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是他這麼輕易就認輸,那當年他在隋末爭霸的時候,多少次兵敗,多少次惶惶,早就投降了,哪又有如今的他。

  「孩兒願意留守金陵。」

  沈倫不願意去吳郡。

  沈法興瞧了瞧兒子,有些猶豫,最後還是點頭,「若是勢不可為,你便率軍南撤,到吳郡來。」

  沈法興家族號稱江東望族,同宗就有幾千家,他當年以太守之職乘勢起兵,百戰而據有江東,擁兵十餘萬。

  割據江東十年,也是比較安穩的十年,可十年的安定,卻也讓江東兵馬戰力嚴重衰弱,尤其是近些年,中原朝廷全面發展對外貿易,海上貿易也就成了重要一環,江東郡擁有漫長東海岸線,朝廷與江東鎮達成了許多貿易協定。

  江東的金陵、餘杭、寧波、永嘉、建安等都成為了繁華的商港,江東鎮的那些官員士族豪強都忙著經商貿易,連軍隊也搞起了軍隊回易,趁機走私。

  江東的百姓們,更是大量種植桑樹、棉花等,江東鎮許多大港甚至都得依靠進口糧食,本來富庶的江東,居然糧食無法自給,皆因貿易大興,江東百姓把大量糧田改種桑棉茶等,甚至許多江東百姓都進了作坊做工。

  表面的繁華之下,其實是江東鎮的巨大危機。

  一個連糧食都無法自足,依靠著朝廷海上貿易而維持表面興旺的藩鎮,一旦與朝廷交惡,必然就將被卡脖子。

  甚至他們的軍隊十年不打仗,整天忙著搞走私,其實已經嚴重的腐敗衰弱,不堪能戰了。

  這就是蔣元超率領的號稱江東精銳的節度衙兵,憑藉長江天險,卻依然還是守不住京口重鎮,一天就敗亡的根本。

  沈法興率領金陵城中的官將南逃,剛走過毗陵,結果就傳來一個巨大的壞消息。

  自請留守金陵的嫡長子沈倫,居然立馬就向闞棱投降了。

  還是沈倫派人跑到京口主動請降,然後引秦軍入金陵城的。

  沈法興給沈倫留了兩萬兵馬。

  結果沈倫一天都沒有替他堅守,直接降秦了。

  知道這個消息,沈法興差點氣的吐血,他甚至有些後怕,若是沈倫直接來個兵變,把他生擒然後獻給秦軍,更糟。

  可不管怎麼說,金陵再丟失,那整個江東郡就是真正的門戶大開了。

  江南防線,徹底崩潰。

  沈法興不敢再留毗陵,連夜奔走吳郡。

  半路上,又一個壞消息送到。

  流球太守、東海艦隊提督程名振分兵多路攻打建安郡各縣,建安駐軍、地方官員,皆不戰而降。

  江東鎮東南門戶建安又沒了。

  建安雖然窮,可地勢險要,甚至沈法興的計劃里,一旦吳郡也守不住,就要退到建安去,那邊山林密布,道路難行,可做最後希望。

  可誰知,現在居然被程名振直接就給奪了。

  「那些該死的傢伙!」

  憤怒萬分的沈法興叫罵著,過了一會,冷靜下來後,他也慢慢能明白建安發生了什麼事情,建安很窮很山,可也有沿海的優良港口。

  尤其是這幾年朝廷設立東海艦隊,然後以剿海賊之後把建安沿海諸島都占去,並開始在島上建立貿易點後,他知道建安變化很大,貿易增加,建安許多地方的豪強們都因此發了財。

  而他們也繞不過建安的地方官員和駐軍將領們,不過江東不比朝廷,建安郡地方官員和駐軍,其實都是當年隋末時起兵的地方豪強大戶們,後來被沈法江收編,這些地方豪強們這些年對沈法興倒也表現的很忠心,可暗裡也沒少跟朝廷眉來眼去。

  很明顯,如今朝廷一發兵,這些傢伙便倒向了朝廷。

  「狗日的!」

  沈法興大罵,這種事情在朝廷那邊絕對不可能發生的,沒有哪個地方豪強可以做到這點。他沈法興早前當然也意識到這種情況的隱患,可是他領靠的也是江東豪強們的支持才能割據一方,他根本無法也不可能去對付這些人。

  第1475章 最後一個反王

  現在,終於償到苦果了。

  緊接著的連日南逃中,沈法興又聽到許多壞消息。

  秦軍先鋒大將王雄誕自淮南同安出兵,渡江攻入江東宣城郡。

  西門君儀自江西出兵,向東攻入東陽,占領金華。

  秦軍四路一起攻入江東,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各地就紛紛投降。

  夜晚。

  樞密使、天策上將軍徐世績親率長江艦隊精銳,從海上入松江,直抵太湖。他率部在運河邊伏擊沈法興。

  沈法興部被突襲,大敗。

  數萬人投降。

  沈法興的妻妾兒女等也盡落秦軍之手,唯沈法興在親衛的拼死護衛下,變換衣裝,僅百餘人逃出。

  江東鎮吳郡太守聞人遂安在城中聽聞沈法興到來。

  「使君,機不可失啊。」一名手下勸說他。

  「可沈公待我不薄,當初我僅是一太湖水賊爾。」

  ……

  沈法興沒有直接進吳郡城,他擔心聞人遂安,是以先派人了個悄悄的入城找聞人遂安送信,讓他親自來迎接。

  可等來等去,卻只等到了聞人遂安的手下將軍葉孝辨。

  葉說太守正在城中準備接風洗塵的酒宴。

  沈法興很狼狽,可作為亂世里走出來的梟雄,他也很謹慎,目光更是老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