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6頁
「世間為什麼敬重讀書人?不是你讀兩本書就比別人高明了,也不是你學了兩句聖賢的話就了不起了,而是讀書可以找出道理來。人家敬你,你要知道回敬,要把這天下治理得花團錦簇,來報答敬你的天下之民。」
「知道、明德、通理,做官的學問就是這麼簡單,治理天下的學問就是這麼簡單。不懂經商怎麼辦?自有懂經商的人,客客氣氣請過來,向他們請教。你的道理通,人家說的到底對天下有利有害,你自然就會懂。不通道理,就或巫或鬼,朝政就成了小鬼打架,或是巫師鬥法,巫鬼互斗,巫巫鬼鬼打成一團。遇到了不懂的事情,去請教就成了要么小鬼請神上身,要麼巫問天命。百姓看見,就會無所適從,哪來道德?哪來禮儀?」
「天下之人皆是一樣的,沒有人可以規定別人怎麼活,怎麼想。規、法、律,都要按著道理來,百姓認可了,民間自然成禮。想給天下定禮,什麼三綱五常,讓別人看著你定的法則來活,憑什麼?你比別人高明啊!我的道理,就是簡單,當官的做偽君子,百性留真性情。唯其百姓有真性情,偽君子們才能知民心,才能通道理,才能治天下。覺得我的道理不對,等到你總結出道理來,行於天下,可以用你的道理嗎。但不能你沒有道理,裝神弄鬼,扯什麼天條天律來愚弄百姓。」
「為學者欲出仕,當要知道。什麼是這天下的道?天下非一人一家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這就是我們的道。這道要天下人皆知,做官的要牢記於心,時時遵道而行。」
張載和劉敞慢慢有點明白徐平的意思,道是天下人定下來的,不可改。德是天下人的人心,無處可改。理是守天下的,只要在天下人中通,守住天下,誰的道理都可以用。理最要緊的是通,是人民認可,而不是從哪裡弄來什麼天條,不問人民認不認自己來。
張載道:「離京之前,聖上親書『天下為天下人之天下』為大內之額,原來如此。」
「是啊。我稟聖上,不要掛於大內,要掛在學士院和御史台,聖上執意不肯。想來是怕嚇著他們吧,讀書越多,心中舊鬼沒去,倒是多了許多新鬼和天條。」
總有人不通道理,不按道理做事,公私分不清,穿上公服不好好扮演。扮得不像和演得不真,都是公服里套個小鬼,就由御史台這個閻王殿鎮著吧。只要天下的學問,還沒有一理貫之,做官的不是每個人通道理,便就把那些巫鬼都弄到御史台和諫院去。他們的嘴是最厲害的,表現欲是最強的,也是最煩人的,給他們充分發揮的舞台。
天下之道要明明白說出來,讓天下的人都知道,知道這個詞天天說無數遍,不能不知意思不去做啊。明德就是深入人民當中,在人民中學習,在人民中成長,終有一天你會看見天下,明白天下之德。明德,則就知道做事要通天下之理,且學且行。
道和理很簡單,人人皆知,就看明不明,通不通。徐平前世的道小孩都知道,人民共和國,人民當家作主。理是那九個字,為人民服務、造反有理。道理簡單而且明白,當官的把握住這九個字就可以,其他知識都可以問可以學嗎,請人顧問嗎。比如鬧出無數事端的強拆,你為人民服務,人民不同意就造反有理。按照制度該怎麼拆怎麼拆,該怎麼補償怎麼補償,被拆的覺得不滿意,扯個造反的旗子在自己家的屋頂上。寫明白自己為什麼造反,大家來看,覺得你造反有理,大家一起扯旗子。家裡面插著造反的旗,日子該怎麼過怎麼過,不違法不犯罪,正常的社會行為,你又何必管他。等到天下一片反旗,自己也該知道拍拍屁股滾蛋了。官誰都可以當,當膩了就回去做老百姓,只要政事合道理。
公事是公事,私事是私事,政府為人民服務是公事,人民造反有理同樣是公事。公私要分明,不要公私不分,大家都無所適從。公私分明,不管是官還是民,皆兩得其便。政治沒有那麼神聖,也沒有那麼嚴肅,本來就該輕鬆隨便一些。
第105章 各有道理
讀書人都覺得很聰明,比別人明白。其實關於人的學問,到最後就是歸於平淡,學到頭發現自己一點也不比別人知道得多。人與自然,農業、商業、工業諸此種種,經驗都可以積累,懂得多就是懂得多。關於人的學問則不同,是逐漸去除自我意識,從而在心靈上擁抱全體人民的過程,最後就是化為平凡。
每個文明都在通自己的理,都有無數的文化成果,不同的文明可以相互借鑑。當你知道、明德、通理,到世界去遊歷,看別人的書籍,這一個一個文明的果實便如同寶石一般放在那裡。你可以一個一個撿起來,回到自己的天下,豐富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點綴自己文明上方的那一片天空。人民懂道理,事事按道理來,文明就越發璀璨。
文化是無私的,但也是最自私的。你有道理,則別人的一切成果都無私地給予你,你沒有道理,這些成果擺在你的面前,你也不知道哪些是寶石,哪些是砂礫。
從五四運動起大破舊傳統,文化人中巫和鬼的思想一直去不掉,自己的文化也就無法成長。學習洋人的制度、法律、歷史等等關於人的學問,就把一些東西拿回來做天條,自己或者做巫師或者裝大神,就是不肯通道理。道理最大,制度、法律、管理方法,等等一切,都是從屬於道理之下的。有了自己的道理,別人的成果才能為你所用,沒有道理就沒有用處。強行去用,就是做巫師跳大神,歷史已經告訴了後人這是一條絕路。
「知道、明德、通理,做官的學問就是這麼簡單,治理天下的學問就是這麼簡單。不懂經商怎麼辦?自有懂經商的人,客客氣氣請過來,向他們請教。你的道理通,人家說的到底對天下有利有害,你自然就會懂。不通道理,就或巫或鬼,朝政就成了小鬼打架,或是巫師鬥法,巫鬼互斗,巫巫鬼鬼打成一團。遇到了不懂的事情,去請教就成了要么小鬼請神上身,要麼巫問天命。百姓看見,就會無所適從,哪來道德?哪來禮儀?」
「天下之人皆是一樣的,沒有人可以規定別人怎麼活,怎麼想。規、法、律,都要按著道理來,百姓認可了,民間自然成禮。想給天下定禮,什麼三綱五常,讓別人看著你定的法則來活,憑什麼?你比別人高明啊!我的道理,就是簡單,當官的做偽君子,百性留真性情。唯其百姓有真性情,偽君子們才能知民心,才能通道理,才能治天下。覺得我的道理不對,等到你總結出道理來,行於天下,可以用你的道理嗎。但不能你沒有道理,裝神弄鬼,扯什麼天條天律來愚弄百姓。」
「為學者欲出仕,當要知道。什麼是這天下的道?天下非一人一家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這就是我們的道。這道要天下人皆知,做官的要牢記於心,時時遵道而行。」
張載和劉敞慢慢有點明白徐平的意思,道是天下人定下來的,不可改。德是天下人的人心,無處可改。理是守天下的,只要在天下人中通,守住天下,誰的道理都可以用。理最要緊的是通,是人民認可,而不是從哪裡弄來什麼天條,不問人民認不認自己來。
張載道:「離京之前,聖上親書『天下為天下人之天下』為大內之額,原來如此。」
「是啊。我稟聖上,不要掛於大內,要掛在學士院和御史台,聖上執意不肯。想來是怕嚇著他們吧,讀書越多,心中舊鬼沒去,倒是多了許多新鬼和天條。」
總有人不通道理,不按道理做事,公私分不清,穿上公服不好好扮演。扮得不像和演得不真,都是公服里套個小鬼,就由御史台這個閻王殿鎮著吧。只要天下的學問,還沒有一理貫之,做官的不是每個人通道理,便就把那些巫鬼都弄到御史台和諫院去。他們的嘴是最厲害的,表現欲是最強的,也是最煩人的,給他們充分發揮的舞台。
天下之道要明明白說出來,讓天下的人都知道,知道這個詞天天說無數遍,不能不知意思不去做啊。明德就是深入人民當中,在人民中學習,在人民中成長,終有一天你會看見天下,明白天下之德。明德,則就知道做事要通天下之理,且學且行。
道和理很簡單,人人皆知,就看明不明,通不通。徐平前世的道小孩都知道,人民共和國,人民當家作主。理是那九個字,為人民服務、造反有理。道理簡單而且明白,當官的把握住這九個字就可以,其他知識都可以問可以學嗎,請人顧問嗎。比如鬧出無數事端的強拆,你為人民服務,人民不同意就造反有理。按照制度該怎麼拆怎麼拆,該怎麼補償怎麼補償,被拆的覺得不滿意,扯個造反的旗子在自己家的屋頂上。寫明白自己為什麼造反,大家來看,覺得你造反有理,大家一起扯旗子。家裡面插著造反的旗,日子該怎麼過怎麼過,不違法不犯罪,正常的社會行為,你又何必管他。等到天下一片反旗,自己也該知道拍拍屁股滾蛋了。官誰都可以當,當膩了就回去做老百姓,只要政事合道理。
公事是公事,私事是私事,政府為人民服務是公事,人民造反有理同樣是公事。公私要分明,不要公私不分,大家都無所適從。公私分明,不管是官還是民,皆兩得其便。政治沒有那麼神聖,也沒有那麼嚴肅,本來就該輕鬆隨便一些。
第105章 各有道理
讀書人都覺得很聰明,比別人明白。其實關於人的學問,到最後就是歸於平淡,學到頭發現自己一點也不比別人知道得多。人與自然,農業、商業、工業諸此種種,經驗都可以積累,懂得多就是懂得多。關於人的學問則不同,是逐漸去除自我意識,從而在心靈上擁抱全體人民的過程,最後就是化為平凡。
每個文明都在通自己的理,都有無數的文化成果,不同的文明可以相互借鑑。當你知道、明德、通理,到世界去遊歷,看別人的書籍,這一個一個文明的果實便如同寶石一般放在那裡。你可以一個一個撿起來,回到自己的天下,豐富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點綴自己文明上方的那一片天空。人民懂道理,事事按道理來,文明就越發璀璨。
文化是無私的,但也是最自私的。你有道理,則別人的一切成果都無私地給予你,你沒有道理,這些成果擺在你的面前,你也不知道哪些是寶石,哪些是砂礫。
從五四運動起大破舊傳統,文化人中巫和鬼的思想一直去不掉,自己的文化也就無法成長。學習洋人的制度、法律、歷史等等關於人的學問,就把一些東西拿回來做天條,自己或者做巫師或者裝大神,就是不肯通道理。道理最大,制度、法律、管理方法,等等一切,都是從屬於道理之下的。有了自己的道理,別人的成果才能為你所用,沒有道理就沒有用處。強行去用,就是做巫師跳大神,歷史已經告訴了後人這是一條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