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現在,朝廷要直接冊封各級封爵,連騎士都要直接授封,所有各級的封爵和騎士們,全都是直接效忠於天子。

  他這個瀚海郡公,除了他兒子任縣令的那個縣,其餘非本部的八縣,不論是封侯還是騎士或部民,都不再直屬他的控制了。

  「郡公對於北海北邊那些叢林裡的北莽蠻部應當也有些聯繫的吧?」

  菩薩道,「跟幾個部落有些聯繫,不過也不算熟。」

  「沒事,還要麻煩郡公派人帶路,帶朝廷的人過去宣示大秦天威,勸諸部歸化,對於願意歸附者,朝廷也是願意授爵封賞的。」

  菩薩點了點頭,「好的,我這就安排。」

  他現在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的忍讓策略是否對的了,照這麼下去,這漠北哪還將有他的一席之地,就算是瀚海郡,只怕也會很快被鳩占鵲巢反客為主了。

  自己這算是請狼入室了。

  兩千大秦府兵已經開始在山谷里搭建營地,城池一時還修不起,但營寨必須馬上立起來,先立臨時營地,等回頭還要加固,直到山城建好。

  在此之前,兩千府兵,並不會分兵。

  「郡公,請到營中休息,郡城建好前,也就只能請郡公跟我們一樣在這簡陋的營中為聖人辦差了。」王胖子笑著說道。

  菩薩默不作聲的點點頭,心裡明白過來,看來這王胖子和劉都尉是暫時不想讓他離開這秦營回部落去了。

  第1469章 五年巡邊

  開元十二年冬。

  開元神武聖文天皇帝的車駕緩緩駛入洛陽城正門,歷經五年的皇帝出巡在劃了一個巨大的圈後終於又回到了洛陽。

  五年前,皇帝車駕也從此門出,前往泰山封禪,繼而往東出蓬萊入旅順,巡視關外,再北上會盟靺鞨、奚、契、室韋、鐵勒等諸侯,然後又沿著長城一路向西,經邊塞九關,慰問戍衛守邊將士,看望屯田移民百姓,皇帝的車駕經范陽、大同、到榆林、五原再到靈武,又往西經武威、張掖,直出玉門關到達安西、北庭,最後車駕甚至一直到了河中,經鹹海到裏海,直抵伏爾加河畔。

  西突厥統葉護可汗割草三百里出迎。

  皇帝帶著一支二十萬人的軍團,抵達伏爾加河畔,這讓統葉護震驚萬分,皇帝這二十萬大軍,還僅有六萬秦軍,另有安西北庭河中大夏四道的諸藩國軍十四萬。

  沿途諸國紛紛為皇帝修道參天至尊大道,大秦四道的文武們也是趕建了無數烽墩、驛站、軍堡。

  統葉護在裏海北岸向大秦天子膝行跪拜。

  皇帝則在諸藩臣面前,冊封統葉護為突厥可汗、伏爾加國公,可薩葉護則被冊封為高加索郡公。

  在曾經縱橫中原北方草原大漠南北的突厥被中原一次次擊敗後,統葉護終於帶著殘餘的十幾萬帳突厥子民向中原天子臣服,皇帝也讓突厥得以存留。

  甚至還讓統葉護成為了整個突厥的可汗,但是如今的突厥只剩下了在裏海畔伏爾加河流域、頓河流域、高加索一帶地區的地盤了。

  裏海東海岸以東,儘是大秦的疆土,再沒有突厥的份,就算是西域的原突厥諸部,兩廂十設,留下來的這些部落,現在也都不能再舉著突厥的旗號,他們全都成為大秦的分封諸侯,各自打起自己的部落旗號,全都緊密團結在大秦紅旗之下,向聖天子效忠。

  統葉護得到大秦天子的冊封,也終於能不用再時刻提心弔膽,怕大秦再殺過來,他們的臣服,換來的是能有一個安穩的新家,不再受戰爭的威脅。

  統葉護將女兒送入秦宮,兒子送到皇帝身邊為侍衛,每年朝天子進貢物,接受儒家進入突厥傳播儒教。

  新的突厥也同意大秦將在其境開闢絲路,並如河中大夏諸藩國一樣,允許絲路二十里內,皆為大秦直轄,大秦可築烽墩、修驛站,設要塞軍堡,駐巡路騎兵,移罪犯屯田。

  這些條件全都勒記石上,刻立碑文,永為盟約。

  而相對的,大秦天子也向天盟誓,只要突厥一天不背叛大秦,則大秦一天不會對突厥用兵,突厥永為大秦之諸侯藩國,統葉護和可薩這一個公國和一個郡國,將世代沿續,代代得到大秦天子的冊封,大秦且有保護兩諸侯的義務。

  若兩國受到外敵之入侵,大秦有出兵救援之義務。

  盟約勒石銘記,統葉護終於也鬆了口氣,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忠誠,他直接拿出了一萬匹馬,十萬隻羊作為對天子的第一次進貢,並送出了突厥貴族們家的一千名女兒和三千個突厥貴族子弟,一千突厥貴族之女將由皇帝帶回中原,賜婚給宗室和諸侯們,三千子弟則將加入大秦軍隊,成為皇帝的侍衛,或為皇帝戍衛邊疆。

  原本皇帝親率二十萬大軍前來,若統葉護不肯臣服,終究免不了一場大戰。而今,大戰消彌,於是裏海畔氣氛一片歡樂。

  甚至隨皇帝前來的那些中原商人、粟特商人們,都爭相拿出各種商貨,與突厥人交易。

  在伏爾加河盟誓後,統葉護又親自牽頭,促成了羅馬皇帝希拉克略前來與大秦皇帝會盟。

  這次會盟,大秦皇帝羅成最終與羅馬皇帝希拉克略在高加索西北的黑海東岸正式會面。

  羅馬此時與波斯的戰爭已經達到了白熱化,雙方各拉上盟友,在生死決戰。

  羅馬因為先前大秦皇帝突然率大軍西來,使的重要的盟友突厥不得不回兵防禦,讓他在高加索這一戰場,形勢危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