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娘道:「不行,萬一你無所事事到二十五歲後被抓去從軍,我就二十五年見不到你了!」

  郭幼明好笑地說道:「要抓人去服兵役怎麼都抓不到我們家吧?」

  「以後的事哪裡說得准?」三娘還是一臉愁容。她剛從李泌那裡聽說了,從軍的人比她阿耶更難回家,說不準一去就是二十幾年!

  郭幼明都被她的憂愁給感染了。他也認真琢磨了一會,無奈地說道:「我實在是文不成武不就,估計文試武試都過不了。」

  聽到她八叔這麼說,三娘舉起小小的手爪去摸她八叔腦殼,邊摸還邊寬慰道:「八叔也有長處!八叔特別會交朋友,長安城裡沒有八叔混不進去的宴會!」

  郭幼明聽得面上一紅。

  這小傢伙怎麼把他自吹自擂的話都記得這麼清楚?

  其實今年正月是小月,也就是只有二十九天,算下來並沒有正經的晦日。

  不過李隆基一向是愛熱鬧的,都在路上憋了二十天了,休息兩日後自然想召集群臣一起快快樂樂過個節。

  雖不是什么正經宮宴,大夥還是穿得比較正式,入眼都出都是朱紫之色。像郭家祖父這樣熬了個三品退休的,也堪堪能穿上紫袍來赴宴,剩下的四五品便是紅色了。

  三娘還是小孩子,衣著沒那麼多禁忌,她穿了方便玩耍的衣褲,不過顏色一如既往的花里胡哨,看著就很喜慶。她一到九州池,就被李俅拉去玩兒了。

  郭家祖父都沒反應過來,一個錯眼孫女就從自己手邊消失不見。他只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邊與昔日同僚們閒聊邊與抽空看幾眼自家寶貝孫女那邊。

  三娘已經在溫泉宮那邊登船玩耍過了,得知今兒要乘船泛舟也沒太興奮。

  她與李俅他們玩耍到快開宴,怕祖父一個人坐著太寂寞,便揮別小夥伴跑回祖父身邊坐下。

  唐代處於席地而坐到垂足高坐的轉化時期,尋常官宦人家聚會時大多已經習慣了坐凳子圍坐合食。只不過這時候凳子的叫法各不相同,大抵是按樣式稱為方凳、長凳、月牙几子等等。

  李隆基經常帶群臣出去巡幸各地,路上累了在野外經常沒地方休息,於是命人製作了方便攜帶的「逍遙座」,形制與胡床相似,但重量更輕,不用的時候可以摺疊起來,用的時候展開來坐。

  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是九五之尊,實際上命人隨身扛著摺疊椅子這種釣魚佬裝備!

  作為一個頗具革新意識的皇帝,李隆基到了洛陽便命人擺出長桌方凳方便眾人歡坐宴飲,準備趁著晦日好好地熱鬧一場。

  宮宴上適合大人們坐的方凳對三娘來說有點大了。

  她坐上去試了試,下地把它推得離長桌更近一些;再試了試,又覺得離她祖父有點遠,再下地把它往她祖父那邊挪了挪。

  賀知章見她忙活了半天,樂道:「這麼喜歡挨著你祖父坐?」

  三娘乖巧答道:「離得遠了,我不好和祖父說話。」

  座中就她這麼一個小孩,賀知章開了口,旁人不由也跟著多看她幾眼。

  座中有個叫李林甫的,乃是與皇室連親帶故的宗親,去年設法謀得了黃門侍郎的職位。

  別聽這官職像守門的,實際上乃是個十分要緊的職務,算得上是門下省。

  門下省掌管著朝中各項政令的審議,與皇帝非常親近,大多選擇姿容俱美的官員擔任。

  李林甫腹中學識雖不甚多,長得卻是相貌堂堂,一雙眼睛仿佛天生含情帶笑,叫人覺得他待你萬般親近。

  他入了門下省,既然不用他草擬政策,也不需要他去執行,只需要批覆「可行」或「不可行」就行了,於他而言可謂是如魚得水。

  至於他怎麼知道具體的政策可不可行?

  他私底下認識高力士和武惠妃啊!

  這兩位可是李隆基身邊最親近的人,李隆基有什麼想法他們比誰都清楚,李林甫的做法是甭管別人怎麼想,李隆基的想法最重要。

  反正李林甫每次審議出來的結果都讓李隆基感到滿意至極。

  半來竟真的讓他坐穩了黃門侍郎的位置,且還越來越得李隆基的寵信。

  李林甫打量了三娘幾眼,笑著向郭家祖父夸道:「許久前便聽說郭家出了個小神童,今日才終於見到人了。瞧著果然是個聰慧伶俐的小娃娃啊!」

  三娘聽到有人夸自己,轉頭看了過去,只覺這人待她似乎也沒什麼惡意。

  因著對方是與她祖父說話,她便沒有插嘴,隻眼也不眨地打量回去。

  李林甫今年五十出頭,仍留著一把烏黑的好鬍鬚,相貌確實頗為不凡。

  他對三娘確實沒甚惡意,畢竟他家中也有幾個年歲不等的女兒,平日裡待她們如珠似寶。

  當初長女長到婚嫁年齡,李林甫曾在待客的廳堂那邊開了個暗窗,方便女兒們隔著窗紗觀察來家中做客的權貴子弟,女兒相中哪個便把她嫁給哪個。

  對待與小女兒騰空差不多大的三娘,他還真沒帶上多少朝堂上的算計。

  見三娘直直地朝自己望過來,李林甫笑著對她說道:「我家么女騰空與你年歲相近,偏偏不太愛與家中姊妹玩耍,朋友也不太多,只愛埋頭讀書習字,你若得空可以到我家做客,說不準你們能玩到一塊。」

  三娘一聽有同齡朋友可以交,立刻歡快地答應下來:「好!」<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