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外關於阿拉伯半島,東部的葉門和阿曼都歸大秦,而西面的敘利亞歸倭馬亞。

  但耶路撒冷及其以南之地,歸羅馬。

  紅海南岸之地以及埃及,歸大秦。

  大食人不得再侵犯亞美尼亞和小亞細亞,地中海東海岸諸島也皆歸屬羅馬。

  這份協議對於大食來說,並不友好。但對於屢屢戰敗,而國內又有四葉派趁起叛亂四起的哈里發來說,簽訂這個盟約也是無奈之舉。

  不簽,那麼羅馬與大秦可能就要發起反擊之戰,到時就得面臨東西南北四面夾擊,簽了,那麼大家就能暫時和平,一起做做生意各自恢復下國內安穩。

  其實那位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二世是想勸說羅成一起出兵滅掉倭馬亞的,但最後被羅成拒絕了。

  大食雖敗,可依然還處於強烈的上升通道之中,這個時候若是跟他們全面決戰,對於大秦來說划不來。

  就算滅掉了大食,但最得好處的可能就是羅馬人了。

  所以以打促和,穩定對波斯北邊占領地和紅海、地中海的殖民地,對於羅成和大秦來說,其實就很划算了。

  返回埃及,兒子長卿問羅成,為何不聯手羅馬滅掉大食,然後整個波斯和阿拉伯半島都是大秦的了。

  「別人心不足蛇吞象,其實我大秦早在二十年前,擴張的潛力已經到了極限了,此後雖又征服了不少地方,可已經無法再大量移民漢人過去。而不能大量移民漢人過去,不能移民換種,你知道意味著什麼嗎?那就意味著我們對這些地方的征服,依然只是占領,這裡依然是大量的異族,早晚有一天,他們還是會起來掀桌子造反的,所以我們對於這些新征服之地,只可以當成了資源的掠奪採集地,而不能真正的把他們視為我們的疆土的。我們要做好那樣的準備,一旦這些地方不可控制,就要有隨時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不能讓他們危及到整個帝國,明白嗎?」

  亞美尼亞國王長卿若有所思,「只是將這些地方作為資源產區嗎?」

  「是的,既然無法完全掌握,就得留一手,我們得隨時能夠脫身。當然,有機會的話,我們也可以慢慢的將他變為我們的疆土,比如你的亞美尼亞國,這些年,也已經前後移民不下二十萬人口了吧?」

  「是的。」

  「還是少了一些,海中道現在有五郡之地,占據著外高加索和亞美尼亞高原,人口超過百萬,漢移民才二十萬人,不過占兩成,依然還只是少數。」

  長卿道,「但是我們這些年也搞置換移民,把一些波斯人、阿拉伯人、埃及人等移民到這邊,然後再把原來世代生長在這邊的部落遷移走了大部份。現在真正的原住民,其實也已經不過三成左右了,另外有一半是來自各地的移民,我們漢移民占有總數第二多,已經很可觀了。」

  「確實可觀,但兩成依然不夠,得想辦法加強。中原沒有那麼多人可移了,你們自己得想辦法,比如加強殖民教育,加強漢化速度,兩三代之後,讓那些異族移民只會說漢話,只知禮義倫常,而不要再記的他們的那些傳統他們的那些神。還可以加強各族之間的通婚,比如讓外族女子嫁給我漢家男兒,讓外族男子娶我漢家女子,不管是嫁給漢家還是娶漢家的,他們生下的兒女,一律都將為華夏漢民,從一開始就只能學習漢話學習漢文化,不許學異族語言等等。」

  長卿點頭,他看著父親,突然覺得父親好蒼老了。

  「父親接下來準備去哪?」

  羅成搓了搓臉,「本來還打算航行地中海,前往君士坦丁堡瞧瞧,再順利去法蘭克王國轉轉,再往北行,沿黑海東返,見見突厥老朋友們,再經西域返回中原的。」

  「不過突然沒了興致,埃及這一戰,一時手癢接了指揮權,打贏了,也迫使在食簽訂了和約。但是我觀這些大食人都非良善之輩,他們的那藍教更加厲害,早晚他們還會再起事端的,只不過那些我都管不著了,也許都看不到了。」

  羅馬君士坦丁堡皇帝不想去了,法蘭克王國、保加利亞、阿瓦爾人、斯拉夫人等等,他也懶得去瞧了。

  反正到了地中海這裡,到處都能看到這些羅馬人希臘人蠻族人,這些人相比起大秦來,確實還很落後,有很遠的路要趕。

  在這裡,皇帝也看到了一些其它的東西,比如那些航行於紅海、地中海的大秦商船,不僅僅是商人,也有許多野心之輩,那些沿海的殖民地,也並沒有完全遵照朝廷的法度規矩,這裡很野蠻,也就野蠻的發展著。

  如今這些殖民地的實力還不算強,但二十年後五十年後一百年後呢?到時這些殖民地只怕就不再會理會朝廷中央的管束了。

  將來到底是出現殖民地叛亂獨立,還是其它什麼的,羅成也管不著了。

  這些,也許並不完全是壞事吧。

  起碼華夏走出來了,不再局限在中原那個圈子裡,而且現在還是走在時代的前面,引領風騷。

  從中原到南海,從關內到西域,從高原到天竺,從中南半島到崑崙海中群島,再到紅海地中海的殖民地,華夏人的腳步已經越走越遠,遍地開花,到處紮根。

  不管是崑崙海那些蠻荒的群島,還是北莽或東荒那片未開化的大陸,又或是中亞那爭鬥數千年的古戰場,諸夏都降臨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