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蛤蜊、牡蠣、黃花魚、比目魚、烏賊,甚至還有海參,這裡的海鮮真的很豐富。
海漁村村民以出海打魚為生,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出海是項技術活,既要會看天氣看風浪,也要有高超的駕船技術,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大海吞沒。
成年男子是出海的主力,若是一家失去了頂樑柱,那這個家庭往後日子會過的十分艱難,而海漁村中這種家庭不在少數。
午食設在村長家中,院內,大樹陰涼下,幾張長桌拼接在一起,黃寄北喊來村裡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們一起享用午食。
午時時分,海鮮上桌了,各種海味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黃寄北這十來年來都待在內陸,已經很久沒見過海鮮了,一時間不禁口舌生津,想要大快朵頤一番。
吃飽喝足,黃寄北感覺這裡的海鮮似乎和前世自己嘗過的有些不一樣,一番回想,黃寄北終於知道是哪裡不一樣了。
這裡的人烹飪手法太單一了,漁民們都是用陶釜烹煮海鮮,雖說海鮮本身味美,這種簡單的烹製手法做出來的海味也很好吃,但總是太單調了一些,他一個外來人還不覺得有什麼,可對長期食用海鮮的漁民來說,已是覺得無甚滋味了,飽腹而已。
黃寄北覺得可以和漁民們講講其他烹飪方式,這可是海鮮呀,可以搞的花樣實在是太多了。
盛夏午後,黃寄北坐在躺椅上,搖著蒲扇,和村中老人們談天說地。
「大人,您是說這扇貝蒸的要比我們煮的好吃嗎?」聽了黃寄北的描述,村正好奇地開口問道。
「老人家,有空可以嘗試一下,這扇貝放上蒜末和薑末和小蔥,鍋里水燒開後放進去蒸一會兒就能吃了,和煮著吃食不一樣的滋味。」
「大人說得我們自然是信的,只可惜我們村買得起鐵鍋的太少了,是以家家戶戶都只能用陶釜煮食物。」
黃寄北瞭然,剛才是他想當然了,後世人吃海鮮追求的是美味,現在的漁民們卻只是為了裹腹。
黃寄北接著問起了漁民們今年的收成。
「老人家,今年出海還順利呀?」
「唉,還是和往年差不多,捕少了沒貨賣,捕多了賣不上價,從年頭忙活到年尾,也就勉強養活一家子罷了。」
「老人家,你們這捕上來的魚蝦都去哪裡賣呀?」黃寄北接著問道。
「主要是去縣城、府城,有時也會賣給過路的船隻,只是那些船上的人也不太愛買這些,他們大半時間都待在船上,早就吃膩這些了,所以呀,我們也不敢多捕,捕多了也賣不出去,還會被壓價。」
是了,三崖州消費水平不高,當地賣不上價,外面又賣不出去,海產捕撈上來不容易保存,即使是在現代,海鮮的運輸成本也是很高的,是以即使這裡盛產海鮮,也只能在當地銷售,也賣不上價錢。
但是,新鮮的海鮮難以保存,製成乾貨卻能存放很久,黃寄北想找方法給海昌縣的百姓們增加收入,乾貨就成了他選擇的突破口。
第67章 小別勝新婚
歷經幾個月的忙碌後, 黃寄北終於回到了府衙,這段時間他真的是累壞了,也沒有好好的陪伴父母和妻子, 心裡很是內疚,短時間內,黃寄北不打算再下縣城了,有些事情, 在府城也可以做。
黃寄北一家搬到三崖州還有兩個月就一年了,大家也慢慢適應了這裡的生活環境。
紀寧雨在來這裡三個月後在府城開了一家首飾鋪子, 挑選了五個雖然家庭困苦但心靈手巧又善良的少女,教授她們做首飾的手藝,等她們學成後,就能撐起門面了。
現階段,紀寧雨的鋪子並不已賺錢為主要目標,她講究少而精, 每一隻髮釵、每一朵珠花、每一對耳環手鐲, 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
奇貨可居, 飢餓營銷, 反而引起了城中富家太太小姐的興趣。在本地人眼中,這位知州夫人是從京城來的,又出生於世家大族,她開的首飾店,肯定是代表了京城貴族圈的流行方向。
一時間, 紀寧雨的寧玉閣成了府城富戶們的追捧對象, 但就算大家再熱情, 寧玉閣的產品也是限時限量發售的,有點現代社會奢侈品店的感覺, 甚至還要更高端。
而黃長植和白氏這邊,倒還沒有想好要做什麼,兩人辛苦了小半生,時候該歇歇了,是以黃寄北勸他們不必著急,讓他們多出去走走,遊玩一番,到時候自然而然會有結果的。
黃寄北從海昌縣回來當天,黃長植夫婦也剛好從省城遊玩回來,兩人此次出遊收穫頗豐,直到回到家中還在侃侃而談。
不過,外面的世界雖然精彩,兩人還是戀著家的,黃寄北也是,忙得時候沒時間,只要一閒下來,思念的情緒就瘋狂滋長。
經過這段時間的離別,一家人的感情反而越發濃烈了,晚食過後,白氏很有眼力的拉走了黃長植,把地方空給了這對小夫妻。
小別勝新婚,夜深人靜,黃寄北覆身而上,溫柔的親吻著紀寧雨的臉頰,紀寧雨耳朵發紅,雙手摟上了黃寄北的腰,帷幔飄動,架子床發出細響,窗外的月亮羞紅了臉,躲到了雲層中。
清晨,鳥兒在窗外鳴叫,黃寄北睜開了眼睛。一旁紀寧雨還在熟睡,睡夢中還抱著他的一隻胳膊。黃寄北不想吵醒她,依舊保持著醒來的姿勢,閉目養神,不知怎麼的,他回想起了多年前的往事。<hr>
海漁村村民以出海打魚為生,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出海是項技術活,既要會看天氣看風浪,也要有高超的駕船技術,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大海吞沒。
成年男子是出海的主力,若是一家失去了頂樑柱,那這個家庭往後日子會過的十分艱難,而海漁村中這種家庭不在少數。
午食設在村長家中,院內,大樹陰涼下,幾張長桌拼接在一起,黃寄北喊來村裡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們一起享用午食。
午時時分,海鮮上桌了,各種海味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黃寄北這十來年來都待在內陸,已經很久沒見過海鮮了,一時間不禁口舌生津,想要大快朵頤一番。
吃飽喝足,黃寄北感覺這裡的海鮮似乎和前世自己嘗過的有些不一樣,一番回想,黃寄北終於知道是哪裡不一樣了。
這裡的人烹飪手法太單一了,漁民們都是用陶釜烹煮海鮮,雖說海鮮本身味美,這種簡單的烹製手法做出來的海味也很好吃,但總是太單調了一些,他一個外來人還不覺得有什麼,可對長期食用海鮮的漁民來說,已是覺得無甚滋味了,飽腹而已。
黃寄北覺得可以和漁民們講講其他烹飪方式,這可是海鮮呀,可以搞的花樣實在是太多了。
盛夏午後,黃寄北坐在躺椅上,搖著蒲扇,和村中老人們談天說地。
「大人,您是說這扇貝蒸的要比我們煮的好吃嗎?」聽了黃寄北的描述,村正好奇地開口問道。
「老人家,有空可以嘗試一下,這扇貝放上蒜末和薑末和小蔥,鍋里水燒開後放進去蒸一會兒就能吃了,和煮著吃食不一樣的滋味。」
「大人說得我們自然是信的,只可惜我們村買得起鐵鍋的太少了,是以家家戶戶都只能用陶釜煮食物。」
黃寄北瞭然,剛才是他想當然了,後世人吃海鮮追求的是美味,現在的漁民們卻只是為了裹腹。
黃寄北接著問起了漁民們今年的收成。
「老人家,今年出海還順利呀?」
「唉,還是和往年差不多,捕少了沒貨賣,捕多了賣不上價,從年頭忙活到年尾,也就勉強養活一家子罷了。」
「老人家,你們這捕上來的魚蝦都去哪裡賣呀?」黃寄北接著問道。
「主要是去縣城、府城,有時也會賣給過路的船隻,只是那些船上的人也不太愛買這些,他們大半時間都待在船上,早就吃膩這些了,所以呀,我們也不敢多捕,捕多了也賣不出去,還會被壓價。」
是了,三崖州消費水平不高,當地賣不上價,外面又賣不出去,海產捕撈上來不容易保存,即使是在現代,海鮮的運輸成本也是很高的,是以即使這裡盛產海鮮,也只能在當地銷售,也賣不上價錢。
但是,新鮮的海鮮難以保存,製成乾貨卻能存放很久,黃寄北想找方法給海昌縣的百姓們增加收入,乾貨就成了他選擇的突破口。
第67章 小別勝新婚
歷經幾個月的忙碌後, 黃寄北終於回到了府衙,這段時間他真的是累壞了,也沒有好好的陪伴父母和妻子, 心裡很是內疚,短時間內,黃寄北不打算再下縣城了,有些事情, 在府城也可以做。
黃寄北一家搬到三崖州還有兩個月就一年了,大家也慢慢適應了這裡的生活環境。
紀寧雨在來這裡三個月後在府城開了一家首飾鋪子, 挑選了五個雖然家庭困苦但心靈手巧又善良的少女,教授她們做首飾的手藝,等她們學成後,就能撐起門面了。
現階段,紀寧雨的鋪子並不已賺錢為主要目標,她講究少而精, 每一隻髮釵、每一朵珠花、每一對耳環手鐲, 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
奇貨可居, 飢餓營銷, 反而引起了城中富家太太小姐的興趣。在本地人眼中,這位知州夫人是從京城來的,又出生於世家大族,她開的首飾店,肯定是代表了京城貴族圈的流行方向。
一時間, 紀寧雨的寧玉閣成了府城富戶們的追捧對象, 但就算大家再熱情, 寧玉閣的產品也是限時限量發售的,有點現代社會奢侈品店的感覺, 甚至還要更高端。
而黃長植和白氏這邊,倒還沒有想好要做什麼,兩人辛苦了小半生,時候該歇歇了,是以黃寄北勸他們不必著急,讓他們多出去走走,遊玩一番,到時候自然而然會有結果的。
黃寄北從海昌縣回來當天,黃長植夫婦也剛好從省城遊玩回來,兩人此次出遊收穫頗豐,直到回到家中還在侃侃而談。
不過,外面的世界雖然精彩,兩人還是戀著家的,黃寄北也是,忙得時候沒時間,只要一閒下來,思念的情緒就瘋狂滋長。
經過這段時間的離別,一家人的感情反而越發濃烈了,晚食過後,白氏很有眼力的拉走了黃長植,把地方空給了這對小夫妻。
小別勝新婚,夜深人靜,黃寄北覆身而上,溫柔的親吻著紀寧雨的臉頰,紀寧雨耳朵發紅,雙手摟上了黃寄北的腰,帷幔飄動,架子床發出細響,窗外的月亮羞紅了臉,躲到了雲層中。
清晨,鳥兒在窗外鳴叫,黃寄北睜開了眼睛。一旁紀寧雨還在熟睡,睡夢中還抱著他的一隻胳膊。黃寄北不想吵醒她,依舊保持著醒來的姿勢,閉目養神,不知怎麼的,他回想起了多年前的往事。<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