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後棄船乘車馬,到達麗江、大理等地,在那裡休整了幾個月後,皇帝往西到蜀中,在成都呆了一段時間後,往西越過大雪山,到了偏僻的西山,然後進入雪域高原,前往衛藏。

  經過了象雄道後進入勃律道,在崑崙山下的雪山冰川間穿行,沿信度河南下,進入到了天竺大陸。

  沿信度河一直到阿拉伯海,皇帝乘上遠洋艦隊的船,往西直抵紅海葉門,然後沿著朝廷這些年在紅海南岸的殖民地,一路前往地中海,一直抵達埃及。

  到達埃及的時候,皇帝出巡已經整整五年。

  這五年,羅成遊山玩水,確實不再干涉朝堂的事務。雖然皇帝會定期派人給皇帝送上奏章,很多重大國事皇帝也會請示他。

  但羅成每次看過,都只是在後面回個已閱,甚至到後面,乾脆是連這兩個字也不批,原樣封回。

  雖然皇帝上台後也犯了一些錯誤,但只是些小錯,皇帝終究還是坐穩了江山。

  政事堂和翰林院,包括御史台和樞密院,都已經換上了一批新人,這些是當年東宮裡的官員們,如今經過五年時間,長孫無忌等元老大臣,也或任滿,或年老,都漸漸退出了中樞,很體面的退出。

  嘉文對這些老臣還是很優厚的,任過宰相和大學士的,皆得以國公爵位致仕,每人還破例得了一塊不錯的封地,原有公爵和封地的,也都另有封地和封戶、錢帛增加。

  這五年,也有許多開國功臣們去世。

  老朋友越來越少了。

  太上皇的身體大不如從前,但還算硬朗,五年的巡遊,不但沒讓他的身體變壞,反而好像讓他的身體更好了些。

  在埃及的時候,正碰上阿拉伯人又出兵來爭奪。

  此時的阿拉伯帝國,經歷了先知和四大哈里發時代後,實力強勁,稱霸中亞,波斯薩珊已經徹底滅國,大部份被大食所占,部份併入大秦。

  在四大哈里發之後,原本是以推舉方式推選領袖的大食,最終卻被倭馬亞家族奪得了阿拉伯的統治權,他們依靠當年對敘利亞征服之後成為敘利亞總督的權力,早把敘利亞和大馬士革經營的跟他們家族的私人領地一樣。

  四大哈里發的第三任奧斯曼正是倭馬亞家族的,後來他被刺殺,第四任哈里發卻是倭馬亞家族的仇敵,而倭馬亞家族原本是麥加最古老的十二大家族之一,曾經他們的族長瘋狂反對先知。

  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原本是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的堂侄,領靠著叔父任哈里發時給予的特權,把敘利亞經營成私人領地,這使的第四任哈里發遇刺後,他領靠強大的實力壓制其餘諸派,成功成為新的哈里發。

  但是這位哈里發上位沒多久,卻宣布其子葉齊德為下一任哈里發繼承人,並隨後把大食的首都遷往自己的大本營大馬士革,如此一來,實際上就是把原來首領推舉制,改成了他們倭馬亞家族世襲制。

  因此,如今的大食,也被稱為倭馬亞王朝,因為他們崇尚白色,故也稱白衣大食。

  穆阿維葉上位幾年後,也漸漸穩固了自己的權力,他開始不滿於當年與大秦簽訂的城下之盟,不願意任由大秦把波斯大片富饒的土地占走。

  尤其是當年大食內鬥激烈的時候,大秦聯合羅馬把大食的盟友阿克蘇姆滅亡後,又西進攻占了埃及多個港口地區,到後來,大食甚至不得不撤出埃及地區,埃及最終落到了大秦人的手中。

  哈里發對羅馬人耿耿於懷,亡羅馬之心不死,穩固大權後,便開始組織大軍北上,連續發動了三次對君士坦丁堡的圍攻。

  可惜每一次都敗於羅馬和大秦的聯合艦隊之下。

  大秦風帆快船寶船,配上羅馬人的海上利器希臘火,三次殺的阿拉伯艦隊幾乎全軍盡沒。

  眼看著破君士坦丁堡不行,哈里發穆阿維葉又想再奪回埃及,以斬斷大秦艦隊對羅馬的增援。

  穆阿維葉親自率軍自敘利亞大馬士革南下,遠征埃及。

  恰逢太上皇羅成西巡到了埃及,他當即接過埃及指揮權,徵召各殖民地的民兵、開拓騎士,還有遠洋艦隊、武裝商船等聯合起來。

  在地中海,太上皇指揮的聯合軍大敗大食艦隊,將他們全部焚毀在埃及港口外,隨後太上皇指揮軍隊在陸上也大敗大食軍。

  穆阿維葉倉惶敗退回大馬士革,損失水陸兵馬十餘萬,元氣大傷。

  哈里發被迫派使者向大秦請和。

  天寶六年。

  太上皇和羅馬希拉克略皇帝的孫子君士坦丁二世,還有阿拉伯哈里發穆阿維葉在耶路撒冷舉行會盟。

  在這次會盟上,六十六歲的大秦皇帝完全掌握著會盟的節奏。

  戰敗者穆阿維葉因為對羅馬和大秦的接連征戰失利,其國內的四葉派反對者趁勢大興,為了避免羅馬與大秦反擊,四葉派又起叛亂,於是只能同意太上皇提出的和平協議。

  經過三個月時間的協商,最後由羅成親自草擬的一份新三皇協議出台。

  這份新協議取代了舊的大秦波斯羅馬永久友好協議,大秦和羅馬都承認了大食倭馬亞王朝的地位,但同時,倭馬亞王朝也正式也大秦羅馬締交友好邦交關係,並簽下三國邊界協議。

  這份邊界協議規定了大秦與倭馬亞瓜分波斯,波斯高原和兩河流域歸倭馬亞,但呼羅珊和亞美尼亞歸大秦,裏海南岸地帶以及波斯東面沿阿拉伯海海岸俾路支山區都歸大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