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娘只覺李隆基身邊這些人當真沒一個是不好看的,不管是張九齡他們這些不算年輕的老臣,還是李龜年他們這些尚算年輕的樂師,一個兩個俱是姿儀不凡。

  李隆基見三娘看得眼也不眨,不由笑問:「怎麼?你也認得李龜年?」

  三娘回道:「不認得!但是他長得好看!」

  李隆基聽得直樂,特意逗她:「他家中還有兩兄弟,也和他一般好看。」

  三娘震驚地睜大了眼,很難想像三個長成李龜年模樣的樂師齊聚一堂會是什麼模樣。

  李隆基哈哈大笑,當場滿足了她的心愿,叫人把李龜年兩個弟弟也召出來,叫他們一起奏唱第一首呈到御前來的新詩。

  李龜年三人領命退下去準備。

  李隆基讓三娘直接在邊上坐下吃些茶點,等聽完她自己寫的詩再走。

  三娘只是喜歡欣賞好看的人,真見了也就是多看幾眼,小孩子「思無邪」的率真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能聽到別人把自己的新詩唱出來她當然很高興,不過她等了半天也沒獲得詳細點評,這會兒面對滿桌茶點也沒什麼心思嘗了。

  三娘賣力地把方凳往李隆基那邊挪了過去,湊到李隆基近前開始和李隆基講起自己寫詩時的心路歷程。

  她一股腦兒把自己的構思給講完了,才開始追問李隆基許多問題:想表達這個想法的話,她的典故用沒用對?有沒有更好的典故?

  在三娘的認知里,李隆基是天子,是一國之尊,是整個大唐的所有者,那麼李隆基一定是個無所不知的聰明人!

  既然剛才沒機會向賀知章他們仔細請教,這會兒當然要逮著李隆基問個盡興。

  李隆基:「……」

  這小孩還真是一點都不拘束。

  面對小孩兒滿含期待的灼亮目光,李隆基哪怕不懂也要裝懂,何況他本來就是個精擅此道的風雅帝王。

  他當真給三娘講起更多合用的典故來,聽得三娘烏瞳更為炙亮,滿臉都寫著「您好厲害啊」的驚嘆。

  李隆基平生最愛的是音樂,經常親臨梨園點撥諸樂師,時不時享受一下為人師的樂趣。指導小孩子寫詩如何用典這種事他倒是第一次做,感覺還挺不賴。

  主要還是三娘聰慧,一點就通,往往你只是講了個詞,她便能明白你要說的具體是什麼。

  ……難怪賀知章他們都愛指點她。

  李隆基心情頗不錯,萬般愜意地倚坐在那兒聽三娘提問。

  見到三娘得了這樣的待遇,哪怕是剛才在心裡說酸話的人也不得不面對現實:看來這郭家三娘確實有那麼一點詩才,否則不會連聖人都對她這般另眼相待。

  許多人正各懷心思地暗自琢磨著,李龜年三兄弟已經做好演奏準備。

  他們兄弟之中鶴年擅歌,彭年擅舞,龜年不僅曾以歌喉名動一時,還精擅多種樂器。

  他們在梨園中地位超然,宮宴上由他們演出時大半宮廷樂師都聽憑他們調度,可見他們多得李隆基愛重。

  座中王侯將相也不乏曾喜歡李龜年的,見李隆基把他們召來奏唱俱是放下了手裡的酒杯,饒有興致地準備聽他們唱新曲。

  李龜年先向李隆基施了一禮,又轉身向眾人行禮。接著諸樂師便奏起絲竹蕭管,其弟彭年隨著樂聲翩然起舞。

  李龜年於曲聲舞影中唱起了新詩第一句,其弟鶴年則從旁相和。三人從小便生活在一起,兄弟間的默契無人能及,絲毫看不出這是他們只有那麼短促的準備時間。

  三娘挨在李隆基身旁坐著,占了最好的觀賞視野,能把李龜年兄弟三人看得清清楚楚。她聽到李龜年唱起來時便愣住了,一時都認不出這是自己剛才寫的詩,只覺這人的歌喉真是她從來沒見識過的好聽。

  旁人在他面前怕是都不敢開口了。

  一曲畢,滿堂都忍不住喝起彩來。

  三娘也不由跟著高喝幾聲,直至發現李隆基在旁笑睨著她,她才不好意思地坐回位置上當個乖巧的小孩兒。

  李隆基樂道:「看來你覺得自己的詩寫得很不錯?」

  三娘回答:「是他們唱得好!」她只覺得李龜年他們唱得特別好聽,舞也特別好看。三娘滿臉歡喜地說道,「我本來只想請賀學士他們幫我點評一二,沒想到您竟能讓這麼厲害的人把我的詩奏唱出來。您對我真好!」

  李隆基笑道:「你若是寫不出詩來,也是沒這個機會的。」

  他命人再擇些寫得好的詩拿去給李龜年他們唱,一時間場中又熱鬧起來。

  酒過三巡,詩也唱了幾輪,李隆基便先行離席了。

  李隆基一走,三娘便不好再賴在上首,立刻噠噠噠地跑回她祖父身邊。

  可憐郭家祖父熬了大半天,才算摸到三娘的詩稿。

  他想到這詩稿經了那麼多人的手,還在聖人手裡逗留了那麼久,愛不釋手地看了半天后便珍而重之地把它揣好,準備回頭拿去祖宗靈前供起來。

  娘咧,哪家小孩第一次寫詩能出這樣的風頭?

  那可是聖人啊!

  在場這百來號人有幾首詩能呈到御前去?

  那可是李龜年啊!

  李龜年唱過的詩,哪首不是傳遍大江南北?

  若說此前三娘被召入宮問對只是小範圍確定她的「神童」出身,那這次九州池賜宴過後她這個六歲能詩的小神童怕是要天下皆知了。<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