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俅看了好一會的月亮,回到房中倒頭就睡。

  接下來小半個月,長安城都籠罩在考生們的期待與焦躁之中。

  第三場考的是試策,五道策問題的答案字數不少,而且還要綜合考慮個人名氣、家庭出身、舉薦人地位等等因素才敲定最終名單,所以真正的放榜日約莫要到三月初了。

  考生們哪怕再急著等結果也無可奈何,只能數著所剩無幾的盤纏等候放榜日到來。

  三娘身邊的幾個小丫鬟也很焦急,除了年紀較長、性格沉穩的繞樑,幾個活潑的小丫頭每天都要輪流跑一趟曲江池,告訴三娘那邊的杏花開得怎麼樣了。

  要知道進士及第後都要在曲江那邊慶賀高中,最有名的宴飲地點就是杏園,那邊植有杏花千株,每到二三月便開得燦若煙霞,正是最吸引遊人前去遊春的好時節。

  進士們也會趁此好時好景在那邊舉辦聞喜宴,趁著春和景明派出兩位探花使,遍游曲江園林采來最好的花枝供同年們戴花暢飲。可想而知那一日該是何等快意!

  小丫鬟們經過前面兩場的兩榜第一,對她們家娘子充滿信心,生怕放榜時杏花已經謝盡了,不能叫她失了「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機會。

  好在今年的杏花似乎開得晚一些,還有好些杏樹正含著花苞呢,一準是想等放榜以後再開,特別懂事!

  繞樑聽著小丫鬟們每日嘰嘰喳喳地匯報著曲江池那邊的花信,無奈地搖著頭說道:「你們少跑幾趟,旁人要是知曉你們見天跑去看杏花,少不得要說我們娘子狂妄自大。」

  繞樑從小跟著三娘一起習武,站在那兒比武師傅還有氣勢,小丫鬟們聽她發話以後登時鵪鶉似的不敢再吱聲。

  三娘倒是很沉得住氣,只在考完當天和蕭戡他們聚了一次,後頭便是每天出門遛遛彎、找賀知章他們下下棋,多餘的事一點都不干,專心等著放榜日到來。

  賀知章看過三娘帶出來的草稿,覺得她試策這一場問題不大,只是進士科的錄取往往有諸多考量,所以他也沒法確定結果如何,只能陪三娘多下兩場棋打發一下漫長的等待期。

  與此同時,禮部北院正進行著一場關於進士名單的討論。

  禮部衙署分為南北兩院,北院是平時上衙幹活的地方,南院則是主要作為貢舉場所來使用。

  主考官韋陟老神在在地坐在那兒聽著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等眾人爭論得面紅耳赤了,韋陟才慢條斯理地給眾人分析起這次貢舉三場考試的結果來。

  「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不對的地方?」

  韋陟悠然提問。

  眾人都在討論該不該在改元這一年弄個女進士出來,聽韋陟這麼一發問都認真看起擺在自己面前的三試名單。

  說實話,上頭都是考生名字和籍貫,光靠這個他們也看不出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來啊!

  韋陟點出國子祭酒來數數上面拿上等的人有幾個出自國子監。

  國子監作為大唐最高學府,裡頭的學生大多是官宦子弟,能考到第三場並不稀奇。

  國子祭酒對此也是十分欣慰的,不過聽韋陟這麼一開口,他也意識到情況不太對,接著仔細一數,眾閱卷官一致覺得好的答卷竟都出自國子監!

  這幾年國子監裡頭的學生確實很有學習勁頭,而這股子學習勁頭的來源夫子們也心知肚明——都是因為有郭家三娘這個異類啊!

  她這人特別好學且特別能發問,屬於夫子看到她都想調頭走人的恐怖存在。

  關鍵她不光是自己好學,還愛拉著別人一起學。什麼擁有獨門學習秘訣自己藏著掖著之類的,在她身上是完全不存在的,她完全秉承著有活一起干、有題一起做的想法,動不動就自主展開一輪又一輪的科舉模擬測試。

  出題人包括但並不限於賀知章、王維、顏真卿等新老進士。

  連帶國子監的夫子們都時常能擁有新題可做,紛紛表示自己從未想過考完科舉這麼多年後還要思考如何破題。

  ……在這種可怕的學習氛圍之下,國子監的學生們考得好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所以吧,現在不是想不想出個女進士的問題,而是進士名額怎麼分配的問題。要是名額全給國子監這邊肯定不行,要是分豬肉一樣分到各郡考生身上又太不公平了。

  雖然大唐的科舉考試也不講究什麼絕對公平,但是還是愁人啊!

  國子祭酒也跟著發愁,手心手背都是肉,落下哪個都讓他心疼。

  「唉,學生們考得太好也令人為難啊!」

  國子祭酒公然發出這麼一句極其拉仇恨的發言。

  眾人:「……」

  如果你嘴巴沒有咧到耳根後,我們勉強還會信一信你這鬼話。

  不過見識到郭家三娘這等奇效,眾人心中不免也多了些想法。

  如今朝中有兩位宰相,其中牛仙客年邁體衰,基本做不了什麼主,政事大多是李林甫說了算,朝中上下大多唯唯諾諾不敢說什麼。

  事實上這一點在張九齡、裴耀卿還在相位上時就有徵兆了,那時候聖人便只愛與李林甫議事。有次他們三人一起出現,李林甫意氣昂然,張、裴兩人則恭敬而謙遜,那場面被人戲稱為「一雕挾兩兔」。

  後來張九齡兩人罷相,朝中就更沒人能和李林甫抗衡了。<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