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皇帝與突厥達成了宗臣關係,雖然這對羅馬長遠來說,不是什麼好事,畢竟羅馬還是希望突厥成為他們的鐵桿盟友,並成為隔絕實力越來越強勁不斷西擴大秦的緩衝帶。

  可現在火燒眉頭,他也就顧不得其它了。

  甚至最終突厥統葉護向秦天子稱臣,這裡面還有羅馬主動勸說的作用在,羅馬希望統葉護能夠儘快與秦天子達成盟約,以便能夠儘快的率領突厥軍團回到高加索戰場,為他分擔波斯大軍的壓力,以牽制波斯部份兵馬。

  希拉克略不顧戰局緊張,親自趕到高加索來會盟大秦天子。

  他希望大秦天子能夠帶著他西來的二十萬軍團,加入討伐波斯的戰爭中,若是羅馬能夠率此二十萬大軍加入戰爭,再有突厥十萬大軍,則波斯必敗。

  只不過皇帝卻笑著拒絕了。

  在長達十天的會盟中,大秦皇帝談的最多的是大秦與羅馬友好條約,對於羅馬,大秦強調會加強絲路北線,過去絲路經河中過鹹海然後一直北走到羅馬,這條線是千難萬難,也很少走的。

  而現在,大秦搞定了突厥後,願意花大力氣,加強開拓這條絲路。

  大秦只願意通過絲路向羅馬提供更多的商貨,包括他們需要的一些軍事物資,卻不會直接出兵。

  最終,希拉克略也只能無奈的同意了羅成的提議。

  大秦與羅馬在高加索簽訂了兩皇盟約,也稱為高加索條約,條約正式以兩國皇帝的名義簽署,劃定了兩國的邊境,大秦的邊界直抵黑海。兩國將黑海從中劃界,東半邊歸大秦,西半邊歸羅馬,而北面的亞速海完全劃歸大秦。

  當然,實際上,黑海東面到裏海東岸這廣闊的地區,實際上是劃在大秦帝國下的藩屬諸侯伏爾加公國和高加索郡國之內。但兩國現在都是大秦的諸侯國,故此這些地方自然也是在大秦疆域之內。

  羅馬皇帝最終從羅馬這裡得到的,是皇帝允許統葉護的伏爾加公國和可薩的高加索郡國出兵協助羅馬。

  另一方面,就是大秦增加了一筆給羅馬的巨額軍事貸款,這筆錢用於增加向大秦的軍用物資的採購。

  再一個,就是大秦承諾加強絲路北線,加強與羅馬的貿易量。

  最後,希拉克略離去的時候,把自己帶來的羅馬公主留下了,他主動提議,兩國聯姻,以加強聯盟。

  皇帝娶了希拉克略的女兒,於是名義上兩國就成了親戚之國了。

  第1470章 三皇盟約

  當大秦皇帝與羅馬皇帝在高加索達成了兩皇盟約後,波斯皇帝坐不住了。眼看著波斯聯盟趁著羅馬內亂,奪取了羅馬大量的土地,現在羅馬居然跟大秦達成了這麼重要的盟約。

  十萬突厥騎兵將隨時從高加索一線殺過來,直接就能威脅到波斯的都城泰西封。

  尤其是大秦與羅馬達成的貿易協議,將會讓羅馬現在嚴重的經濟危機鬆緩過來,波斯將難以再繼續卡著羅馬的脖子了。

  庫思佬的使者一批又一批的趕去求見大秦皇帝,一次又一次的攜帶重禮前來。不過在會盟期間,皇帝並沒有怎麼理睬他們。

  直到盟約達成後,皇帝才正式接見了波斯皇帝的使者。

  一番充滿東方風情的宴席款待之後,皇帝提出願意與波斯皇帝會盟。

  會盟的地點,皇帝選在了條支(喀布爾)。

  這是大秦大夏道重要的一座城池,也是絲路上的重鎮,貿易大城。位於大夏道的中東部,處於興都庫什山的南麓,條支河谷。

  這裡是連接中亞和南亞的絲路必經之路,往東是興都庫什山的開伯爾山口,這是通往南亞天竺大陸最重要的山谷通道。

  山口東面的烏丈那、健陀羅、固失蜜等國占據著勃律國南面肥沃的信度河流域,並直抵天竺海。

  曾經的貴霜、厭達都曾經兵過開伯爾山口,征戰信度河流域,搶奪這片肥沃的土地。

  故此雖然大夏大半處於高原,多是山地、戈壁沙漠等,但這是一塊極重要的戰略要地,不僅往東可通天竺大陸,而且往西正是波斯。

  皇帝選擇到此會盟,有很深的用意。

  與羅馬皇帝會盟,締結了高加索條約,而與波斯皇帝會盟,也是要締結一個正式的邊界協議。

  皇帝從高加索東返,回到鹹海畔在火尋城休息了段時間後,不再走來時的藥殺水路線,而是改走鹹海另一條匯入大河烏滸水,往西巡視康國、石國、曹國等國,對於河中昭武諸胡國王,皇帝頒詔冊封。

  詔封安國為安息郡,封其國王為安息侯,東安國為木鹿郡,封其國王為木鹿侯。

  詔封何國王為貴霜侯,以其地置貴霜郡。

  米國王為南謐侯,其地置南謐郡。康國王為康居侯,其地置康居郡。

  西曹國王為瑟底痕侯,其地為瑟底痕郡,小史國王封那色波侯,其地置那色波郡。

  史國王封伎沙侯,其地置伎沙郡。

  石國王封大宛侯,其地置大宛郡,拔汗那國王封休偱侯,其地置休偱郡。

  皇帝以千泉山以南,蔥嶺以西,烏滸水以北之地,置為河中道。

  在河中道,皇帝詔封十八侯,置十八郡,其中朝廷正郡三,諸侯郡十五。

  三郡分別為拓折郡(塔什干),真珠郡(費爾干納),薩末健郡(撒馬爾罕),這三郡所處之地都是在河中道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最肥沃的山谷盆地和綠洲,三正郡控扼要地,品字相連,同時還監視著河中實力最強的康國等幾個諸侯藩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