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娘:?

  都說越摳越富,就你這股子摳勁,你們家不富誰富。

  正說著,三娘也瞧見了候在場外的朋友們。

  令她意外的是不僅蕭戡和李俅兩個活躍分子來了,連李泌、李騰空兩個沉迷修道、偏愛清靜的傢伙都來了。

  三娘本就喜歡熱鬧,瞧見人來得這麼齊自是高興不已。

  她揮別自己的新朋友呂諲,開開心心地跑過去與她的老朋友們會合。

  即使她這些年交的朋友多不勝數(主要是她碰上誰都想上去嘮兩句),心裡最親近的還是這批幼年時期最先交上的好友。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前往預定好的酒樓準備大搓一頓。

  等遠離了禮部南院,李俅才和三娘說道:「大哥也來了,不過他不好露面,所以在妙香樓那邊等著我們。」

  妙香樓開在崇仁坊,崇仁、平康兩坊都挨著東市,大多都是酒樓酒肆等娛樂場所,達官貴人時常流連其中通宵達旦地宴飲。

  崇仁坊相對來說還是干正經營生的,頂多只是有人唱唱小曲兒,平康坊那邊則大多是些聲色場所。既然是朋友相聚,還有兩個女孩子在場,自然沒人會選平康坊。

  三娘等人抵達妙香樓,果然見到了早早等在雅間中的李儼。

  她們都是七八年的老朋友了,私底下沒那麼多講究,很快便圍坐在一起邊閒聊邊等著酒菜上桌。

  第71章

  李儼已經十六歲, 瞧著俊秀挺拔,憑著這長相確實能得李隆基的青眼。

  李隆基此人極其以貌取人,張九齡病逝後旁人推薦卿相, 他都會問一句「可有張九齡那般風采」。

  充分詮釋了他那人在的時候猜來猜去、人不在了以後又分外惦念的帝王心思。

  李俅向來多話,慶賀完三娘順利考完三場,就把話題轉到李儼的婚事上頭。

  李唐家向來早婚早育, 只是早幾年他們年紀還小,去年又碰上寧王李憲去世,所以李儼的婚事也就耽擱下來了。今年忙完了改元事宜,禮部便騰出空來籌備皇孫的婚事。

  李隆基給李儼定的是竇家女兒, 也就是他生母的娘家。當初李隆基生母死得不明不白, 一大家子人都被流放到嶺南,還是他登基以後才追封了生母, 並把幾個舅舅扒拉回來。

  竇家乃是關隴大族, 哪怕當初遭逢大難,底蘊還是擺在那裡的。何況李隆基一直追念生母, 對竇家向來多有優待。

  李隆基命人安排李儼娶竇家女兒, 足見他對這個皇長孫有多滿意。

  三娘聽了這樁婚事也覺不錯,竇家幾個小娘子她都見過,個個都長得很好看,屬於她在宴會上忍不住多看幾眼的存在,更別提她們有著竇家悉心培養出來的學識與眼界。

  得知好朋友喜得良緣,三娘由衷為李儼高興, 倒了盞米酒向李儼祝賀。

  得益於賀知章他們的培養,她如今已能喝不少酒了。私底下也會邀蕭戡他們一起練酒量, 與其將來一不小心被人灌醉,倒不如來個先下手為強。只要她能把其他人統統灌倒, 酒桌上就沒有什麼人能為難她了!

  其他人也紛紛舉酒向李儼道喜。

  一時間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李儼最初舉起杯時動作還有些緩滯,後來也跟著他們喝了個痛快。

  到夕鼓響起,他們才各自散去,趕著回宮的趕著回宮,趕著回坊的趕著回坊,哪怕崇仁坊這邊入夜後依然燈火通明,他們也是不能隨便在外過夜的。

  如今李儼兄弟倆都隨太子李瑛住在東宮,離崇仁坊倒是不遠。

  他們伴隨著一聲接一聲的夕鼓走回嘉福門外,李儼突然止步看向高高的宮門和往兩邊延伸開去的宮牆,有些安靜地站了好一會兒,似是喝醉了,又似是根本沒醉,連旁邊的李俅都看不出他在想什麼。

  李俅問:「哥你怎麼不走了?一會東宮也要關門了。」

  雖然他們已經進了外門,但東宮晚上也是要閉門的,他們總不能在嘉福門外露宿一宿吧!

  李儼「嗯」地應了一聲,邁步走進嘉福門,沿著點著宮燈的小路往自己的住處走去,顯見是還保留著一絲清明。

  李俅跟著他的兄長往前走,直至遇到岔道兄弟倆才終於分開。

  等回到自己所住的院落,李俅沒有馬上回房,而是倚著廊柱仰頭看著天上慢慢顯現出來的月亮。

  年少的時候遇到艷若驕陽、皎如明月的人,誰敢說自己沒有攬之入懷的心思。

  只是那也只能暗自想想而已,一來他們的婚事由不得自己做主,二來困入宮牆非她所願。他們是看著她如何一點點努力生出羽翼來的,如何能去當那折斷她翅膀的人?

  他們十八叔在咸宜公主婚宴上對楊氏一見鍾情,苦苦央著武惠妃去讓李隆基同意讓他迎娶楊氏為王妃,結果如何呢?如今楊氏在道觀中不明不白地待著。

  連備受寵愛的十八叔尚且如此,他們又有什麼底氣認為自己可以例外。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旁人可能不知曉他們那位祖父的本性,他們可是知道的,那是能「一日殺三子」的狠心人。

  即使後來知道是錯殺了,他也沒有說過半句後悔。

  這何止是伴君如伴虎。

  若能自由自在地活著,那當然是自由自在地活著最好。

  李唐家這一攤子渾水,他們兄弟倆攪在裡頭就夠了。<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