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下沒有白得的好處。」元丕一手緩緩按摩著頭穴,「你們要北鎮拿什麼換。」

  老頭子直刀直槍,陸歸反倒不大習慣,只隱晦道:「崔逆占據京畿,南下乃生民之策,晚輩怎敢再惹亂使國事不安。若得北海侯北坐涇水河畔,即便只觀日升月落,也能使大局安定。」

  「哈,原來是要讓老子替你們當頭兵。」元丕心裡自有算計,但嘴上還是不乏調侃。陸歸被立為秦州刺史一事,他已經聽說了,且太子勒令秦州不許參與武威之戰,他也有所亦會。此計會使秦州因土地、資源、人口、軍功等諸多方面積累的不滿在持續高壓下完成內耗。唯一的突破口便是在京畿反攻上尋求機會,在戰鬥的同時瀉掉內部高壓,並取得一個旁人難以比擬的巨大功勳。

  這樣一個機會,秦州需要,北鎮也需要!

  謝雲吏制改革,官員選舉已然固化,北鎮官兵不得重用。京城偶有派人,也是本著撈一把就走的心態大行貪污之事,鎮民、鎮將都苦。羸弱老小之輩不得不在放牧耕種之餘,去深山伐木,谷地採石,來供養這些官員。長此以往,六鎮的人口越來越少,派來填補缺口的也大多是南方的盜賊、賭徒、奸吏之流。良民有心改變,卻囿於政令和鎮戶的身份無法自行求生,不過苟活在壕溝之間而已。

  元丕早覺得北鎮爆發不過早晚的問題,不過卻沒想到陸氏兄妹能夠運作一個這樣難得的機會來解決。

  元丕輕咳幾聲,清了清略微喑啞的嗓子:「出兵勤王,南下援親,這些雖是本分,但經年舊事,老朽之身,猶不敢忘。」不敢忘更化改制滅掉了民族的信仰,化掉了皇族的立身之本,堵死了六鎮武人的生路。「若南下奪回京畿,謝雲仍任大尚書,吏制仍如前者。我倒不如在這片凍土裡坐觀,看看那崔諒能不能殺天殺地,血洗出一個清明的世道。」

  陸歸一時語噎,的確,以元丕自己的角度看,皇權已腐爛到不值得去拯救。出身武功階層的崔諒,似乎有著更為貼近的觀感。

  氣氛正膠著,陸昭忽然道:「崔諒雖為寒門武人,但北海公以為此人真能改變世道?門閥執政固然令北海公生厭,但形體肉骸上屠殺又何其低劣。門閥執掌數年之久,世風早已不復從前。規則已定,長安天子腳下,天下士族的跑馬場。崔諒不過一外來莽夫,並無半分根基。所掌荊州與天下相較,他能有多大的勢力?又有多大的資本?賀氏雖死,但衛氏、王氏、謝氏、柳氏、薛氏俱在,日益做大,職權官位由此架構而定,輿論時評亦由其筆下而生。即便崔諒上位,崛起的仍是世族。宇宙大將軍侯景毀天滅地,大殺四方,江東也未見有清明之日。」

  元丕反駁道:「你說崔諒不行,那老夫也可以坐定北方。鎮民鎮將受迫已久,自有一日會鬧起來,到時候你們那些王謝高門,還不是要出錢出力來安撫北鎮。」

  陸昭看了看元丕十分不忿的神色,最終只壓低聲音說了一句:「北海公,北方早無強敵,塞外荒原渺無人煙。六鎮在這裡鬧,沒有意義。」

  而在長安附近鬧,全是意義!

  元丕忽然深吸一口氣,連同垂下的雙眼都睜得極大,仿佛聽到了什麼反.動的暗語,奮力咳了半晌,方才長舒一口氣,道:「陳年老朽了,也不知能為時局做些什麼。鬧,都是年輕人的事,人老好靜,志趣多埋於壤啊。」

  陸昭也明白元丕也是同意南下,具體的軍事影響主要還是由北方鎮將們來操作,他這樣的老宗親、老勛貴,活到這個地步,更在意的是對時局的影響力。只有對時局有所影響,死後才會有一份哀榮可享,子孫才會有一份政治遺惠可以立身。譬如王澤,本身所為很難說是石破天驚的功勳,但對政治時局的影響實在太大,因此哀榮頗重。老傢伙這麼說,是要問問自己對他會有什麼樣的安排。

  陸昭也意會,見兄長點頭示意自己拿主意,便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非訥於行,而是厚積致遠。回攻京畿,便是王師,屆時以勤王之功,入朝聽事,自然名正言順。北海公為家執戈,為國執言,雖不能使吏政一朝改革,但亦可以一己之身撼動朝局。太湖困於陸內,即便物產豐饒,卻不惠別地。大江東流入海,來日波濤萬頃,未必不是一脈之功。」

  元丕聞言朗聲長笑,白須微顫,一口老牙也來不及遮掩:「只嘆你個小貉子生得略晚了些,要說老夫年輕時,那筆墨間也多有縱橫厚朴之氣。當年亦有上言,令南北邊諸藩、郡府上下官員乃至於統軍、戍主,施行察舉推選之制,唯才是舉,不論階級。若稱職,舉薦者亦有所封賞,若失職,則舉薦者並罪重罰。只是奏疏雖上,但先帝與今上皆不能用。」

  元丕語氣中半是慨然半是抱怨。陸昭卻默默腹誹,你這奏疏皇帝能批才是怪事。「唯才是舉,不論階級」這話比自己說的「六鎮在這裡鬧,沒有意義」還要反.動。逼著皇帝把世族得罪個死,哪個皇帝都不能明著批啊。況且統軍、戍主裡面還夾雜著大量的軍貪問題,這裡頭水多深,誰也說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一幫武人帶著兵,會將所有的怒火傾倒在皇帝身上。

  不過元丕年高至此,歷經滄桑,行事也是老而彌辣,大概對此也早已明悟。

  既然對南下之事已經有了共識,元丕也將要求與考量直接提了出來:「六鎮南下是否為王師,也要請示都中。無論崔諒是否把持朝政,給今上上書還是有必要。行台方面的詔令,你們去弄。另外鎮民冬季難活,難保不生亂事,徹底解決,六鎮才能放心南下。糧草之事,你們打算出多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