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過了年,徐秀越便開始夾帶私活,首先是增加參與城防的女兵數量,其次則是在京城建立女學,並推行掃盲教育。
對於女兵女皇,百姓們其實已經適應了,只不過這女學以及掃盲教育,就有人反對了,他們反對的不是女學,而是女學的課程。
女子的職責是相夫教子,學些女戒女訓也是好事,但女學中的課程,雖也有刺繡一類的女子課程作為選修,卻也加入什麼農學、商學、木工之類的亂七八糟課程。
然而最讓他們激烈反對的,是女學中竟然加入了四書五經這等科舉課程。
如此一來,豈不是與男子所學相同?!
有些人是因此覺得荒謬,有些人覺得混淆了男女職責,還有些人則擔心,既然皇帝是女子,有沒有可能,將來皇帝也會讓女子科舉,選女子做官?
朝堂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官員持激烈反對態度,但那些跟著徐秀越打天下上來的官員們,早已適應了留仙縣以及留仙府多女學,因此對於在京中開設女學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
徐秀越並不打算與他們過多爭辯,只道:「這天下,有一半是女子打下來的,那麼身為女子,連讀書的權利都沒有嗎?誰又規定了她們必須窩在後院生孩子?」
這一句更是激怒了某些官員。
但徐秀越卻不慣著他們,只說她已經下了決定,不會更改。
翌日便有人辭官,徐秀越全都批准了,轉頭徐秀越便宣布了開設恩科的具體時間,以及,本次恩科,女子亦可報考。
這一下,天下譁然。
徐秀越之所以如此急切的做出安排,不是因為她等不及了,而是時局等不及。
聽說新婚的時候,兩個人的相處模式一旦建立,在之後也很難改變,徐秀越沒結過婚不清楚這個,但卻知道,王朝初定,一切規則都被前朝與叛軍毀了,正是她重新建立的大好時機。
若是拖延不做,等到日後官員穩定,眾人也習慣了,再行改革,反對聲會更大。
而且如今南北都處在穩定期,玉璽不在她手中,她必然是要南征的,到時候便沒有精力安排這些了。
而現在,她兵權上位,又有抄家在前,加上利民政策一發她的呼聲極高,便是最好的改變時機。
不求一下子做到完美,她只需要開一個小頭。
女子科考的事情一經傳出,天下的讀書人便像那些反對女學的官員一樣,開始了口誅筆伐。
有人揚言此舉有傷風化,有違聖賢所書,若是皇帝一意孤行,他們便不參加科考了!
為了應對這樣的威脅,徐秀越專程派出了長安公主與安寧郡主,讓兩人帶著一隊女兵,直往留仙府去!
在留仙府,以安寧郡主為主,長安公主為輔,開始了女子科考的動員大會。
當初女學是安寧郡主也就是徐寧安督辦的,裡面也有許多她親自教授的學生,動員起來也比較容易。
只要科考得了名次,則必會授官。
她們將會成為元朝第一批女官。
這樣的話說出去,女孩們都躍躍欲試,只不過有些擔憂比不過寒窗苦讀多年的男子,有些則是家里反對。
前者徐寧安進行了安慰,後者她則直接造訪女孩家里,倒也不以勢壓人,只是從情理上說通他們,女子做官,一樣光耀門楣。
至於他們憂心的女子參加科考嫁不出去,徐寧安則忽悠道:「京城勛貴中不成器的子弟多如牛毛,既然男子無用,娶個成器的女官不更是上上之選?」
有些身份差些的人家便聽了她的忽悠便十分高興同意了,另一些依舊反對的人家,徐寧安便拿出了郡主的架勢,直接問他們:
「當初皇上設立女學,為的就是今
日,你們當真要違抗聖命嗎?」
算了,不就是個姑娘,考就考吧。
於是這場動員行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到恩科舉行的時候,徐秀越更是派遣女兵前往各個縣城,一部分作為搜身的官差,一部分則是做了督查,為的是監視閱卷之時的糊名與謄抄。
因著女子名諱與筆跡太容易暴露身份,為了公平公正,元朝的科舉實行謄抄制度,也就是收上來的試卷,糊名後由官員或是有功名的書生謄抄,之後才會送去給監考官閱卷。
女兵們要監督的便是謄抄這一步,不允許任何人夾雜私心。
恩科前,不少人叫囂著不會參與考試,然而實際上來報考的人數依舊很多。
或許當真有為明志而放棄這一科,但徐秀越不在意,她這一恩科的最大目的,便是在朝中添加女官。
徐秀越對此次恩科報以了極大的關注,從秋闈到春闈,各地考上功名的名單她都一一看過,然而可惜的是,女子到底所學時間太短,便是留仙府一府,拿到舉人功名的女子,也不過三個。
倒是其他府城,零星也有一兩個考上的。
第145章
元朝二年, 此次恩科供選拔七十二名進士,其中包括四十八名同進士,以及三名女進士, 天下譁然。
雖早知女帝有意選拔女子為進士, 但習慣性看輕女子的天下人,一直認為這只不過是女帝的妄想。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對於女兵女皇,百姓們其實已經適應了,只不過這女學以及掃盲教育,就有人反對了,他們反對的不是女學,而是女學的課程。
女子的職責是相夫教子,學些女戒女訓也是好事,但女學中的課程,雖也有刺繡一類的女子課程作為選修,卻也加入什麼農學、商學、木工之類的亂七八糟課程。
然而最讓他們激烈反對的,是女學中竟然加入了四書五經這等科舉課程。
如此一來,豈不是與男子所學相同?!
有些人是因此覺得荒謬,有些人覺得混淆了男女職責,還有些人則擔心,既然皇帝是女子,有沒有可能,將來皇帝也會讓女子科舉,選女子做官?
朝堂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官員持激烈反對態度,但那些跟著徐秀越打天下上來的官員們,早已適應了留仙縣以及留仙府多女學,因此對於在京中開設女學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
徐秀越並不打算與他們過多爭辯,只道:「這天下,有一半是女子打下來的,那麼身為女子,連讀書的權利都沒有嗎?誰又規定了她們必須窩在後院生孩子?」
這一句更是激怒了某些官員。
但徐秀越卻不慣著他們,只說她已經下了決定,不會更改。
翌日便有人辭官,徐秀越全都批准了,轉頭徐秀越便宣布了開設恩科的具體時間,以及,本次恩科,女子亦可報考。
這一下,天下譁然。
徐秀越之所以如此急切的做出安排,不是因為她等不及了,而是時局等不及。
聽說新婚的時候,兩個人的相處模式一旦建立,在之後也很難改變,徐秀越沒結過婚不清楚這個,但卻知道,王朝初定,一切規則都被前朝與叛軍毀了,正是她重新建立的大好時機。
若是拖延不做,等到日後官員穩定,眾人也習慣了,再行改革,反對聲會更大。
而且如今南北都處在穩定期,玉璽不在她手中,她必然是要南征的,到時候便沒有精力安排這些了。
而現在,她兵權上位,又有抄家在前,加上利民政策一發她的呼聲極高,便是最好的改變時機。
不求一下子做到完美,她只需要開一個小頭。
女子科考的事情一經傳出,天下的讀書人便像那些反對女學的官員一樣,開始了口誅筆伐。
有人揚言此舉有傷風化,有違聖賢所書,若是皇帝一意孤行,他們便不參加科考了!
為了應對這樣的威脅,徐秀越專程派出了長安公主與安寧郡主,讓兩人帶著一隊女兵,直往留仙府去!
在留仙府,以安寧郡主為主,長安公主為輔,開始了女子科考的動員大會。
當初女學是安寧郡主也就是徐寧安督辦的,裡面也有許多她親自教授的學生,動員起來也比較容易。
只要科考得了名次,則必會授官。
她們將會成為元朝第一批女官。
這樣的話說出去,女孩們都躍躍欲試,只不過有些擔憂比不過寒窗苦讀多年的男子,有些則是家里反對。
前者徐寧安進行了安慰,後者她則直接造訪女孩家里,倒也不以勢壓人,只是從情理上說通他們,女子做官,一樣光耀門楣。
至於他們憂心的女子參加科考嫁不出去,徐寧安則忽悠道:「京城勛貴中不成器的子弟多如牛毛,既然男子無用,娶個成器的女官不更是上上之選?」
有些身份差些的人家便聽了她的忽悠便十分高興同意了,另一些依舊反對的人家,徐寧安便拿出了郡主的架勢,直接問他們:
「當初皇上設立女學,為的就是今
日,你們當真要違抗聖命嗎?」
算了,不就是個姑娘,考就考吧。
於是這場動員行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到恩科舉行的時候,徐秀越更是派遣女兵前往各個縣城,一部分作為搜身的官差,一部分則是做了督查,為的是監視閱卷之時的糊名與謄抄。
因著女子名諱與筆跡太容易暴露身份,為了公平公正,元朝的科舉實行謄抄制度,也就是收上來的試卷,糊名後由官員或是有功名的書生謄抄,之後才會送去給監考官閱卷。
女兵們要監督的便是謄抄這一步,不允許任何人夾雜私心。
恩科前,不少人叫囂著不會參與考試,然而實際上來報考的人數依舊很多。
或許當真有為明志而放棄這一科,但徐秀越不在意,她這一恩科的最大目的,便是在朝中添加女官。
徐秀越對此次恩科報以了極大的關注,從秋闈到春闈,各地考上功名的名單她都一一看過,然而可惜的是,女子到底所學時間太短,便是留仙府一府,拿到舉人功名的女子,也不過三個。
倒是其他府城,零星也有一兩個考上的。
第145章
元朝二年, 此次恩科供選拔七十二名進士,其中包括四十八名同進士,以及三名女進士, 天下譁然。
雖早知女帝有意選拔女子為進士, 但習慣性看輕女子的天下人,一直認為這只不過是女帝的妄想。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