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離開洛陽的時候,沒有萬民夾道相送,也沒有天子率百官出城二十里送別,太上皇不喜歡那樣,若不是皇帝和宰相們堅持,甚至這三千龍驤虎賁騎士團他都不願意帶,他原意帶上個二三百號人就行了。

  太上皇出京時騎了會馬,第二天便換乘了馬車,年紀大了,不比二十多年前那次巡視,現在騎上一天馬,晚上就感覺身體有些吃不消。

  太上皇東行,先去嵩山轉了一圈,當年這裡的大寺少林,如今雖然還在,但是已經算是真正隱世修行,並不接待香客遊人,也沒有那千頃萬畝的寺田和作坊,成千的寺廟淨人也不復存在,如今這裡僅有一百個老少和尚,他們一邊念經修行,一邊耕田種菜、打柴燒炭自給自足。

  山門內沒有了那金碧輝煌的金身銅像,也沒有那些精美的殿宇亭台,可這裡的寧靜卻讓人喜歡。

  太上皇在山上逗留三日,與現任的方丈主持談了少林禪宗的現狀,也聊了聊佛,然後便下山了。

  繼續向東行,出虎牢關,過大運河,沿濟水入山東,駕臨泰山。

  太上皇再次登上泰山,不過這次沒有那封禪時的龐大隊伍,太上皇登上泰山之巔,看了回日出,便下山了。

  往北,到達家鄉章丘,去長白山看了看那邊的功臣林。

  山上遍地的功臣貴族莊園別墅,蔚為大觀。

  家鄉已經沒有多少熟悉的人和物了,這裡已經是大秦六京之一,一個繁華的工商業中心,百姓安穩,工商富足,只是少了過去的那些熟悉的感覺。

  離開老家後,太上皇巡遊了山東半島,然後又沿渤海灣巡遊,經遼西走廊到達遼東半島,再越過鴨綠江,到達朝鮮半島。

  一路緩緩而行,走走停停。

  太上皇最後還越過朝鮮海峽,登陸東瀛列島,去看了看石見銀山、別子銅礦,最後甚至到北方諸島去瞧了瞧那邊歸化的蝦夷人。

  挑了一個不錯的天氣,太上皇乘坐著士信駕來的船,前往了庫頁島,登臨海參崴,最後往東北直抵黑龍江口,到三兒子李哲威的封國轉了一圈,在那裡,羅成也看到了已經來這裡安居了一年多的太妃李秀寧,她的身體還很好,已經適應了這邊的寒冷,一年有七八個月的冬季的日子,她適應了並慢慢的喜歡了。

  在那裡渡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季之後,太上皇終究沒有再往北行,而是開始南返。

  回程經過遼東白山的時候,太上皇登臨山頂天池,在那裡立下碑石。

  從鴨綠江口的大行城再次乘船,駛向青島港。

  當年曾經戰鬥過的大行城,曾經只是一座小軍堡,可如今這裡卻是一座興盛的貿易港口,一條鴨綠江,聯通大海,將無數的商貨輸送往來。

  乘著渤海艦隊的大船,太上皇駛回中原,在青島這座山東大港登陸,隨後巡遊南下,登琅琊山。

  太上皇在琅琊山偶感風寒,便在那裡停留了三個月,期間還組織了一支冒險艦隊,一支十多條船一千多人的遠洋冒險艦隊,太上皇給他們劃了一張較簡單的海圖,讓他們往東一直航行,越過茫茫大東海,去尋找東荒大陸的南陸。

  雖然士信早就從北方的海峽前往了東荒大陸,但從北邊過去到達的是一片冰雪世界的雪原蠻荒,而從北邊往南的探險並不順利,直到如今,也還沒有南下多過多。

  羅成希望這支新的冒險艦隊,可以直接穿過太平洋,抵達南美,在那片富饒的地方,尋找到南方的許多新物種,比如紅薯、土豆、玉米等等,還有西紅柿等等南美作物,這些東西,尤其是那土豆玉米等那是極其重要的。

  為此,太上皇給冒險艦隊賞賜了豐厚的錢帛,並給予了極重的許諾,若是他們能找到這些玉米、土豆等回來,憑每一樣都可以換取一個實封侯爵。

  三月後,太上皇身體恢復,繼續南下巡遊,經過彭城郡,太上皇在行船泗水的時候,組織人到泗水河中打撈周鼎,經過一個多月的打探尋找,居然真的找到了當年秦始皇都不曾撈出的周鼎。

  抵臨廣陵後,太上皇沿大運河繼續南下,直抵餘杭,登會稽山,祭祀大禹,並且刻石。

  在會稽,太上皇遇刺。

  有刺客意圖在太上皇行路途中以私造投石車伏擊,被探路騎士提前發覺,刺客被擒,審問之下發現刺客是一群東瀛海賊,而幕後指揮者是一群東瀛亡國的貴族,他們冒充商人潛入中原,謀劃許久,想要刺殺太上皇。

  這些人膽子很大,可他們想要謀刺太上皇,卻根本不可能成功,雖然好不容易潛入中原,還想辦法預測到了太上皇的路線,但他們那簡易的投石車也根本不可能有機會砸到太上皇的馬車。

  對這些人,羅成倒沒有什麼過於驚懼憤怒的,甚至沒怎麼意外,畢竟他滅國無數,有幾個不死心的亡國者要行刺他也很正常。

  讓騎士把他們交給地方官府後,羅成就往西而行。

  一路往西到達雲夢,巡視了那片荊湖糧倉後,沿湘江南下,到達九嶷山,在九疑山祭祀虞舜。

  祭祀過虞舜後,皇帝車駕過五嶺,到達嶺南,巡遊廣西廣東,又沿海南下,南巡廣南、林邑、扶南、真臘、麗水諸道。

  在瑞光港,皇帝與存孝等封侯們暢飲,還下海用床弩射殺鯊魚和捕捉鯨魚,在那裡渡過了一個不錯的暑假後,皇帝溯麗水河而上,直抵瑞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