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如今,江東沿海,除了大陸,海上諸島基本上已經全都落入到了大秦的手裡,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都兵不血刃的拿到了手。

  圍繞著江東藩,海陸江河,朝廷部署了數重圍困。

  只要皇帝一聲令下,可保證三個月內就完全收復江東。

  現在樞密院不僅有三個月收復江東的信心,而且民部等各部門也有把握,一旦開戰和戰後,完全有能力善後,接管所有的江東各郡縣百姓,就算出現難民也不怕。

  哪怕是把整個江東打空了打廢了,朝廷也有足夠的實力立馬再重建一個江東道。

  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就待皇帝的命令了。

  「嘉文,朕打算讓你掛帥,負責指揮征討江東,你可願往?」

  羅成望著已經跟自己幾乎一樣高的嫡長子道。

  太子倒是有些意外。

  「兒臣,兒臣從未統過兵,也未打過仗。」

  「朕知道,但你這些年也一直有在羽林宮隨羽林郎受訓,也學習了弓馬刀槍,學習了排兵布陣、戰術戰略。」皇帝起身,拍了拍太子,「去吧,紙上談兵終究不夠,有機會也要實戰練習的。」

  「兒臣領命!」太子興奮的允命。

  第1473章 塵埃落定

  皇帝回京後的第一次宣政殿御前會議。

  宰輔齊聚一堂。

  五年,皇帝滄桑了也更成熟了,而不少五年沒見的宰輔們也有不少老邁了。房謀杜斷的房玄齡老了許多,添了不少白頭髮,而杜如晦更是咳嗽不斷,已經病的很嚴重了。

  他已經病休了差不多一年多,這次御前會議,掙扎著要求來參加。對他來說,自知時日已經無多,只是想再參加一次御前會議,跟皇帝好好交待一下這幾年的任務。

  張須陀已經徹底的引退,以太傅的榮銜告老還鄉,接任的樞密使宋老生也在一年多前退休了,接替宋老生的是徐世績。副樞密使周德威已經轉任了兵部尚書拜相,原兵部尚書秦瓊,因為任滿,所以改任門下右侍郎,加太子少保,兼任洛陽講武堂校長。

  宰相、吏部尚書屈突通老邁致仕,門下左侍郎侯莫陳也因在相位上呆了多年,如今主動請去出鎮地方,現在是西京留守、關內道布政使、京兆尹。

  宰輔們也開始任期正常化,一任三年,最多連續兩任,任滿一般就要調他職。年紀到了的直接致仕,不到年紀的則多是會改為其餘五京的鎮守大員。

  「尚書左僕射、敕封撫遠國國公杜如晦到!」

  一聲唱喝。

  由八名羽林一起抬著一座小輦直入宣政殿台階。

  皇帝起身,出殿相迎。

  杜如晦形容枯槁,雙目已經渾濁。

  這位名相此時還不到五十歲,看到皇帝出迎,他掙扎著想要下輦。

  羅成快步迎上前,扶住了他。

  「杜相。」

  「陛下!」杜如晦緊緊抓著皇帝的手,「陛下終於回京了,老臣一直盼著陛下能夠早日回京,陛下一日不在京,則帝國一天不穩。」

  羅成早就不止一次的問詢藥王關於杜如晦的病,就算是藥王對杜的病也是回天無力,這是不治之症,偏他又不肯放下工作休養,使的病勢越發難以延緩。

  如今已經是油盡燈枯了。

  就算是天下之主,能讓羅馬皇帝和波斯皇帝低頭的大秦皇帝,可羅成也一樣沒有辦法讓杜如晦的病疾去除。

  「聖人,如今四海歸附,是時候削平江東藩了。」杜如晦一邊說著,還一邊拿出了一道奏表,是他對於朝廷削平江東藩的建議,洋洋數萬言,裡面有詳細的方略。

  「朕扶你入殿!」

  宣政殿會議,少了一些面孔,也多了幾張面孔。

  「朕此次出巡天下,走過許多地方,也看到了許多情況,大秦的江山富麗,漢家的百姓勤勞,總的來說,如今是一片欣欣向榮的,但也還只是剛起步。許多地方的百姓還沒有溫飽,尤其是邊疆的百姓,特別是那些新歸附入籍的原蠻夷之民,他們還很愚昧,沒有開化,朝廷有責任讓他們歸化、溫飽。當然,總的來說,如今天下安定,百姓的日子比過去好了十萬八千倍,大家都有個光明的前景,生活日子都很有奔頭,在我們的西面,波斯和羅馬兩大帝國,還在進行著數百年來的恩怨大戰,殺的難解難分,他們的百姓日子苦不堪言,水深火熱,甚至因為戰爭流離失所,許多百姓背負著沉重的苛稅,朝不飽夕,未來一片黯淡,相比之下,朕對我們的日子還是比較欣慰的。」

  「當然,也一直有許多人上言,說在我華夏腹心,在江東,還有許多百姓現在生活越過越差,他們也是我漢家子民,也是我炎黃子孫,朕有責任。」

  「朕已經決定,新年過後,由太子掛帥,統兵征討江東藩,削除割據,讓江東的百姓也過上好日子。」

  不住咳嗽的杜如晦帶頭拿玉笏拍擊掌心。

  「太子仁厚又穩重,若由太子掛帥平江東,則是江東百姓之福也。」

  徐世績、秦瓊、程咬金一干大將也都贊成太子掛帥,這幾年太子監國攝政的表現,是他們看在眼裡的。

  「詔,拜太子嘉文為兵馬大元帥,以徐世績為行軍長史、李靖為行軍司馬,秦瓊為行軍副帥,程咬金為行軍先鋒,闞棱、王雄誕、西門君儀為行軍總管。」

  一眾宰輔們對此詔令,十分欣喜,沒有一個反對的,其實這些年,大家一直都在為平江東做準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