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那天夜裡起了許多卦,也沒卜出個所以然來。

  對於他們這些游離於仕途之外的人,想要避禍其實沒有那麼難,只需要動亂將至之前躲到安全的地方便好。總會有許多能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護衛山河,而他們只需要耐心等待動亂平息便能繼續過安穩日子。

  可要是有人想要螳臂當車呢?

  他們四個知曉那個「未來」的人加起來攏共都沒有三十歲,能擋住那滾滾而來的時代車輪嗎?

  李林甫、安祿山、長安失陷、各地苦戰……

  李泌輕輕閉了閉眼,纖長的眼睫在臉上投下淡淡的陰影。

  若是殺一個李林甫或者安祿山能解決問題,興許會有人願意鋌而走險,可沒了安祿山,可能還會有別人,歸根到底還是當今聖上在用人上逐漸傾向於起用這類人。

  不可能一個個殺過去。

  這並不是憑藉數人之力能夠解決的困局。

  李泌溫聲勸道:「你不必太著急,慢慢來就好,有時候太急切反而會誤事。」

  三娘知曉他指的是李儼所提及的那些「未來」,想了想才說道:「我沒有著急,就是想多學一點。我多學些本領,說不準將來哪天就用上了。總不能等到快要出遠門了,我再去學騎馬吧!」

  李泌微頓,把「你不一定要遠行」咽了回去。倘若真起了動亂,任你是達官顯貴也得淪為喪家之犬,到那時候跑得慢的也不知會遭遇什麼,更說不清到底是落入敵手的男子比較悽慘還是落入敵手的女子比較悽慘。

  是該多學點。

  李泌把剩下的題給三娘講完了。

  三娘心滿意足地抱著題歸家,見到她祖父從外頭聚會回來,登時噠噠噠地跑過去,說是要給她祖父講題。

  這可不是一般的題,而是博學宏詞科的題!

  郭家祖父身上酒氣都還沒散,聽了自家孫女這話後還是樂呵呵地坐下聽她現學現賣地顯擺自己剛學來的破題思路。

  當晚郭家祖父和妻子商量起來:「聽聞聖人還要在東都待到明年才回長安,我準備在東都置辦一處宅院,以後歸到三娘名下。」

  郭家祖母皺著眉說道:「我知你最喜歡三娘,可叫其他人知道了豈不是傷了她們之間的情分?」

  唐代除非達官顯貴之家,鮮少有給女子單獨置產。主要是律法上不太承認女子對財產的所有權,不少「絕戶」之家得招贅才能保住自家私產,否則的話她們家的產業可能會被族中兄弟侵吞。

  若是充當嫁妝倒是還可以,因為女子嫁妝是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夫家無權私自動用,離異或喪夫後是可以攜產改嫁的。可三娘才這么小,現在就開始添置嫁妝未免太早了些。

  郭家祖父哼道:「三娘得了不少賞賜,算下來也差不了多少,其他人真要有臉鬧騰就讓他們也靠自己得些賞賜回來。」

  他也是思量許久才琢磨著在洛陽置產,一來聖人時常在東都這邊長住,他們在這邊沒宅邸不太方便;二來是三娘從小比別家小子都有志氣,他這個當祖父想儘可能給她多些支持。

  聽到丈夫這麼說,郭家祖母也沒再多言。

  她十幾歲便嫁到郭家,與丈夫生兒育女、輾轉各地,這麼多年來也算持家有道,把十來個兒女都撫育成人,哪怕其中有些孩子是妾室所出她也不曾薄待過,還是老二媳婦幫忙掌家以後她才能鬆快一些。

  說實話,眾多孫輩之中她也最喜歡三娘,不光是因為她嘴甜會說話,還因為她本身就是個特別貼心的孩子,到了外頭看到什麼好東西絕對不會忘記家裡人。

  倒也不是說其他孫兒不孝順,只是人老了就是想要人多陪陪自己。這麼多兒孫裡頭也就三娘每天都興高采烈地跑過來與她們說話,從來不把向長輩請安當成什麼不得不做的苦差事。

  就三娘那個性子,你不想見她她還要難過好久哩。

  這樣的寶貝孫女叫人怎麼能不稀罕。

  夫妻倆把置產的事敲定下來。

  翌日,郭家祖父一早叫人出去尋個牙人來,給他尋摸幾處價格適合的宅院。

  三娘在旁邊聽見了,好奇地追問道:「阿翁要買宅子嗎?」

  郭家祖父笑了笑,沒說想把宅子歸到三娘名下的事,只說道:「我都致仕了,總住官舍也不太適合,倒不如尋處幽靜的宅院安心養老。等宅子定下來了,今年也能接你阿娘她們過來過個年。」

  一開始他們還真沒想到這次要在東都待這麼久。

  雖說他們平時待在東都也沒什麼事,大可以回長安看看,可他們年紀也不小了,不太適合來回奔波,所以置辦個稍微大點的宅院可以讓王氏把小輩帶過來小住。

  三娘聽後頓時期待起來:「好!」

  雖說她每天都有好多事想做,但還是會時常想念阿娘,每天都要寫幾句話攢著等人一併送回長安去。

  要是阿娘也能到洛陽玩可就太好啦!

  郭家祖父見她肉眼可見地快活起來,繼續笑道:「等城裡的宅子置辦下來了,我們便去看看能不能去嵩山一帶弄個別業。」

  由於李隆基這個皇帝時常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換著住,所以大唐有兩個重要隱居地點,一個是終南山,一個是嵩山。

  終南山自不必說,緊挨著長安,環境清幽,交通方便,許多人都愛在那邊置辦別業,沒事賞賞景看看山,有事當天即可直達長安。<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