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結果李隆基要讓個幹啥事都不願意得罪人的「聰明人」去門下省,誰聽了不說一聲「好傢夥」!

  張九齡認為讓牛仙客到門下省幹活等於是廢了門下省,一直極力勸阻李隆基。

  李林甫則是樂壞了,不僅極力支持牛仙客為相,還有事沒事就在李隆基面前上眼藥:你看看這張九齡,連陛下想提拔個人都要阻止,唉,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臣子!

  李隆基本來就覺得張九齡不夠聽自己話,很快就找了個由頭把張九齡罷相。

  這不,現在李林甫果然想下什麼政令就下什麼政令,門下省一概不駁回,上下一心幹大事,半點都不需要李隆基煩心!

  牛仙客此人在地方上是一員幹吏,處理起地方事務來誰看了都得夸一聲好,此時明明高居相位、位列國公,看起來卻絲毫沒有宰執的氣勢,只有滿身的垂暮之氣。

  三娘這些年忙於讀書,與牛仙客他們這些朝官接觸得少,此時見到牛仙客後心中也有些感慨。

  當初李泌曾與她分析過牛仙客入主門下省會出現什麼問題,如今看來竟是一一應驗了。

  那時候張九齡仍在相位,卻還是無法阻止李隆基的決定。

  李泌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會遁入終南山不再涉足朝政。道家講究「順勢而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是終其一生都在尋求出仕、渴望憑自身學問兼濟天下的孔孟。

  三娘斂去心中種種思緒,緊跟在主考官韋陟身後隨著李林甫前往中書省處理公務的衙署。

  李林甫對待三娘她們這些官場新丁倒也還算和氣,笑著與她們閒談幾句,便提到了接下來的杏園宴。

  說是他早前與聖人提了一嘴,聖人今年興許會前往紫雲樓與新科進士同樂,須得提前遞牒去教坊司按照聖人出席的規儀請人過去演出。

  這都是底下人會籌備的,給新科進士說一聲只是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省得到時候作不出好的應制詩來。

  新科進士知曉聖人會到場後都雀躍不已,連帶正式拜見堂上諸官時都真摯了幾分。

  一行人由韋陟帶領著在宰相辦公的衙署轉了一圈,才一起前往期集院那邊了解杏園宴具體安排。

  其實曲江宴飲這事兒,一開始只是落榜考生相約聚一聚,大多都是席地而坐隨便帶點吃的喝的就完事。後來考中進士的人覺得落第的都搞聚會了,他們考中的怎麼能不搞點活動慶祝一下?

  漸漸地,曲江就成新科進士們的歡聚之地了。

  其實在李隆基之前,曲江宴都是私人組織的,皇帝一般沒那個閒工夫跑到曲江摻和這種規格的聚會。

  不過李隆基不一樣,他特別愛欣賞各類文藝匯演,興慶宮以及芙蓉園都是他愛去的地方。哪怕沒有由頭李隆基都愛過去玩兒,李林甫提了此事他自然欣然答應。

  要知道為了方便自己出宮遊玩,李隆基可是命人挨著城牆修了條隱秘的復道,具體路線是從大明宮通往城東的興慶宮,再從興慶宮通往曲江的芙蓉園。

  這樣他不用踏出宮門就能直達自家離宮別館盡情享樂!

  你以為他在宮裡埋首御案批閱奏摺、為大唐江山操碎了心,實際上他已經在宮外快快樂樂地欣賞歌舞表演。

  想不到吧。

  第75章

  曲江宴當天, 曲江一帶所有私人園林都對進士們開放,還有專人找過來為他們引路,賠著笑臉要領他們去自家園林看看, 好叫自家園子也沾沾進士們的光。

  恰是春光正好的三月初,曲江池邊杏花開得如煙似霞,江畔百花亦是爭妍鬥豔。

  連岸邊隨風輕拂著江波的蒲葦仿佛都長得格外好。

  因著離開宴還早, 芙蓉園還沒對新科進士開放,三娘與另一位年紀最輕的同年身著進士冠服作為探花使,領著一群同年踏著春光在曲江歡笑漫遊,遇到好的花枝便折下來幫同年們戴到頭上。

  一行人正遊玩著, 三娘忽地見到開得最盛的一株杏花下站著個熟人。對方一身青色道袍, 便是立在開個分外熱烈的杏樹也給人遺世獨立之感,正是好些天不見的李泌。

  三娘也不避諱旁人, 跑過去問道:「你怎地在這裡?」像李泌這種常年清修的傢伙出現在熱熱鬧鬧的曲江池邊, 總是有些稀奇的。

  李泌道:「過來拜訪一位老朋友,走到這兒看到這株杏花開得最好, 想著你可能會過來折花, 就多等了一會。」他語氣溫煦而隨意,聽著確實像是恰好路過,面上也是帶著一如既往的淺淡笑意,「沒有登門祝賀你高中,今兒正好當面和你說一聲。」

  三娘見到朋友自是高興的,聞言快活地應道:「謝啦。你若是去考, 肯定也是能考中的。」

  李泌搖了搖頭,落下旁邊一枝杏花給她看:「我方才在這裡看了一會, 覺得這枝花開得最好,你看看怎樣?」

  三娘依言看過去, 只覺那花枝上有著許多飽滿的花蕾,一朵一朵仿佛全都正含苞待放。若是戴著它在走上小半天,這些杏花應當就全開了,且花瓣還不會和開得太過的花枝那樣簌簌地落。

  這花枝確實很好!

  三娘就著李泌手握著的地方把那枝杏花折了下來,毫不猶豫地把好友的心意別到自己的進士冠帽上,接著便快快活活揮別李泌繼續與同年們尋花去。

  李泌在花樹下靜立片刻,轉身前往慈恩寺訪友去。<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