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年守選期對男子可能不長,他們有三五十年可以慢慢往上爬,可三娘到底是個女孩子,以後要是成親生子也不知會是什麼光景。

  所以趁著她年紀還小,可以考慮參加制科考試儘快正式選官積攢資歷。

  考完制科可是馬上授官的。

  哪怕只是當個校書郎這種九品小官,也比白白守選三年要強。

  三娘聽後自然特別心動。

  至於考完科舉馬上又考制科會不會太出風頭,她覺得自己已經算是「木秀於林」了,不差這麼一點!

  所以三娘最近讀書越發勤快了,爭取能和顏真卿一起考過今年的文辭秀逸科。

  要是僥倖再登科,她說不準能再多幾個同年!

  當然了,制科考試有很多像顏真卿這樣的厲害人物參加,她想拿第一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制科考試也不分什麼第一第二,只要登科就能立刻授官!

  三娘也和呂諲他們這些進士同年們聊過,問他們要不要一起去碰碰運氣。

  呂諲他們婉言拒絕了。

  不是他們不想立刻當官,而是情況實在不允許。

  ……接連參加了幾個月期集活動後,他們的身體和腦子都已經被掏空了。

  不是誰都像三娘這麼奇葩,每天應酬完回去還能靜下心來讀書習字的啊!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第78章

  三娘一點都不知道自己給進士同年們的印象已經是「恐怖如斯」, 還和殷璠惋惜起不能和同窗們一起應試。

  於是殷璠的第一想法也是「恐怖如斯」。

  這傢伙真是太可怕了。

  他這次來長安可不是為了考試而來的,這種考試哪可能想參加就馬上參加?

  何況他和顏真卿他們不一樣,他雖考上了進士, 卻著實不算才名遠播,和顏真卿他們同科考試恐怕是去墊底的。

  殷璠說道:「我先去吏部投個名牒試試看,以後有機會再考制科。」

  至於要參加制科考試, 那怎麼都得準備個三五年吧?

  殷璠能不執著於求官,自然是因為他算是家境殷實的那類人,他真要想留在長安還是有辦法的。

  三娘聽他這麼說也沒再多勸。

  第二日殷璠就辭別了三娘,琢磨著怎麼給東宮投名牒去。

  即使時不時接到點應酬邀約, 三娘依然是每日潛心讀書備考。

  說起來制科考試也不是想考就能考的, 須得有人舉薦才能應試,顏真卿的考試資格就是扶風郡太守舉薦來的。

  舉薦這事兒可大可小。

  要知道當初張九齡就是因為舉薦的監察御史抨擊牛仙客惹了李隆基不快, 被李隆基以舉薦不當為由罷了相。

  一般來說你推薦的人要是出了什麼事, 你可是要負連帶責任的。

  這也是為了讓一些人別光顧著拉拔自己人。

  三娘的制科考試資格就來得挺容易,賀知章把她給保舉上去的。

  王維現在官還小, 沒資格舉薦人;而賀知章就不同了, 他雖然啥事不干,但一直掛著秘書監的名頭,品階賊拉高,推薦個人自然沒問題。

  反正他早就該致仕了,是李隆基把他挽留下來的,大的人事任免他可能左右不了, 這點小事對他來說可太簡單了。

  賀知章還打趣說,將來三娘要是鬧出什麼么蛾子, 聖人估計得去泉下才能找他算帳了。

  到了他這個年紀,說起生死之事來那是一點都不避諱。

  要知道他都八十多歲了, 這歲數真要沒了,擱誰家都得叫喜喪。

  何況他還修了半輩子道,他們這些修行之人可不興說什麼死不死的,他們管這叫「羽化登仙」。

  三娘雖然知道賀知章是怕她不接受舉薦才這麼說,卻還是聽不得這樣的話。

  要說這麼多人之中誰提攜她最多,那肯定要數賀知章。若是沒有賀知章牽線搭橋,她哪裡能認識那麼多厲害人物?

  從她開始習字起,教她教得最耐心的就是賀知章了。

  等她開始讀書了,賀知章不僅把家裡的藏書借給她抄,還帶她去看禁中藏書。

  她這個進士出身不管從哪方面看都離不開賀知章的教導和幫助。

  這讓她怎麼能聽賀知章說什麼「到泉下找我算帳」之類的話。

  光是為了不辜負賀知章的舉薦,三娘就準備得特別用心。

  今年的文辭秀逸科安排在興慶宮考。

  外人不知道的是,改元以後只要不需要早朝,李隆基基本都住在興慶宮。

  以前吧,寧王他們還在,這邊算是他們兄弟幾個尋歡作樂的大本營。如今那幾個親厚的兄弟全沒了,李隆基時不時就待在興慶宮緬懷昔日兄弟。

  高力士他們見李隆基總是落落寡歡,就悄然把楊氏接了過來。

  楊氏名玉環,今年不過二十三四歲,正是最年輕貌美的年紀。

  她本來就天生麗質,又精通歌舞與文辭,正是帶李隆基走出喪兄之痛的最佳人選。

  甭管是不是真痛,反正李隆基是很享受楊玉環的撫慰,感覺自己五十好幾再次遇到了真愛。他時常流連於楊玉環所在的興慶宮,還讓宮人們喊自己「郎君」,喊楊玉環「娘子」,沉迷於扮演民間的尋常夫妻。

  到了李隆基這個年紀,什麼事都比不上自己舒心最重要。

  有了這麼一位「娘子」,六宮粉黛於他而言已經沒多大意義了。<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