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即使這樣,蒙哥馬利還是不滿意,他要求的是另一方向上完全偃旗息鼓。9月21日,他在回電中,毫不客氣地說:“我不能苟同我們在戰略方針上是一致的。我想在這個問題上,你一定會要我開誠布公地表示我的看法。我一直主張停止右翼進攻,讓左翼前進。但情況卻是右翼進度已超出給養許可的範圍,致使我們失去機動。”最後,他要挾道:“倘此條件做不到,我們將到不了魯爾。”文末,他的署名是“您十分偉大的朋友蒙蒂”。
艾森豪顯然被激怒了。9月21日,在同巴頓共進午餐中,他稱蒙哥馬利是“一個聰明的狗雜種”。巴頓對此喜不自勝,認為“這頗令人鼓舞”。但很快他就怒不可遏,艾森豪告訴他,已經考慮按蒙哥馬利的想法讓第3集團軍停下來。事後,艾森豪是這樣解釋他這一行為的,他說:“我需要安特衛普,但我不得不依靠蒙蒂。”
9月22日,艾森豪在凡爾賽的最高統帥部召集會議。蒙哥馬利明白他的方案已成眾矢之的,因此藉口阿納姆戰鬥正在緊要關頭,無法脫身,派德·甘岡代表他出席了會議。
善於察顏觀色的德·甘岡很快發現兆頭很好,他立刻向蒙哥馬利報喜,說“會開得很好。艾克百分之百地支持您的計劃,您的突進將為主要行動,後勤供應將全力保障”。德·甘岡這次走了眼,雖然艾森豪表面上停止了巴頓的前進,但他的心思根本沒放在向北推進上,而是默許美國將軍們暗中搞破壞。
在戰略之爭的同時,蒙哥馬利還為了重新取得對地面部隊的指揮權,同艾森豪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蒙哥馬利打出的第一炮是他9月21日寫給比德爾·史密斯的一份書面意見。在意見中,他不加掩飾地說:“我提議,最高統帥把任務交給我,並授予我對美第1集團軍作戰行動的控制權。”
10月10日,蒙哥馬利發出了他第二顆炮彈,這是一份名為《關於西歐戰場指揮問題的一些意見》的備忘錄,其中他以一種故意找彆扭的口氣,重提“單一衝擊”,要求設置單一的地面司令官。他說:“我並不認為我們目前的指揮與控制體制是十分完善的,很可能是一些政治的和民族的考慮使我們不能有一個健全的體制。如果是這樣,我建議我們不妨直言不諱。我們不要裝得一切皆好,而實際上差得很遠。”
艾森豪惱怒了,10月13日,他在回信中,很不客氣地強調指出:
“這裡不再是諾曼第灘頭!”
蒙哥馬利可能意識到自己的態度過於生硬了,10月16日,他發去了一封像是認錯的回信,他說:“我不會再向您提及指揮權的問題。我已經把我的觀點告訴了您,您也把您的回答告訴了我,這個問題到此為止。我和所有我們這裡的人將百分之百服從您的命令。”這份材料末尾,他的署名是“您最忠誠的屬下蒙蒂”。
與艾森豪紙片紛飛的戰鬥暫時告一段落後,蒙哥馬利向他的第21集團軍群下達了一道關於掃清安特衛普航道的命令。這是一道遲來的命令,但終歸還是一道有決定意義的命令,它使安特衛普港從一座死港變成了活港。
由於希特勒早就加強了通往安特衛普港航道的斯海爾德的防禦,結果使西蒙茲和他的加拿大軍面臨的是一場曠日持久、血肉橫飛的戰鬥。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他們同德軍一個堤壩、一個堤壩地展開了爭奪。戰鬥雖然勝利結束了,但傷亡也是慘重的。加拿大第2師同英國第52師共傷亡27633人。若是早些動手,當然不會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美軍戰線上,此時也未閒著。艾森豪雖然曾答應停止美軍的行動,但實際上美軍並未停滯不前,而是繼續在向薩爾方向挺進。結果,美軍的行動嚴重受挫。巴頓開始品嘗蒙哥馬利所飽嘗過的德軍堅固防禦之苦,而霍奇斯則在許特根森林同德軍展開了一場開戰以來最激烈的戰鬥。結果,2.4萬美軍戰死、被俘或失蹤,9000名美軍患了戰壕足病、戰鬥疲勞症和所謂的“呼吸系統病”。美軍這一階段的進攻,後來被美國自己的歷史學家稱之為“基本無成果的戰鬥”,是一場“完全應當避免的行動”。
蒙哥馬利對所發生的一切感到失望。11月29日,他給艾森豪寫去了一封簡略而草率的信,他指出:“我們沒有取得成功,我們在戰略上倒退了。”
艾森豪勃然大怒,他尖刻地回答道,不能苟同蒙哥馬利元帥把“這一偉大戰鬥力量”過去的行動看作是失敗。
兩人之間紛爭再起,這一次竟發展到了羅斯福總統和邱吉爾這一級。羅斯福在給邱吉爾的信中,堅定地支持他的艾克。他說:“我們雙方一致贊同的遼闊戰線戰略正在按計劃實施。”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蒙哥馬利不再表現得那麼咄咄逼人,但將軍們之間的戰爭並沒有就此結束,希特勒在阿登地區的反撲使這場紛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3. 阿登危機
自從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成功後,希特勒狂妄的頭腦里一直就在醞釀一次“拿破崙式”的行動。巴爾克將軍在前線成功地遏制了美軍的進攻,無疑又給他打了一劑強心針。他的“拿破崙式”設想變成了具體的作戰要求,他將要進行一場“悲哀之戰”——向阿登地區的盟軍發起反攻。
艾森豪顯然被激怒了。9月21日,在同巴頓共進午餐中,他稱蒙哥馬利是“一個聰明的狗雜種”。巴頓對此喜不自勝,認為“這頗令人鼓舞”。但很快他就怒不可遏,艾森豪告訴他,已經考慮按蒙哥馬利的想法讓第3集團軍停下來。事後,艾森豪是這樣解釋他這一行為的,他說:“我需要安特衛普,但我不得不依靠蒙蒂。”
9月22日,艾森豪在凡爾賽的最高統帥部召集會議。蒙哥馬利明白他的方案已成眾矢之的,因此藉口阿納姆戰鬥正在緊要關頭,無法脫身,派德·甘岡代表他出席了會議。
善於察顏觀色的德·甘岡很快發現兆頭很好,他立刻向蒙哥馬利報喜,說“會開得很好。艾克百分之百地支持您的計劃,您的突進將為主要行動,後勤供應將全力保障”。德·甘岡這次走了眼,雖然艾森豪表面上停止了巴頓的前進,但他的心思根本沒放在向北推進上,而是默許美國將軍們暗中搞破壞。
在戰略之爭的同時,蒙哥馬利還為了重新取得對地面部隊的指揮權,同艾森豪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蒙哥馬利打出的第一炮是他9月21日寫給比德爾·史密斯的一份書面意見。在意見中,他不加掩飾地說:“我提議,最高統帥把任務交給我,並授予我對美第1集團軍作戰行動的控制權。”
10月10日,蒙哥馬利發出了他第二顆炮彈,這是一份名為《關於西歐戰場指揮問題的一些意見》的備忘錄,其中他以一種故意找彆扭的口氣,重提“單一衝擊”,要求設置單一的地面司令官。他說:“我並不認為我們目前的指揮與控制體制是十分完善的,很可能是一些政治的和民族的考慮使我們不能有一個健全的體制。如果是這樣,我建議我們不妨直言不諱。我們不要裝得一切皆好,而實際上差得很遠。”
艾森豪惱怒了,10月13日,他在回信中,很不客氣地強調指出:
“這裡不再是諾曼第灘頭!”
蒙哥馬利可能意識到自己的態度過於生硬了,10月16日,他發去了一封像是認錯的回信,他說:“我不會再向您提及指揮權的問題。我已經把我的觀點告訴了您,您也把您的回答告訴了我,這個問題到此為止。我和所有我們這裡的人將百分之百服從您的命令。”這份材料末尾,他的署名是“您最忠誠的屬下蒙蒂”。
與艾森豪紙片紛飛的戰鬥暫時告一段落後,蒙哥馬利向他的第21集團軍群下達了一道關於掃清安特衛普航道的命令。這是一道遲來的命令,但終歸還是一道有決定意義的命令,它使安特衛普港從一座死港變成了活港。
由於希特勒早就加強了通往安特衛普港航道的斯海爾德的防禦,結果使西蒙茲和他的加拿大軍面臨的是一場曠日持久、血肉橫飛的戰鬥。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他們同德軍一個堤壩、一個堤壩地展開了爭奪。戰鬥雖然勝利結束了,但傷亡也是慘重的。加拿大第2師同英國第52師共傷亡27633人。若是早些動手,當然不會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美軍戰線上,此時也未閒著。艾森豪雖然曾答應停止美軍的行動,但實際上美軍並未停滯不前,而是繼續在向薩爾方向挺進。結果,美軍的行動嚴重受挫。巴頓開始品嘗蒙哥馬利所飽嘗過的德軍堅固防禦之苦,而霍奇斯則在許特根森林同德軍展開了一場開戰以來最激烈的戰鬥。結果,2.4萬美軍戰死、被俘或失蹤,9000名美軍患了戰壕足病、戰鬥疲勞症和所謂的“呼吸系統病”。美軍這一階段的進攻,後來被美國自己的歷史學家稱之為“基本無成果的戰鬥”,是一場“完全應當避免的行動”。
蒙哥馬利對所發生的一切感到失望。11月29日,他給艾森豪寫去了一封簡略而草率的信,他指出:“我們沒有取得成功,我們在戰略上倒退了。”
艾森豪勃然大怒,他尖刻地回答道,不能苟同蒙哥馬利元帥把“這一偉大戰鬥力量”過去的行動看作是失敗。
兩人之間紛爭再起,這一次竟發展到了羅斯福總統和邱吉爾這一級。羅斯福在給邱吉爾的信中,堅定地支持他的艾克。他說:“我們雙方一致贊同的遼闊戰線戰略正在按計劃實施。”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蒙哥馬利不再表現得那麼咄咄逼人,但將軍們之間的戰爭並沒有就此結束,希特勒在阿登地區的反撲使這場紛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3. 阿登危機
自從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成功後,希特勒狂妄的頭腦里一直就在醞釀一次“拿破崙式”的行動。巴爾克將軍在前線成功地遏制了美軍的進攻,無疑又給他打了一劑強心針。他的“拿破崙式”設想變成了具體的作戰要求,他將要進行一場“悲哀之戰”——向阿登地區的盟軍發起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