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這種場合有的是人想出頭,哪怕面前擺了筆墨,你著實寫不出來也不是什麼大事。鍾紹京就不打算寫,他命人把他面前的酒滿上,很是隨意地仰頭喝酒,壓根沒把這次應制詩當回事。

  他都是回京養老的人了,還在意那麼多做什麼?要不是覺得這次出來玩應該挺有趣,他估摸著都不會跟過來。

  相比於賀知章、鍾紹京他們這些久居官場的熟手,三娘不管是寫詩還是寫應制詩都是頭一回,所以她壓根沒空管周圍或好奇或探究的目光。

  聽過晦日可以祈禱送走很多不好的東西,為接下來一整年驅邪避災。

  她不曉得這類詩的主題思想大抵都是歌功頌德,只當這是向老天許願的好機會,煞有介事地在心裡列舉想要送走的壞東西。

  她阿耶之所以要離開家很久,就是因為邊關多戰事,所以她最希望能把打仗這種壞事送走,從此天下太平。

  接著她又想到冬日裡那群抄書抄得手都要凍僵的讀書人,又想把那要命的嚴寒送走,大家都不會冷。

  當然了,還有些她個人很不喜歡的東西,比如她特別不愛吃的芹菜,她也是很想送走的,最好永遠不要在她們家餐桌上看見。

  夏天的蚊子也很討厭,不管家裡有多少人在,它們都愛追著她咬,一不小心就是一手的紅包包!她八叔特別壞,說夏天要和她睡一塊,讓蚊子咬她一晚上,換他一夜安眠。

  太可惡了,要是能把它們全部送走就好了!

  她仔細數了半天,覺得壞東西好多啊,只能挑些最想送走的入詩。至於那些不是特別重要的小問題,她自己努力克服就好。

  三娘拿定了主意,便開始構思全詩。應制詩的寫法她已經從賀知章他們那兒粗學一二,大抵是開頭應當點題,中間幾句得對偶工整,最後再收收尾就好。

  收尾最好還能升華主題。

  比如宋之問、沈佺期被上官婉兒評出高下那一回,宋之問之所以勝出就是因為他收尾那句「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收得餘韻無窮,被稱為是「佳句中的佳句」。

  與之相反的是沈佺期收尾那句「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最終獲得的評價是「累句中的累句」。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啊!

  可見這種命題作文自古以來就是有模子可以參照的,只看有沒有人去總結歸納罷了。

  三娘腦海里倒還沒形成非要按著模子寫的思維,她艱難地把最想送走的東西挑揀出來,誠心誠意地開始寫詩祈禱起來。

  首先當然是告訴老天這裡是何時何地,免得老天不曉得該上哪兒幫忙趕走壞東西。接著就開始用自己這幾個月來的練習成果把壞東西一一列出來,細數自己的一長串晦日心愿。

  這時候就體現出學會用典故的好處了,一件很複雜的事可以濃縮成一個詞。

  像宋之問那句「自有夜珠來」,說的就是漢武帝曾經救過一條大魚,大魚為了報答漢武帝給他送來一雙夜明珠。

  只要善用典故,一句詩里可以塞進非常豐滿的內容!

  三娘既然想好了要寫什麼,下筆便十分流暢了。她每日都有勤勉練字,一手字寫得不能說有多好,但對她這個年紀的小孩來說絕對已經可以夸一聲「不錯」。

  鍾紹京見她思索過後提筆就寫,頗好奇她會寫出什麼詩來。不過想到三娘是第一次正兒八經地寫詩,他也就難得地當了回體貼人,不曾湊過去直接看她寫。

  場中不少目光都落在三娘身上,倘若他當真湊過去看,說不準會有人疑心詩是他在代作的。這種風言風語他壓根不會在意,可誰知道這小孩兒會不會哭鼻子?

  唉,他對這小友可真不錯,泉下那些老友們知道了指不定會從棺材裡跳出來罵他。

  鍾紹京把自己想樂了,又仰頭灌下了滿杯的酒。

  宮宴就是這一點不好,酒杯太小了,喝不盡興!

  鍾紹京難得地耐著性子等到三娘把詩寫完,才挑著眉對她說道:「拿給我看看。」

  即使是想滿足自己好奇心,鍾紹京瞧著依然是那副「看你是我小友的份上我勉為其難給你把把關」的態度。

  三娘與鍾紹京早就熟得不能再熟了,一點都不在意他那態度,見墨跡差不多都幹了便捧過去給鍾紹京看。她也是第一次寫出這麼完整的一首詩,心裡也挺沒底的,想聽聽鍾紹京看法如何。

  旁邊也在等著孫女把詩寫完的郭家祖父:「……」

  瞧你剛才一副只顧著喝酒的態度,結果開口開得比誰都快是怎麼回事?

  鍾可大啊鍾可大,你怎麼說都是個兒孫滿堂的人,怎地還來搶別人家孫女!

  三娘不知道她祖父心裡頭那濃濃的危機感,一心等著聽鍾紹京的點評。

  鍾紹京把詩稿拿過去看了眼,又看了眼,再看了眼,接著便朗笑著招呼賀知章:「老賀,你教出來的小娃娃,你來秤量幾句。」

  鍾紹京說話沒避著旁人,引來不少人注目。

  賀知章本來還擔心三娘會不會因為緊張發揮不好,瞧見鍾紹京這態度便明白了,看來三娘的詩寫得不錯。

  他也笑著接過詩稿讀了起來,越讀眼睛便越亮,只覺這詩全無應制詩的空洞,句句都清雋自然。

  不僅那希望天下無饑寒、無戰事的期盼叫人由衷贊同,那「天公如果還有空我希望可以讓夏日蚊蟲也統統消失」的稚氣結尾讀來更是分外可愛。<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