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成希望在自己的手裡,完成大秦的這輪開國之初的擴張,等完成這輪擴張後,羅成就打算開始收攏拳頭,專心於內治,讓天下更趨於安穩,讓嘉文能夠繼承一個更安寧的天下。

  所以現在他對於奴隸也這麼上心,就是不想把這麼複雜的問題,留到以後。

  「我們驅使驢馬拉磨,也知道要在驢頭上掛束草,這就是要給人希望,奴隸是人,更複雜,所以我們擬定製度的時候便越發的要謹慎,我們不僅得看到現在,還得看到五十年一百年以後。若是朝廷沒有一個合理的制度,那麼如今帝國上千萬的奴隸,早晚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問題,甚至可能葬送大秦天下。」

  「父皇,不可能吧?」

  「只要是人,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一切皆有可能。想想看,如今大秦天下,總共人口多少了?」

  太子如今也開始學習政務,對此倒是知道,「據民部年初的奏章,如今天下戶籍共一千二百餘萬戶,口八千一百餘萬。」

  「嗯,記的不錯,那麼這八千餘萬口中,有多少奴隸?」

  「一千二百餘萬奴隸。」

  「除了這一千二百餘萬奴隸,還有許多新歸籍的蠻夷胡狄,也有不下千萬。」羅成跟太子分析,「八千萬人口,奴隸就占了一千二百萬,新歸附入籍的蠻夷又有千萬,這就是說,其實大秦八千萬人口中,奴隸就占了一成半,新入籍蠻夷也占了一成多,加起來就是占了近三成。」

  「十個人里,有三個人不是奴隸就是蠻夷,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可是朝廷需要奴隸,做工、伺候、耕地、挖礦等都要奴隸。」

  羅成點頭,「正因如此,所以朝廷沒有禁止奴隸,可也不能無視這隱藏的風險。所以朝廷需要從制度上來保證消化這些隱患,父皇現在想到的辦法,就是給這些奴隸一些希望,能夠慢慢的消化掉這些問題,而不是任由問題不斷的發酵變大。」

  立法保護奴隸不受虐待殺害,立法保護他們的基本工錢,保護其基本的生存條件,甚至立法承諾奴隸第三代可為自由僱工身份,自由僱傭第三代能直接獲得良民身份入籍,這些,都是要疏通消化奴隸制度帶來的隱患,避免奴隸矛盾最後引爆。

  三代又三代,羅成相信這些在中原生活數代的奴隸後人們,終究還是能夠融入華夏的,未來有希望,生活有基本保障,那麼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奴隸們反抗的可能性。

  這樣一來,不斷有奴隸脫離這個身份,融入漢民族中,再有新奴隸不斷的進入大秦,也不怕了。

  第1396章 不虧

  離開滎陽前往泰山,其實不論是走黃河還是走濟水,水道都更快捷與舒適。但皇帝還是堅持沿著濟水的官道陸路前進,甚至堅持一路騎馬。每到一處,也並不入城休息,甚至路上經過好幾處楊廣修的行宮,也都沒有去住。

  濟水作為四瀆之一,發源於太行,主流都在山東,不過其流量與他四瀆之名不符。好在朝廷這幾年對濟水很重視,特意疏通拓寬了河道,還引流增量使的濟水成為了山東境內一條重要的運河道。

  大一統的時候,運河便是最聚財的地方,運河兩岸,遍布商埠碼頭,許多城池因為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市集經濟繁榮,使的原來的城池已經無法容納那麼多百姓,原來城中坊中的市也容納不了現在的商業發展。

  於是乎,運河邊上的許多城池,都在城牆外,又規劃建起了許多新的房屋,容納了更多的居民,甚至有許多作坊、倉庫也跟著建起,為了保護這些城牆之外的百姓和房屋作坊等,因為發展過快,官府甚至都無力馬上在這些居民區外再圈建起城牆來,只能簡單的修了一圈土牆,然後建起幾座城門。

  沿河的城池,不論大小,幾乎無一例外,如今都打破了過去坊市的格局,城裡的坊牆拆了,改成了街市。連著現在外郭城的新區,也都是沿路兩邊設市。

  甚至不少大點的城市,已經開始有了夜市,從白天到黑夜,夜不閉市,晚不關城,官府只是加強了巡守力度,卻已經不再實行宵禁。

  官道之上,商民絡繹不絕,羅成仿佛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清明上河圖的感覺。

  天下安定了,百姓日子也安穩了。

  朝廷通過遷移百姓,和嚴格的限田政策,使的中原的自耕農大量增加,平均一戶人家,五六口子人,差不多都有百畝田地,這就意味著只要不是遇到災荒,那麼一年辛苦下來,日子絕對還是能夠溫飽甚至有些富餘的。

  百姓手裡有了富餘,便總忍不住還想生活過的更有滋味一些。

  手裡攢點錢,便想修修房子,或是買點大牲畜,又或逢年過節,總會想著買點布料做身新衣服,又或是打點酒買點肉改善下生活。

  人們已經不僅僅是再滿足於一天能有兩頓飯吃,也不會有兩頓飯吃就不管幹稀都滿足的時候了,有飯吃了,甚至能一天三頓了,那麼就還想著飯桌上能有兩個菜碗,甚至一旬也想著能吃兩頓葷。

  菜里也想添加醬醋多放點油鹽。

  身上的衣服也想著能夠體面一些。

  各地推行免費小學堂教育,雖然只是免費讀三年初小,但是大家也願意把孩子送去開開眼,雖說不收學費,可也還得給老師送點束脩,也得給孩子買些紙筆墨硯,但大家都願意咬咬牙送兒子去開開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