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直到散席後,郭家祖父腳步都還是飄著的。

  雖然他自己寫詩都要找人提前幫忙打個草稿,但這一點都不影響他為孫女的有出息而得瑟不已,並且在心裡頭抒發著最原始的感慨——

  娘咧,娘咧,咱老郭家祖墳真是冒青煙了。

  至於孫女日後會外嫁這種事,郭家祖父一時半會是不會去想的。他孫女才六歲,離嫁人還遠得很,他還可以得意許多年!

  一如郭家祖父所想的那樣,到二月初整個洛陽城便傳遍了關於「咱大唐出了個小神童」的新鮮消息。

  許多人說得繪聲繪色,說小神童六歲能詩,寫的詩連聖人看了都夸好,還當場命李龜年負責奏唱。

  李龜年當初就是在洛陽聲名鵲起的,街頭巷尾都有認得他的人,一聽此事更是討論得如火如荼。

  本來還有人覺得未免有些誇張:就一個小娃娃,還是個女孩兒,能寫出什麼詩來?

  等到有人把詩稿抄送出來,這些聲音就啞火了。

  沒辦法,這詩雖看得出孩童特有的天真,但它真的就是一首非常適合傳唱的好詩,讀來既然不缺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也不失小孩兒的童趣。

  最關鍵的是,它寓意極佳!

  三娘想送走的那些東西誰不想送走?

  要大夥自己寫他們可能寫不出來,但是他們可以背上幾句,明年晦日拿來用啊!即便尋常人家沒有宮廷樂師奏樂,孩童們也能在街頭巷尾拍掌歡唱。

  這詩會以什麼方式傳開是顯而易見的。

  ——嘶,看來這小神童要一詩成名了!

  第37章

  三娘也漸漸曉得自己在洛陽城中變得有名了, 主要體現在她邀賀知章出去遛彎練對句的時候,不時有人向她問好,問她是不是就是那個寫《晦日詩》的郭三娘。

  時人排行是按祖父一輩來論的, 一般還男女分開來算,巧的是她不僅在自家姊妹中排行第三,在堂姊妹中也是排行第三, 對外便該稱「郭三娘」。

  至於《晦日詩》什麼的,也是外頭的人簡略後的詩名,準確點來講應該叫《晦日九州池侍宴應制得寒字》之類的。可惜這詩名實在太長,大夥便把它給縮略成《晦日詩》了。

  三娘被人搭話後興致勃勃地與人聊了起來, 這般溜達了幾日後便從眾人嘴裡知曉坊間到底有什麼樣的傳聞了。

  她如今居然也算是東都小名人!

  不過比起自己小小地出了個名, 三娘還是更在意自己新增的羯鼓興趣課。

  幸運的是,她不用另外找羯鼓老師了, 因為她八叔這個宴飲愛好者恰好擅長此道。雖然肯定比不過李隆基、李龜年他們這些專業人士, 可教三娘已經綽綽有餘。

  三娘閒暇時便在家與她八叔學羯鼓。

  郭家祖父怕他們把御賜的羯鼓給敲壞了,另外給他們買了面羯鼓以及好幾套鼓杖供他們造作。叔侄二人也不嫌棄便宜羯鼓不好, 一個教、一個學, 敲得十分起勁。

  唯一叫三娘比較鬱悶的是她手太短了,力氣也太小了,不能像大人那樣擊打得輕鬆自如。

  她天生就是不服輸的性格,每天早早起來哼哼哈哈地鍛鍊拳腳,盼望著自己能快快長大。都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她一準要比八叔厲害!

  有次李俅拉著李儼來找三娘玩, 瞧見三娘要學羯鼓,便也吵著要學。李儼無法, 也叫人弄了面羯鼓,兄弟倆一起跟著學羯鼓。

  幾個小孩子每天湊一塊玩耍, 幹什麼都覺得很有意思。

  哪怕根本不懂其中章法,也敢興沖沖地展開一場場稀奇古怪的比試,比如比比誰能擊得又久又響。

  下場比試的當然是年紀相仿的三娘和李俅,她們拉著李儼和郭幼明當見證者,掄起鼓杖便較起勁來,紛紛使出平生沒用過的大力氣去擊打,羯鼓聲一下塞一下響。

  兩小娃娃年紀本來就不大,沒一會便激動得兩頰通紅,身上熱乎起來了,手腕也酸麻起來了,可就是誰也不喊停,非要贏過對方不可。

  眾僕從聽得外頭的動靜,也紛紛出來看熱鬧,只見庭中芳樹雜然,枝條上已經長滿了青碧的嫩葉,枝葉間還藏滿蘊著春意的花苞。

  花樹之下,兩個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分據兩邊十分賣力地擊鼓,臉頰都紅撲撲的,眼睛也都晶晶亮亮的,瞧著便可愛之至。

  最終還是李儼怕他們傷了手,命人取來她們愛吃的茶點擺到廊下。

  一聽有好吃的,兩個小的頓時忘記了一較高下的決心,紛紛扔下鼓杖跑過去與李儼一起圍坐在廊下吃吃喝喝。

  有幾隻不怕生的鳥兒在廊外啾啾啾地跳來跳去,仿佛迫不及待地等著他們分些碎屑給它們嘗嘗鮮。

  真是再快活不過的好時光。

  入了二月下旬,忽有來自秦州的急報,說是幾日前秦州地震,州中房舍盡毀,連官吏都壓死了四十餘人,百姓的死傷更是不計其數。

  面對這樣的大災禍,李隆基第一時間遣使前往秦州搞災後撫恤工作,並讓尚書右丞相蕭嵩前去祭祀山川。

  說起來蕭嵩就是和前任宰相韓休御前吵架的倒霉蛋,當初韓休還是他舉薦上來的,結果韓休連他的面子都不給,兩個人經常吵得不可開交,李隆基聽煩了就把他們一起從相位上擼了下去。

  不過蕭嵩不僅官夠高,還和李隆基是親家,他兒子蕭衡娶了新昌公主,所以有這等要事由他出面去主持祭祀還是很正常的。<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