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陸歸道:「今次已有一批餘糧運到,或可轉運涇水淳化,但秦州亦要供應京畿,具體數額也要有所探問。至於安撫鎮民,晚輩會聯繫長安與行台尚書令,稍稍放開鎮戶所限,各得其便,不必再奔命於役使。」
元丕皺了皺眉,隨後看向陸昭:「中書令執政,陸令倒不及王令乾綱獨斷。」
陸昭不意元丕還會點到自己,旋即道:「安定等郡也是初經戰亂,略有餘力,到底有限。六鎮盡供較為困難,若只供養一二勁旅,倒是尚可。」
元丕目中精光一閃,旋即撇嘴一笑:「老子掌兵自有量度,還輪不到你置喙該供養哪家。」說完又將陸昭上下打量一遍,瞅了一眼陸昭身上因衝突而沾染的血跡,「軍事安排,我自會與車騎將軍商討。你去府後換身衣服。」說完又吩咐一名鮮卑老僕道,「琅兒出嫁前有一套裘衣沒有穿過,你去讓人找出來。」
陸昭聽聞卻連忙辭謝道:「雖說衣不如新,但故衣仍需見故人,謝郎君處,終要有所交代。」
元丕
也知道今日倆人把謝家父子埋汰了個遍,遂擺擺手道:「那你自去吧,謝家小兒名刺我已命人送回,非我無禮,實在是人老眼花,厭見雜物。」
待陸昭一行人離開後,元丕方召見一名老親將,問:「之前鬧事的人都辦了?」
老親將道:「已被魏督護處決。」
元丕冷笑一聲:「讓魏明卸去督護一職,去各營揀一個月馬糞。老子尚能喘氣,蹬腿之前都不必急著改換門庭!」
第217章 穹頂
陸昭與陸歸一行人並未在元丕營寨中逗留過久。嵇氏已被嵇髦接回家中小住, 元春之後才會南返。
謝頤請見未允,心中不乏焦慮,早早等在驛館門口。元丕處已有人探明情況回來報信, 說明了當時趙源與陸昭一行劍拔弩張的境況,場面可謂驚悚。謝頤自幼長於莊園, 習慣了風雅安恬, 聽聞報信的人敘述,面色已難看了幾分。然而他又不得不憶起父親臨走叮囑,家中看似花團錦簇, 烈火烹油,實則早已空虛。
朝中大勢謝家已有數年不曾左右, 此次宮變謝家亦是無功。這個家族已經太久沒吃過虧,太久沒生過氣, 太久沒有被這個世道狠狠地摩搓。在面對陸家這樣的新出門戶時,謝家甚至難以找到一個可以在時局中與陸家一拼的下一代。因此, 他的父親諄諄叮嚀,反攻京畿一定要占據一個顯眼的位置, 即便丟掉性命也值得。
謝頤聽聞只是苦笑, 既然這樣,那為什麼他的父親在宮變的時候沒有護衛在皇帝身邊,唯一到場的只有自己的妹妹, 淄川王妃。當初既然如此珍視自己的性命,為何如今又讓他來捨去性命。
況且如今北海公連見都不願意見自己一面,魏明和趙源那裡, 他早已有所打點, 想著若陸昭等人出師不利,自己也可以借著世家身份有所參與。可如今事情似乎未朝著自己預想的一面有所發展, 趙源與魏明那裡後面就再也沒了消息。
不久,陸昭等人已回到驛館,人數並未有所減,反有所增。元丕北海公府的長史符明安與幾名掾屬跟隨眾人返回,以期在後續合作中有所聯絡。
謝頤見人已回來,也顧不得去細究這些人事,自迎上去問道:「車騎將軍此行可否順利?」
陸歸無奈地笑了笑,指了指身後血漬斑染衣袍的陸昭:「刀劍無情,我等差點便成惡客啊。」
謝頤此時的心稍稍落地,陸昭姿態可謂狼狽,想來北海公與兩人相談也不會太過愉快。然而他還是想探究兵營中到底發生何事,不管怎樣,他們應該都與魏明搭過話了。然而還未開口,陸昭先前去符明安處,為其安排住所。陸歸則將祝悅等人也招呼過來,壓低聲音道:「晚膳後一起議事。」
北鎮驛館來往人不多,自更化改制後,六鎮沒落,官驛住的人就更少。陸昭等乾脆將驛館大半包下,單開出一間寬廣開闊的獨院,供一行人商討事宜。
此時房間內已聚集了王諶、祝悅、謝頤三人,屋內燭火明如白晝,而屋外則由陸歸麾下署名親信把守,可謂緊張非常。陸昭之所以要擺出這樣一副暗室之謀的架勢,本身還是刻意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營造一種大家一起做壞事的氛圍感。
說到底這些人算是她繼承了王澤的老班底,至於謝頤本人,陸昭此時已對謝家背後的謀劃有了很高的警覺。
自門閥執政之始,謝雲與王叡可以說從吏制上一手將架構板結,其中自然也不乏賀氏之功。現如今掐死皇權臨門這一腳落在自己的頭上,功成卻未必能夠身退。將魏國唯一的根系與老一代勛貴元丕扼殺在北境,已非人事上的政治鬥爭。而是將魏國的符號與輝煌悉數抹去,並且對整個皇權說,你們的祖先不值得祭祀,你們的文化不值得被尊重,你們的族人也不配在這片土地上掌權。
這樣的事一旦陸昭做了,如果家族不能篡位而上,那麼便將面臨最終的反倒清算。誠然皇權已然無力絞殺陸家,但世族需要有人承擔這樣的黑歷史。台子陸家已經搭好,後面的桃子自然不需要陸家來摘了。漢中王氏與謝家的合謀終究是要在這個亂局中兌掉陸家,完成最終的上位。
「安撫鎮民,設立郡府,免除部分徭役,允許其在涇水之北謀生。北鎮各將也需有所統籌,鎮將南下必要一份行台太子的手令。」陸昭再看向謝頤時,已隱去了所有的警惕,換上了和顏悅色,「謝君身系中樞,此事還需謝君與中樞方面溝通。」
元丕皺了皺眉,隨後看向陸昭:「中書令執政,陸令倒不及王令乾綱獨斷。」
陸昭不意元丕還會點到自己,旋即道:「安定等郡也是初經戰亂,略有餘力,到底有限。六鎮盡供較為困難,若只供養一二勁旅,倒是尚可。」
元丕目中精光一閃,旋即撇嘴一笑:「老子掌兵自有量度,還輪不到你置喙該供養哪家。」說完又將陸昭上下打量一遍,瞅了一眼陸昭身上因衝突而沾染的血跡,「軍事安排,我自會與車騎將軍商討。你去府後換身衣服。」說完又吩咐一名鮮卑老僕道,「琅兒出嫁前有一套裘衣沒有穿過,你去讓人找出來。」
陸昭聽聞卻連忙辭謝道:「雖說衣不如新,但故衣仍需見故人,謝郎君處,終要有所交代。」
元丕
也知道今日倆人把謝家父子埋汰了個遍,遂擺擺手道:「那你自去吧,謝家小兒名刺我已命人送回,非我無禮,實在是人老眼花,厭見雜物。」
待陸昭一行人離開後,元丕方召見一名老親將,問:「之前鬧事的人都辦了?」
老親將道:「已被魏督護處決。」
元丕冷笑一聲:「讓魏明卸去督護一職,去各營揀一個月馬糞。老子尚能喘氣,蹬腿之前都不必急著改換門庭!」
第217章 穹頂
陸昭與陸歸一行人並未在元丕營寨中逗留過久。嵇氏已被嵇髦接回家中小住, 元春之後才會南返。
謝頤請見未允,心中不乏焦慮,早早等在驛館門口。元丕處已有人探明情況回來報信, 說明了當時趙源與陸昭一行劍拔弩張的境況,場面可謂驚悚。謝頤自幼長於莊園, 習慣了風雅安恬, 聽聞報信的人敘述,面色已難看了幾分。然而他又不得不憶起父親臨走叮囑,家中看似花團錦簇, 烈火烹油,實則早已空虛。
朝中大勢謝家已有數年不曾左右, 此次宮變謝家亦是無功。這個家族已經太久沒吃過虧,太久沒生過氣, 太久沒有被這個世道狠狠地摩搓。在面對陸家這樣的新出門戶時,謝家甚至難以找到一個可以在時局中與陸家一拼的下一代。因此, 他的父親諄諄叮嚀,反攻京畿一定要占據一個顯眼的位置, 即便丟掉性命也值得。
謝頤聽聞只是苦笑, 既然這樣,那為什麼他的父親在宮變的時候沒有護衛在皇帝身邊,唯一到場的只有自己的妹妹, 淄川王妃。當初既然如此珍視自己的性命,為何如今又讓他來捨去性命。
況且如今北海公連見都不願意見自己一面,魏明和趙源那裡, 他早已有所打點, 想著若陸昭等人出師不利,自己也可以借著世家身份有所參與。可如今事情似乎未朝著自己預想的一面有所發展, 趙源與魏明那裡後面就再也沒了消息。
不久,陸昭等人已回到驛館,人數並未有所減,反有所增。元丕北海公府的長史符明安與幾名掾屬跟隨眾人返回,以期在後續合作中有所聯絡。
謝頤見人已回來,也顧不得去細究這些人事,自迎上去問道:「車騎將軍此行可否順利?」
陸歸無奈地笑了笑,指了指身後血漬斑染衣袍的陸昭:「刀劍無情,我等差點便成惡客啊。」
謝頤此時的心稍稍落地,陸昭姿態可謂狼狽,想來北海公與兩人相談也不會太過愉快。然而他還是想探究兵營中到底發生何事,不管怎樣,他們應該都與魏明搭過話了。然而還未開口,陸昭先前去符明安處,為其安排住所。陸歸則將祝悅等人也招呼過來,壓低聲音道:「晚膳後一起議事。」
北鎮驛館來往人不多,自更化改制後,六鎮沒落,官驛住的人就更少。陸昭等乾脆將驛館大半包下,單開出一間寬廣開闊的獨院,供一行人商討事宜。
此時房間內已聚集了王諶、祝悅、謝頤三人,屋內燭火明如白晝,而屋外則由陸歸麾下署名親信把守,可謂緊張非常。陸昭之所以要擺出這樣一副暗室之謀的架勢,本身還是刻意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營造一種大家一起做壞事的氛圍感。
說到底這些人算是她繼承了王澤的老班底,至於謝頤本人,陸昭此時已對謝家背後的謀劃有了很高的警覺。
自門閥執政之始,謝雲與王叡可以說從吏制上一手將架構板結,其中自然也不乏賀氏之功。現如今掐死皇權臨門這一腳落在自己的頭上,功成卻未必能夠身退。將魏國唯一的根系與老一代勛貴元丕扼殺在北境,已非人事上的政治鬥爭。而是將魏國的符號與輝煌悉數抹去,並且對整個皇權說,你們的祖先不值得祭祀,你們的文化不值得被尊重,你們的族人也不配在這片土地上掌權。
這樣的事一旦陸昭做了,如果家族不能篡位而上,那麼便將面臨最終的反倒清算。誠然皇權已然無力絞殺陸家,但世族需要有人承擔這樣的黑歷史。台子陸家已經搭好,後面的桃子自然不需要陸家來摘了。漢中王氏與謝家的合謀終究是要在這個亂局中兌掉陸家,完成最終的上位。
「安撫鎮民,設立郡府,免除部分徭役,允許其在涇水之北謀生。北鎮各將也需有所統籌,鎮將南下必要一份行台太子的手令。」陸昭再看向謝頤時,已隱去了所有的警惕,換上了和顏悅色,「謝君身系中樞,此事還需謝君與中樞方面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