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緣由?——什麼緣由你也不必問我,這些事不能細說,真到榮華富貴那一日,你自然便懂了。放心,放心,一定是大喜,大喜!」
·
在米氏全族茫茫然聆聽上官昭儀那猶如天書的解釋時,隱身於錦榻之後的某種女官卻悄然轉身,借著樹蔭在林中一轉,已然避於幾顆大樹之後。
眼見四面再無外人,女官神色立變,原先那種惶恐茫然中略帶不知所措的表情消匿無蹤,只留下滿面精明強幹的神色,雙目灼灼發亮。
她左右一望,立即就有人前來行禮:
「見過潘內衛。」
潘內衛略略點頭:
「昭儀處已經將事情辦妥了八分,只是還料理些首尾——李道長的顧慮不錯,這位米家小姐雖然不言不語,卻實在聰明絕倫;直截了當的將才女與皇帝的生辰扯上關係,恐怕會招來懷疑;倒不如讓她自己揣度,更為可信。白雲呢?」
一個身披布袍的比丘尼上前拜見,諾諾奉命。
「你今日便可到米家左近化緣,散播流言。」潘內衛吩咐:「就說陛下夜有所夢,要到關中尋找自己的『同命之女』,這女子與至尊八字相生,氣數更與朝廷息息相關,所以至為緊要。上官昭儀此行,便是暗地在查訪此事。」
比丘尼躬身領命。
這位白雲老尼原本是為皇帝辦老的事情的線人,平生再無不妥之處。但事關重大,潘內衛不能不再囑託兩句:
「記住!這些話不能說得太實,二分虛,二分假,二分讓人自己猜。若有人逼問急了,你就說利息牽涉太大不敢多說,又說什麼懂的都懂不懂的說了也不懂,然後念佛便可,不要強答——他們自己會添油加醋,給你把消息補全,明白了麼?」
白雲老尼俯首聽命,唯唯稱是。潘內衛轉過身去,一抬頭望見兩個女子手捧金盤站立左近,登時勃然大怒:
「昭儀那裡事情都辦妥了,你們還抬著這個做什麼?生怕不會泄漏底細?還不全部丟掉!」
兩人面色驚惶,捧著金牌不敢辯解,俯首匆匆退下。而金盤上彩光奪目,卻正是十幾個金鑲玉嵌的玉盒。盒蓋上精雕細刻,全是筆跡相似的篆刻小字——【遇子而開】、【遇卯而開】、【遇午而開】——大致已經窮盡了十二個時辰,所有的可能。
而侍女捧著玉盒匆忙行走時,其中有幾個在金盤中稍稍一碰,還卡擦卡擦全部彈開盒蓋,一一摺疊成了碧玉的蓮花。
第114章 武周后世談(十三)
米家的內眷在園林中徘徊了足足半日,到下午時才打點車馬,返回了府邸。
不過,家眷們回來時的陣仗,卻與先前大相逕庭了,不但車馬後多了整整五六箱上官昭儀饋送的禮物,貴人還大筆一揮,特別以手令調派來了郡縣的府兵,一路驅逐閒人,隨行護衛,浩浩蕩蕩送回米家那小小的五品府宅。
大概刺史嫁女,總管娶婦,盛事也不如此。
這樣的陣仗當然不會不引起猜忌。但無論米家的晚輩們如何探聽,有幸被邀請遊園的幾位內眷都是閉口不言。實在被逼急了,不過是顧左右而言他,大致相當於「懂的都懂,不懂的說了也不懂」、「利益牽扯太大,知道了也沒有好處」。
反正一通雲山霧罩、莫名其妙,保管懂的人聽了也要變不懂。
等到傍晚米家主君下值回府,當家的主母張氏才屏退眾人,私下裡一五一十交代了今日的底細——尤其強調了上官昭儀那前倨後恭、匪夷所思的態度。
——上午她們告辭返回時,貴人竟帶著諸位高位的女官一路步行送到了園外,而且親自握著才女的手再三叮囑,那份情誼殷殷、細心周到,倒像是在囑託自己的親生女兒了!
這正常嗎?這太不正常了好吧?
米家主君自然是被震動得無與倫比,剎那間幾乎以為自己妻子是遊園中了暑在胡言亂語;但旋即仔細一想,卻又實在有點拿捏不准:以常理來說,如此規格招待一個小家碧玉的千金,委實是匪夷所思;但問題是,自垂拱元年掌權以來,女皇行事似乎就不是什麼常理可以約束的……
耗費重金修建明堂是符合常理的嗎?大張旗鼓搞祥瑞是符合常理的嗎?平均一年換一個年號,兩年換一個尊號是符合常理的嗎
都是在武周朝混了好幾年的老官僚了,米家主君雖然位卑言輕,好歹也摸准了當朝君主的路數——女皇雖然在朝政上精明強幹,不遜於人;可一旦牽涉到玄學祥瑞什麼的無稽迷信,那上頭也是相當之迅速,實在難以預料。
況且,女皇上頭之後只要稍稍魔怔,那以她的心氣魄力,能折騰出的事情還就真正是純粹的未知數——畢竟馮小寶這種貨色都能受命帶兵,還有什麼不可能的?
自武氏掌權以來,朝野賢士們領教過太多次諂事鬼神偽造祥瑞的武周震撼,而今大抵已經麻木不仁,在習慣中形成了怪異的自然。
所以,派堂堂昭儀尋訪八字相和的才女,這種事雖然聽著相當魔幻,做起來更覺得魔幻,但只要想想皇帝歷年來對迷信玄學的態度,那似乎……還真不怎麼魔幻了?
米家主君通前徹後想了一遍,雖然大受震撼,但只能勉強開口:
「你可打聽得確實……」
「應當不錯。」張夫人自己也覺著有些荒謬,只能小聲回話:「昭儀貴人雖然半吐半露,但意思是清楚的——蘭芳這孩子命數恰與陛下相和,是什麼『枯榮一系』的命相,一榮俱榮,密不可分。」
·
在米氏全族茫茫然聆聽上官昭儀那猶如天書的解釋時,隱身於錦榻之後的某種女官卻悄然轉身,借著樹蔭在林中一轉,已然避於幾顆大樹之後。
眼見四面再無外人,女官神色立變,原先那種惶恐茫然中略帶不知所措的表情消匿無蹤,只留下滿面精明強幹的神色,雙目灼灼發亮。
她左右一望,立即就有人前來行禮:
「見過潘內衛。」
潘內衛略略點頭:
「昭儀處已經將事情辦妥了八分,只是還料理些首尾——李道長的顧慮不錯,這位米家小姐雖然不言不語,卻實在聰明絕倫;直截了當的將才女與皇帝的生辰扯上關係,恐怕會招來懷疑;倒不如讓她自己揣度,更為可信。白雲呢?」
一個身披布袍的比丘尼上前拜見,諾諾奉命。
「你今日便可到米家左近化緣,散播流言。」潘內衛吩咐:「就說陛下夜有所夢,要到關中尋找自己的『同命之女』,這女子與至尊八字相生,氣數更與朝廷息息相關,所以至為緊要。上官昭儀此行,便是暗地在查訪此事。」
比丘尼躬身領命。
這位白雲老尼原本是為皇帝辦老的事情的線人,平生再無不妥之處。但事關重大,潘內衛不能不再囑託兩句:
「記住!這些話不能說得太實,二分虛,二分假,二分讓人自己猜。若有人逼問急了,你就說利息牽涉太大不敢多說,又說什麼懂的都懂不懂的說了也不懂,然後念佛便可,不要強答——他們自己會添油加醋,給你把消息補全,明白了麼?」
白雲老尼俯首聽命,唯唯稱是。潘內衛轉過身去,一抬頭望見兩個女子手捧金盤站立左近,登時勃然大怒:
「昭儀那裡事情都辦妥了,你們還抬著這個做什麼?生怕不會泄漏底細?還不全部丟掉!」
兩人面色驚惶,捧著金牌不敢辯解,俯首匆匆退下。而金盤上彩光奪目,卻正是十幾個金鑲玉嵌的玉盒。盒蓋上精雕細刻,全是筆跡相似的篆刻小字——【遇子而開】、【遇卯而開】、【遇午而開】——大致已經窮盡了十二個時辰,所有的可能。
而侍女捧著玉盒匆忙行走時,其中有幾個在金盤中稍稍一碰,還卡擦卡擦全部彈開盒蓋,一一摺疊成了碧玉的蓮花。
第114章 武周后世談(十三)
米家的內眷在園林中徘徊了足足半日,到下午時才打點車馬,返回了府邸。
不過,家眷們回來時的陣仗,卻與先前大相逕庭了,不但車馬後多了整整五六箱上官昭儀饋送的禮物,貴人還大筆一揮,特別以手令調派來了郡縣的府兵,一路驅逐閒人,隨行護衛,浩浩蕩蕩送回米家那小小的五品府宅。
大概刺史嫁女,總管娶婦,盛事也不如此。
這樣的陣仗當然不會不引起猜忌。但無論米家的晚輩們如何探聽,有幸被邀請遊園的幾位內眷都是閉口不言。實在被逼急了,不過是顧左右而言他,大致相當於「懂的都懂,不懂的說了也不懂」、「利益牽扯太大,知道了也沒有好處」。
反正一通雲山霧罩、莫名其妙,保管懂的人聽了也要變不懂。
等到傍晚米家主君下值回府,當家的主母張氏才屏退眾人,私下裡一五一十交代了今日的底細——尤其強調了上官昭儀那前倨後恭、匪夷所思的態度。
——上午她們告辭返回時,貴人竟帶著諸位高位的女官一路步行送到了園外,而且親自握著才女的手再三叮囑,那份情誼殷殷、細心周到,倒像是在囑託自己的親生女兒了!
這正常嗎?這太不正常了好吧?
米家主君自然是被震動得無與倫比,剎那間幾乎以為自己妻子是遊園中了暑在胡言亂語;但旋即仔細一想,卻又實在有點拿捏不准:以常理來說,如此規格招待一個小家碧玉的千金,委實是匪夷所思;但問題是,自垂拱元年掌權以來,女皇行事似乎就不是什麼常理可以約束的……
耗費重金修建明堂是符合常理的嗎?大張旗鼓搞祥瑞是符合常理的嗎?平均一年換一個年號,兩年換一個尊號是符合常理的嗎
都是在武周朝混了好幾年的老官僚了,米家主君雖然位卑言輕,好歹也摸准了當朝君主的路數——女皇雖然在朝政上精明強幹,不遜於人;可一旦牽涉到玄學祥瑞什麼的無稽迷信,那上頭也是相當之迅速,實在難以預料。
況且,女皇上頭之後只要稍稍魔怔,那以她的心氣魄力,能折騰出的事情還就真正是純粹的未知數——畢竟馮小寶這種貨色都能受命帶兵,還有什麼不可能的?
自武氏掌權以來,朝野賢士們領教過太多次諂事鬼神偽造祥瑞的武周震撼,而今大抵已經麻木不仁,在習慣中形成了怪異的自然。
所以,派堂堂昭儀尋訪八字相和的才女,這種事雖然聽著相當魔幻,做起來更覺得魔幻,但只要想想皇帝歷年來對迷信玄學的態度,那似乎……還真不怎麼魔幻了?
米家主君通前徹後想了一遍,雖然大受震撼,但只能勉強開口:
「你可打聽得確實……」
「應當不錯。」張夫人自己也覺著有些荒謬,只能小聲回話:「昭儀貴人雖然半吐半露,但意思是清楚的——蘭芳這孩子命數恰與陛下相和,是什麼『枯榮一系』的命相,一榮俱榮,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