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然話趕話講到這兒了,賀知章便讓她提筆寫幾個字給他瞧瞧,好叫他能針對性地指點一二。

  相比自己對著書帖練習,能得到書法名家當面指點自然更容易提升。

  三娘端坐到書案前,凝神提筆、認真書寫。

  負責護送三娘到賀府的郭幼明全程處於呆愣狀態。

  怎麼回事?他小侄女突然就要入宮面試!

  怎麼回事?突然就寫起字來了!

  還有,把《論語》倒背如流是什麼時候的事?為什麼你們直接略過這一點不討論?

  難道五歲背誦《論語》是很尋常的事嗎?

  郭幼明整個人陷入巨大的迷茫之中,完全搞不懂是怎麼回事。

  當然不算太尋常,若是當真那麼尋常,李隆基也不至於提一嘴說要見見三娘了。

  書法教學結束以後,三娘收穫了賀知章針對她的習字進度寫的書帖,同時也感覺有點餓了。

  賀知章便留她們叔侄倆用飯。

  考慮到還要教導三娘覲見禮儀,賀知章還讓人跑了趟郭家,表示今晚留三娘叔侄二人住上一宿。

  沒辦法,過了黃昏坊門就要關了,隨意在坊外逗留是要挨罰的。

  君不見許多文人墨客出城玩,都要緊趕慢趕趕在這一重重的城門與坊門關閉之前回來。

  三娘鮮少在外頭留宿,感覺特別有意思。

  賀家還有好幾個她認得的小夥伴。

  吃飯時幾個小娃娃忍不住湊在一起嘀嘀咕咕,要不是三娘還有臨時加塞的禮儀課要上,她們恨不得當場在來幾輪小兒故事會。

  飯後她們就一塊學禮儀了。

  本來都是些很常見的規矩,幾個小娃娃做起來莫名有些憨態可掬。

  三娘學得很快,到了後頭賀老夫人還讓她給小夥伴們示範。這讓三娘得到了極大的肯定,學得更加起勁,巴巴地等著賀老夫人身邊的嬤嬤能把所有東西都給她教一遍。

  等到禮儀課結束以後,她才感覺自己累得慌,一沾床就睡得老香,一點都沒有別的小孩兒夜裡擇床的毛病。

  第二日一早,三娘就起來跟賀家的小輩們玩耍了。幾日不見,每個人都留心收集了不少值得分享的小故事,圍坐在一起熱鬧得不得了。

  郭幼明這個超齡的大孩子滿臉生無可戀地混在裡面。

  誰來告訴他,為什么小孩子玩耍用的是《論語》令籌,為什麼他解釋不出來的時候這些小傢伙都用「你怎麼這麼笨」的眼神看著他?

  十四歲怎麼了?十四歲就要知道《論語》每句話怎麼解釋嗎?有的人好幾十歲了都還做不到,欺負他一個十四歲的少年郎幹嘛?

  等從一群小傢伙嘴裡聽說了「李泌」這個名字,郭幼明就懂了。

  原來是你啊,李小神童!

  你就是那個據說被許多大人物親熱地稱呼為「小友」的神童李泌嗎?!

  你說你放著好好的神童不當,跑來陪小孩子玩遊戲幹嘛?硬生生拉高了三娘她們對十幾歲少年郎的期待!

  有這個功夫,你繼續去張丞相面前混臉熟不好嗎?

  此時此刻,郭幼明的心情是鬱悶而絕望的,對李泌這傢伙產生了極大的不滿。

  這大抵是自古以來學渣對「別人家孩子」的怨念。

  三娘待在賀家玩耍了半日,才依依不捨地別過她的小夥伴們歸家去。

  回去的路上,郭幼明說道:「到別人家玩就這麼高興,家裡這麼多兄弟姐妹還不夠陪你玩的?」

  三娘說道:「兄弟姐妹是兄弟姐妹,朋友是朋友。「她說完還反將郭幼明一軍,」八叔你不也經常出去找別人玩嗎?」

  郭幼明無言以對。

  別看他比自家小侄女虛長九歲,真要辯論起來他還真辯不過這小娃娃。

  到了家中,郭幼明把當今聖上可能召見三娘的事給郭家祖父講了。

  沒一會兒,全家上下都知道三娘可能要入宮面聖了。這可是比去賀家赴宴還要緊的事,闔家上下都開始忙碌起來,恨不能當場給三娘裁幾身新衣裳。

  倒是王氏不免有些擔憂。她男人不在長安,大事小事都沒人可商量,只能依著舅姑的意思辦。事情涉及到三娘,她心裡有些沒底,不知道這對三娘來說到底是不是好事。

  雖然說她是想讓三娘去人前露露臉、爭取以後能擇個好夫婿,可這臉是不是一下子露過頭了?也不知道三娘能不能受得住。

  為人父母的總是這樣,兒女不管有沒有出息都忍不住要替他們操心。

  等家裡人的熱乎勁都過去了,王氏才拉著三娘再三叮囑她千萬要小心行事,寧可不出彩也不要行差踏錯。

  三娘信心滿滿地道:「我學得可認真了,不會出錯的。」

  王氏還是頗為擔憂地望著她,眼神十分地複雜。她對自己女兒的記性倒是很有信心,學過的東西她一般是不會忘的。

  可就是吧,小孩子說起話來沒那麼多顧忌,很多時候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很難讓她在開口前先權衡利弊。就她這什麼話都敢說的性格,誰知道她在御前會不會說出點什麼忤逆犯上的話?

  王氏說道:「你耶耶在那麼遠的地方,你若出了事他可救不了你。」

  三娘道:「阿晗很乖的,不用阿耶救!」

  既然三娘都這麼保證了,王氏也就沒再多說什麼。

  <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