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次李大夫也跟著一起來了,李大夫在城中坐診,為患病的百姓搭脈診斷,給百姓開方治病。可問題很快又出現了,這裡不僅缺醫,還少藥,即使有了大夫,還是有不少人死去了。

  一個個病人相繼死去,屍體被丟進火堆熊熊燃燒,這些人有的是家裡的頂樑柱,有的是還沒長大的孩童,有的是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黃寄北一連幾天都在做噩夢,夢裡屍橫遍野,滿地哀嚎。

  兩個月後,疫情過去,城中蕭條了很多,黃寄北也調查出了這場疫情的起源。

  病從口入,海昌縣水源匱乏,當地百姓的飲水大多來自咸灘積水,所以常常生病。

  月前,一條鯊魚被衝上海灘,正值盛夏,陽光炙熱,鯊魚很快被曬死在海灘上,被海鳥撕咬,被蒼蠅老鼠啃食,慢慢腐爛。

  鯊魚腐爛後滲入了咸灘積水,百姓們照常取水引用,這才導致了這場疫病的發生。

  還有一件事是值得注意的,這次死去的大多是普通百姓,城中富戶大多沒事,那這些富戶平時飲用的是什麼水呢?原來他們飲用的是山泉水。

  海昌縣內有一座高山,名為靈泉山,這座山的名字就來源於山澗里的清泉。只是這泉水雖好,卻實在是路途遙遠,富戶們可以每天派僕人上山打水,可普通百姓根本沒有這麼多功夫去山上取水。

  不管怎麼,既然有乾淨的水源,那就要利用起來,即使再困難,也要克服。

  經過縝密的思考,黃寄北最終得出了一個最為簡便的方案,當然,這個簡便只是相對而言,實施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

  計劃有了,接下來就是動員的問題,水源問題事關每一個人,在聽了黃寄北的演講後,大多數人都動容了,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黃寄北更是帶頭捐出了一年的俸祿。

  有了黃寄北的帶頭,城中富戶也不好一毛不拔,再說,這水源問題解決了,他們日常也能省下不少錢,畢竟每天上山取水也是耗人耗財。普通百姓也是受夠了這種生離死別,如今有人為他們指了條出路,他們願意一試。

  一時間,應者如雲。就這樣,人力和財力都有了。

  取水工程開始了,在黃寄北的指揮下,百姓們將五管並排的大竹筒放入水源處,一路蜿蜒而下,竹管之間的連接用麻繩、漆密封,沿途二十里,用了萬餘根大竹。

  這就樣,人們把山澗的泉水引到了縣城裡,再在城裡用大石搭建成槽蓄池,然後再從蓄水池分流到了各個居民區的小石槽里,本次取水工程就算是完成了。

  通水的那天城中居民無不歡呼吶喊,他們終於能喝上乾淨的水了!他們再也不會莫名其妙的生病了!

  城中喝水的問題解決了,可外面鄉村的飲水卻仍是個問題。村莊散落各處,若還是使用竹筒取水,那成本將是巨大的。

  對此,黃寄北制定了第二套方案,挖井。

  在流放到該地的犯人中,黃寄北找到了一位有挖井手藝的匠人,這位匠人姓周,被妻子和姦夫聯手陷害,含冤入獄,被流放到了此地。

  周師傅本已生無可戀,只等著自然死去,可黃寄北卻讓人找到了他,並對他委以重任。想著能在死之前積德行善也是好的,周師傅接下了這個任務。

  有了周師傅這個行家,挖井工作順利了很多,三日後,在海昌縣海魚村,挖出了第一口井,當井水從地底下慢慢冒出來的時候,村民們開心得跟什麼似的,天底下居然有這麼好的東西,不用去咸灘取積水,在家裡面就能取到水,這是在是太方便了!

  挖井成功的消息傳了出去,遠近百姓紛紛前來海漁村學習,周師傅一個人忙不過來,他也不藏私,對於來學習的村民們都是傾囊相授。海昌縣一時挖井成風,百姓們徹底改變了過去的飲水習慣。

  為了感激周師傅,當地人把周師傅挖的第一口井稱之為「周井」。而周師傅也在這件事後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氣,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從此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疫情結束後,李大夫並沒有跟著黃寄北回去,他想留下來教導當地的百姓種植藥材,一個大夫,最無力的時刻就是看著病人死去,空有一身本領,卻沒有藥材可用,這件事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陰影。

  黃寄北對李大夫的想法很是贊同,之前上山取水的時候他注意到這裡山上其實是有不少野生藥材的,看來這裡的氣候和土質是適合藥材生長的,黃寄北讓李大夫安心留下來,他會幫忙寫信找人寄藥材種子給他們。

  出來這麼久,家裡人都很擔心,黃寄北打算啟程回去了,這次是瞞著他們出來的,謊稱自己是去苗水縣,若是讓他們知道了自己來了疫區,他們說不定也要一起跟過來。

  臨行前,黃寄北再次來到了海漁村,和周師傅告別,他承諾自己會想辦法幫他伸冤平反,可周師傅卻搖了搖手拒絕了,前塵往事,他已不想再提,他已經有了新的生活,不想再捲入風波了。

  黃寄北默然,也許他該尊重周師傅的意見。

  黃寄北的到來受到了海漁村村民的熱烈歡迎,家家戶戶都拿出了自己家裡的好東西來招待他們,這些都是他們自己出海打回來的。

  盛情難卻,黃寄北於是留下和大家一起享用午食,海昌縣最出名的就是海鮮了,既然來了,怎麼能不嘗一嘗。<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