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再用孩子的眼光,而是用大人的眼光,看世界其實另一個樣子。這個時候還有哪些國家在鬧,哪些國家在茫然,哪些國家開始收斂料理內事,便就能看出各文明家裡的大人有沒有開始露面。哪些是野孩子,野孩子哪些裝著家裡有大人,哪些茫然無措。在這潮水裡看清楚,等到潮退去收野孩子,去占無主之地。徐平對党項毫不猶豫,懷而卷之。因為那是自己的地,被一群野孩子占了而已,收之即可。對交趾則自然而然不強求,因為那裡本不是他前世時的地,當用自家道理,徐徐化之。對契丹一再試探,就是要看清楚他家裡有沒有大人,叩門而問。有大人看著,是不是跟自己家同樣的大人,是不是其實是一家。

  在西域建佛國,是因為佛雖是胡,卻早已被化為自家。用這自己化了的胡教,去化外胡,再用自家道理去化佛國,對無主之地徐徐而圖。徐平的性情和而緩,不管是內事還是外事,都徐徐而行。和風細雨,雲行雨施,從而平天下。徐徐而平,就只好講道理。

  孩子好玩,好鬥,好到處去串門,這是天性。各自拾起自己的文明記憶,世界就會成為另一個樣子。在這樣的時期,比如漢初,比如唐宋,會留下很多神話志怪的傳說。那是文明記憶覺醒,屬於人民真性情,母親掌管的那一個世界,露出了一點邊角。

  神怪事件增多,對於有的文明來說,就是宗教復興的時刻。而對於中國文明來說,就是神話故事開始繁榮的時候。不要被自己思想里的天條所束縛住,認為那就是假的,那只是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但是各個文明的人都能感受到,不用嘲笑別人,按著自己的心意去活。不想要這樣的精神世界,便快快樂樂地活著,嚮往這樣的世界,就要麼去裝大人,裝得好了就是聖賢。要麼去真性情,感受一下神話世界。

  這個家的大人,不喜歡告訴孩子們要怎麼做,只是要你去學他。只要學得像了,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守道,講理,就是大人告訴後人的。只要講理,造反造到最後要破天地的時候,大人不在家,也能感受到道的存在,還是要去守道,不毀文明。

  文明的痕跡會在人民的語言裡。我們隨口而出的一些話,一下引起人們的共鳴,或者感同身受,或者就是文明的痕跡。這就是查民心,去收集人民常說的話,突然流行起來的民歌,大家都愛看的戲,等等,這些非常重要的原因。人心齊,這些就是真的,等到人心不齊了,就是大人離得遠了,德散了,就成迷信了。兩漢的讖緯,最後成了迷信,後人看著很可笑。其實沒有什麼可笑,因為最早的時候可能那就是真的。

  大人的性格多代表了文明的性格,宋朝這個大人忠厚老實,彬彬有禮,惹急了老實人發火,也特別厲害。這個大人重視教育,喜歡讓自己的孩子裝小大人。所以中國跟其他文明打交道,你學得越像大人,扮演得越是真實,就越成功。人民有真性情,但不要討厭朝廷裝,政權就是在裝大人,跟孩子不一樣。看見朝廷一本正經的樣子,口中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違心的事,人民只要偷偷捂著嘴笑就可以了,裝的人同樣覺得彆扭。過於注重裝大人了,對於人的事情搞得好,對於自然的事情就比較失敗。等到有了真性情,真正認識到政治不過是孩子扮大人,對政治的熱情自然也就散了。大家有人扮大人,有人去認識自然,有人就只是瘋玩,隨各自喜歡。

  這個大人世界是想像出來的,還是真地存在?存而不論,就當是有。也可能只是文明沒有長大,人類用這種想像,讓自己記住自己還是個孩子。等到真地搞清沒有了,這種想像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沒有搞清之前,沒必要強行去下結論。存而不論,信有是一種迷信,不信同樣是一種迷信。人類對於自己,對於自然,還沒有完全搞清,對於自己的文明記憶,就應理智地對一些問題存而不論,而守住自己的文明傳承。宇宙無邊無際,我們才看到了多少呢?自然的道理自家大人沒有告訴,要孩子們自己去探索,等到認清宇宙還有漫長的路要去走。把路走通了,就是留給後人的道。

  家裡的大人不一樣,各個文明對於事情的看法,做事的辦法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大人不許孩子扮自己,只能聽自己的啟示,經不許改。中國文明鼓勵孩子扮大人,自己去找自己的道理。世間其實沒有什麼真經,就是孩子從大人那裡找來的,認識自然和認識自己的道理。其他文明有自己的道理,不同文明不必互相嘲笑、譏諷。不許改的經,一旦見到自家大人了,人家也會改。大人們是真的有還是想像出來的,還是存而不論,精神世界裡是真的有。打交道,打交道,我們的語言裡有許多這種詞,其實是裝大人來的詞。

  大人是神?還是仙?還是別人的佛、魔?還是乾脆就是前世認為的外星人?其實何必去管。大人的世界孩子可以任意想像,隨著自己的心意和認識去扮,去演,管他們到底什麼樣子在做什麼事呢。各文明的人可能是大人們收養的孩子,也可能是親生的。中國文明特別重視祖先傳承,我們就是親生的,大人不在家,好好守住這個文明之家。哪怕大人的世界就是憑空想出來的,那又有什麼關係?總之就是守住家不破罷了。

  大人一怒,天地顫抖。以前扮得太像,演得太真,家長制,一言堂,天地文明成了天下文明,有天而無地,失去了真性情。沒有真性情,對自然的認識落後了,精神生活不豐富。最終孩子也要造家長的反,要去取西經,取能夠有自己真性情的道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