
狀元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往年都是狀元最吸引小娘子們的注意,到他這裡,反而成了陪襯。
徐秀越坐在茶館二樓也湊了個熱鬧,樂呵呵地看他們遊街,思慮著日後如何提拔這位女探花,才能又不打眼,又起個表率作用。
女進士並沒有受到額外的優待,甚至他們的女皇都沒有多召見一次這三位,而是按照前朝的慣例,三甲入了翰林,後面的授官。
京中因著徐秀越的肅清,比地方更為缺人,大部分進士都留在京中做了小官,極少數去了地方外任,而三位女進士,都留在了京城。
女帝一意孤行,官員們也無可奈何,只是女進士任職當日,還是以男女授受不親為由給了個下馬威,然後扔到犄角旮旯讓她們閒著去。
翌日,徐秀越便在朝堂上宣讀了那位女探花的上書。
女探花並沒有選擇告狀,而是上書請求女帝當朝宣讀她的倡議。
洋洋灑灑幾百字,由跟在徐秀越身邊的大宮女宣讀。
這位大宮女是徐秀越在宮裡特意選出來的,倒不是因為她人美,而是因著她嗓門最大,聲音還好聽,因此被選在她身邊念稿子。
女探花的上書中心思想很簡單,就是替女官發聲,所謂男女授受不親,只要克己復禮,日常交際並不會被君子詬病,只有小人才會思想齷齪,煩請各位大人莫要擔憂。
說著是勸慰大人們,實際也是罵那些個依次為藉口不與她們一起工作的官員為小人。
站在朝上的都是人精,誰聽不出來?
但他們還不好發表反對意見,因為女帝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在宮女宣讀之後,便贊了句「探花果然見識非凡」。
之後便以自己舉例,當初起家之時,她不僅要與當時的許縣令,現在追封的啟國公以及宰相時常商議大事,偶爾還需要去軍營監督練兵。
難不成她也是不檢點之人?
這誰敢說?
眾人也算是明白了聖意,官衙中人雖對三位女大人還有微詞,但也不敢過於明目張胆。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沒想到, 這天下當真有女子在眾男子中脫穎而出,甚至有一位奪得了三甲。
不僅如此, 雖說進士之中女子所占比例甚小,但童生、秀才、舉人之列,卻有不少女子。
尤其越是低等一些的功名,譬如童生秀才,女子所占比例越高, 這或許是與女子開蒙晚有關。
徐秀越瞧著手中的卷子,雖然文縐縐的看著費力,但十分滿意, 滿意於三甲之中竟有位女子。
經林修為提醒,徐秀越才知道, 這位女子出身書香世家, 應當是自小讀書, 才能有這樣的才學。
林修為瞧徐秀越高興, 想了想提醒道:「雖說皇上有提拔女子之心, 然而過猶不及, 若是欽點女子為狀元,恐怕難堵天下學子之口。」
徐秀越明白。
單是讓女子參與科舉當官, 就已經是冒天下大不違了,也會極其冒險的行為,若是此時再點個女狀元壓在那一群男人頭上,天下讀書人還不得炸鍋?
恐怕也會認為她這個女皇有所偏頗。
而此時,得知會試成績的書生們,也開始了群情激昂的討論。
有的對女子能考中報以懷疑態度,懷疑是他們這位女皇大人存了私心,叫看卷的大人偏心女子。
有的則擔心女皇會點個女狀元出來。
還有的已經叫囂著若是今科是個女狀元,他便辭去功名不做官了!
還有的因為名次排在女子之後,心中鬱郁,也造人恥笑。
這些上京趕考的舉人們,大多住在客棧,徐秀越一早便派人監視著他們,將他們的一言一行予以記錄。
她既然要做變革,就不能一手給自己養出個攔路虎。
起初她並沒有那麼強烈的掌權心理,當這個皇帝,一部分原因,也是想在歷史上,至少留下一小段女子百花齊放的記錄。
既如此,她用的人,至少不能太過男權至上。
翌日,殿試的名次出來了,由徐秀越身旁的大宮女宣讀了前三甲,之後便是傳臚唱名。
這樣的排名,讓讀書人們鬆了口氣,有些人甚至覺得是女帝向他們這些書生服了軟,於是越發猖狂地發表了些瞧不上女進士的言論。
徐秀越將進士們的原卷張貼於宮牆外公示,一時間皇宮外熱鬧非凡。
尤其是三位女進士的卷子面前,人頭攢動,甚至有人當場念出了她們的卷子。
在場的都是讀書人,卷子一念,好壞便知。
只有一群才學不夠來湊熱鬧的書生還出言諷刺,雖極少有人反駁他們,但誰才是草包,個人心中都有定數。
這一次的狀元遊街,簡直熱鬧非凡,京城的道路人滿為患,不得已多加了五隊女兵守護。
主要是因著街道兩側的女子太多了。
而那位新科探花,一席紅裙坐於馬上,走不到一段,身上已經被扔滿了香囊。
女探花頭戴玉簪,面上絲毫沒有羞澀,反而大方地朝兩側的女子微笑揮手,引得四周女子連連驚呼。
狀元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往年都是狀元最吸引小娘子們的注意,到他這裡,反而成了陪襯。
徐秀越坐在茶館二樓也湊了個熱鬧,樂呵呵地看他們遊街,思慮著日後如何提拔這位女探花,才能又不打眼,又起個表率作用。
女進士並沒有受到額外的優待,甚至他們的女皇都沒有多召見一次這三位,而是按照前朝的慣例,三甲入了翰林,後面的授官。
京中因著徐秀越的肅清,比地方更為缺人,大部分進士都留在京中做了小官,極少數去了地方外任,而三位女進士,都留在了京城。
女帝一意孤行,官員們也無可奈何,只是女進士任職當日,還是以男女授受不親為由給了個下馬威,然後扔到犄角旮旯讓她們閒著去。
翌日,徐秀越便在朝堂上宣讀了那位女探花的上書。
女探花並沒有選擇告狀,而是上書請求女帝當朝宣讀她的倡議。
洋洋灑灑幾百字,由跟在徐秀越身邊的大宮女宣讀。
這位大宮女是徐秀越在宮裡特意選出來的,倒不是因為她人美,而是因著她嗓門最大,聲音還好聽,因此被選在她身邊念稿子。
女探花的上書中心思想很簡單,就是替女官發聲,所謂男女授受不親,只要克己復禮,日常交際並不會被君子詬病,只有小人才會思想齷齪,煩請各位大人莫要擔憂。
說著是勸慰大人們,實際也是罵那些個依次為藉口不與她們一起工作的官員為小人。
站在朝上的都是人精,誰聽不出來?
但他們還不好發表反對意見,因為女帝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在宮女宣讀之後,便贊了句「探花果然見識非凡」。
之後便以自己舉例,當初起家之時,她不僅要與當時的許縣令,現在追封的啟國公以及宰相時常商議大事,偶爾還需要去軍營監督練兵。
難不成她也是不檢點之人?
這誰敢說?
眾人也算是明白了聖意,官衙中人雖對三位女大人還有微詞,但也不敢過於明目張胆。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