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隆基這日難得從興慶宮通過城牆復道回到大明宮,就聽人來報說武惠妃病了。他皺了皺眉,想說「朕又不是太醫找朕做什麼」,想了想還是擺駕去看望武惠妃。

  這一看,可把李隆基嚇了一跳。

  武惠妃怎麼會變成這樣?

  武惠妃是真的病了,而且病了好些天,派人去找李隆基,得知李隆基流連興慶宮,只覺得心頭鬱結,於是病情越發嚴重。如今她形容憔悴,整個人仿佛老了十幾歲。

  這就讓剛從楊玉環那邊回來的李隆基感受到了極大的落差。

  往日的種種美好都因這次病中相見消散無蹤。

  李隆基自認不是刻薄寡恩之人,不過武惠妃既然病了,那就好好養病好了。他要是時常過來,反而會折騰到武惠妃。

  沒錯,他就是這麼體貼的人。

  李隆基匆匆地來了一趟,又匆匆地走了。雖然他嘴上叮囑底下的人好好照看武惠妃,可大夥都從他的態度看出了一件事:武惠妃是真的失去了往日的盛寵。

  武惠妃病得更重了。

  李隆基對此不甚上心,他回來是跟李林甫商量朝政。他雖然不想事事親力親為,偶爾還是要把控一下大方向的。

  李林甫與李隆基匯報完近日諸事,又順嘴和李隆基說起今年文辭秀逸科的安排。

  聽這個制科名頭就知道了,要選的是擅長舞文弄墨的人。

  李林甫笑著給李隆基介紹起今年的應試名單,主要是挑揀些有背景的給李隆基講講。

  比如這顏真卿吧,二十幾歲就考上進士,才登科就被中書舍人韋迪相中當女婿。顏真卿家裡往上一代可都是和賀知章、陸象先他們玩一塊的,岳家還是枝繁葉茂的京兆韋氏,不得多關注關注。

  還有這郭家三娘,才剛考完進士科又報考文辭秀逸科,看來舉薦她的賀知章對她很有信心。

  若是李隆基不是看著這郭家三娘長大的,看到這麼個女娃娃說不定還會有些不喜,不過因著當初有過幾次戲言,如今竟是越看這郭家三娘越覺得順眼——

  連女娃娃都能因為他的金口玉言有這樣的成就,豈不是正好證明了他是天命所歸的千古明君?

  不給她出頭也罷,既然給了她出頭,那就要把她用起來,而且要把她用好,最好是用成朝廷的一根標杆。

  這做法就和千金買骨差不多。

  我連這麼個女娃娃都敢重用,你要真有本事難道還怕出不了頭?

  機會若是給了有能力的人,對方興許很快就能一飛沖天。可要是給了沒能力的人,那對方可能會摔個粉身碎骨。

  不過,可能摔個粉身碎骨的人又不是他,於他而言根本沒什麼損失。

  李隆基十分隨意地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給李林甫聽。

  李林甫聞弦歌而知雅意,對這些人的安排已經心裡有數了。

  有數歸有數,考還是要考的。

  自開元十六年起,朝廷便在宰相張說的提議下把八月初五定為千秋節,每到這天群臣就會陪李隆基觀看各類文藝表演並為李隆基獻上詩文,如今已經算是相當盛大的聚眾拍龍屁節日。

  制科日期便定在八月初,好叫這批參加制科的青年才俊能趕上千秋節這個好日子,與群臣一起給李隆基過個熱鬧的生日。

  在揣摩李隆基心思以及想方設法討好李隆基這兩件事上,李林甫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的。

  八月初一,李隆基意思意思地上過早朝,便親臨勤政樓觀看這場文辭秀逸科考試。

  興慶宮有兩棟名樓,西邊一棟是「花萼相輝之樓」,簡稱花萼樓,主要用來舉辦偏娛樂向的宴飲活動;南邊一棟是「勤政務本之樓」,主要用於各類政務活動和賜宴百官。

  因為李隆基今年大多住在興慶宮,所以今年的制科考試也就設在勤政樓這邊。

  這對三娘來說可太省事了——

  常樂坊和興慶宮之間就隔了個道政坊。

  這意味著她隨便溜達溜達就能走到興慶宮,連車馬都不必準備。

  這可太方便了!

  制科考試既然是推薦制,還是由皇帝親自試策,考生人數當然不可能太多,各地舉薦上來的名額加起來攏共也就幾十個。

  相對地,制科的錄取人數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朝廷缺人的時候可能錄取六七個,不缺人的時候可能只錄取一兩個。

  即使只錄取這麼一兩個,錄取率也比進士科略高一些,進士那可是真正的百里挑一啊!

  三娘溜達到興慶宮外,很快見到了自己幼時的書法老師顏真卿。

  「先生!」

  三娘跑過去喊人。

  師生兩個一起參加制科考試,算起來也是前所未有的奇事。

  好在大唐前所未有的奇事多了去了,也不差這麼一樁。

  顏真卿朗笑著朝她點頭。

  考生們被搜驗過後都被引到勤政樓外。

  三娘以前陪賀知章他們遛彎的時候偶爾也會路過興慶宮外,她不止一次在外頭好奇地觀察過花萼樓與勤政樓,真正進到裡頭來倒是第一次。

  長安算是高樓比較多的地方,不過勤政樓依然比周圍的坊市都要高,勤政樓周圍也十分開闊,據說李隆基曾經在樓上看過「百馬舞」,也就是說這個場地能容納人騎著一百匹馬進行舞蹈表演。

  三娘她們今天的考試場地就被安排在勤政樓前,李隆基優哉游哉地在樓中吃著果子喝著茶,等著看他們能寫出什麼好文章來。<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