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準備了這些年,早就已經準備妥了。

  若不是皇帝出巡五年,只怕早就已經平了江東。

  至於掛帥的人是太子,他們更是贊成。

  太子的仁厚穩重,是深得宰輔們喜歡的,這五年來,皇帝不在京,太子監國攝政,在京輔政的一眾宰輔們感覺是從未有過的輕鬆,這位皇太子對他們十分信任,從不胡亂干涉插手。

  這樣的監國攝政在位,他們這些宰輔執政真的是輕鬆順暢,比皇帝在時還要順暢。

  現在讓太子去摘個熟透了的桃子,積累點威望名聲,這是好事,大家舉雙手雙腳贊成。

  本來早幾年,有一些流言,說是李貴妃所出的吳王和長孫賢妃所出的晉王聰慧,類似皇帝,深得皇帝寵愛,有易儲的可能等等,但這幾年,太子的表現,已經使的他的儲位十分穩固,並沒有人再去胡思亂想什麼儲君之爭了。

  誰也爭不過太子嘉文,除非太子突然死了,可太子高大威武,騎射刀槍皆都不錯,才十六歲的太子殿下怎麼可能會突然死了?

  他既不肥胖,也沒有什麼舊疾頑症。

  會議結束,皇帝派羽林郎將杜如晦抬回家,並讓太子隨後帶御醫和藥品慰問。

  只是當天晚上,杜家便派人往洛陽府送信,杜如晦在家中含笑而逝。

  第二天一早,皇帝下詔,為杜如晦輟朝三日,追贈司空,諡號為成。長子杜構襲國公爵位,並分封其次子杜荷,以及兩個庶子分別降一大等和降兩大等推恩分封,杜荷賜封侯爵,其餘二庶子賜封伯爵,皆在杜如晦之實封地推恩劃分封地。

  皇帝還特選公主賜婚給杜構,以其為駙馬都尉,保證杜如晦死後家族也依然不衰。

  不久,皇帝詔令長孫無忌拜尚書左僕射,加平章事銜,入政事堂為相。同日,皇帝下詔封長孫賢妃所生之晉王為黑龍王,在關外東北黑龍江口,封地八百里,敕建黑龍王國。

  稍晚,皇帝又賜封李貴妃所出之吳王恪為瑞麗國王,封地在雲南高黎共山以西,那加山以東,墨脫大雪山以南,驃國湯彭山以北的廣闊地區,同樣封地八百里。

  兩位原本極受皇帝寵愛,傳言能改立為儲的皇子突然被分封到極北的黑龍河口,以及極西南的瑞麗江畔,這無疑是向天下人都宣告了皇帝對太子嘉文儲君之位的穩固之心。

  太子掛帥南征,兩位親王卻被一南一北遠封,一切塵埃落定,再無餘地。

  第1474章 金陵

  江東,金陵。

  沈法興面色鐵青。

  世子沈綸則面色灰敗的立在他面前。

  一道道的敗訊如雪片一樣呈來。

  掌控江東已有十年的沈法興,本以為江東朝廷雖不能北上爭奪中原,可割據江東一隅還是能夠穩固的。

  可誰知,秦皇羅成巡邊五年,一回到洛陽,就在開元十三年的正旦大朝會上頒下平江東之詔,歷數江東藩的不臣罪證,然後詔太子掛帥,點名將出征。

  朝廷還將沈法興送入洛陽的世子沈倫送回了江東,令其勸告沈法興投降。皇帝這個時候敢把沈倫送回來,自然已經是吃定了江東。

  秦軍的攻勢非常之迅速。

  太子嘉文掛帥南征,迅速抵達江陵對岸的廣陵建立了大元帥行營。

  緊接著,秦軍大將、太子的義兄闞棱便率先渡過長江攻打沈軍,憑著強悍的寶船和兇猛的神機炮,先鋒闞棱當天便奪下了江東重鎮京口。

  沈法興的長史蔣元超兵敗,一戰敗於京口,再戰又敗於庱亭,這一次他沒能再逃走,其部被圍住,蔣元超突圍之時,被闞棱一箭射死,其部盡降。

  京口一失,對於沈法興來說,長江防線也就宣告失守,江陵城再無安全可言。

  「趕緊收拾一下,我們走。」

  「去哪?」

  沈倫問。

  在洛陽為質十年,沈倫這個江東世子其實對於江東鎮早就沒有信心,中原呆的越久,他越發認識到中原與江東的巨大差距。說實在的,要不是皇帝沒想著要早點平南,江東鎮早就沒了。

  朝中隨便挑幾員上將,點一二支精銳,都能平滅江東。

  「父親,要不投降吧。」

  沈倫再次勸道,他剛回到金陵時,就已經向父親陳明了秦之強大,希望父親能夠投降。可沈法興不甘心,苦心經營十年,他去帝號再去王號,接受朝廷之冊封,成為大秦的江東節度使,當一個郡公,都已經是最後的底線了。

  若讓他交出江東去洛陽,他不甘心。

  他本以為,憑長江防線,再有他十年的經營,江東怎麼也能抵擋一下的,誰知道,大將蔣元超連一天都沒有守住,長江防線就失守了,京口重鎮也丟了。

  金陵已經失了門戶。

  「回吳郡。」

  沈法興咬咬牙,還是不甘心就此投降。

  吳郡是沈法的祖地,當年他就是在吳地稱王的,只是後來移都金陵,現在形勢不妙,他便打算先回吳郡,暫避秦軍鋒芒。

  「父親,我們打不過朝廷的。」

  「現在投降,父親仍不失封侯也。」

  「我江東沈氏,亦可保全。」

  可再怎麼說,也無法讓沈法興就此認輸。

  沈倫在洛陽呆了十年,對於朝廷已經有了很深的認同感,但沈法興作為隋朝的太守,大業末起兵,如今的這地盤了是他百戰取得,豈能隨便送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