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成不屑的道,「既然學習我中原,可為何卻還要出兵聯合百濟反秦?」

  「出兵反秦,是蘇我馬子的意思,此前他就數次派兵渡海進攻新羅,意圖逼迫新羅稱臣進貢。」

  不管怎麼說,如今的局勢就是百濟兵變叛軍扶立王子扶餘隆為新王,而倭國在執政蘇我馬子的強勢干涉下,不顧推古女皇和攝政聖德太子的反對,集結了兩萬五千兵馬準備北上攻秦。

  「新羅呢?」皇帝關心的問。

  「回陛下,新羅暫時還沒有動靜。」

  羅成看著面前的海東三國地圖。

  「既然倭人曾經數次出兵新羅,那麼新羅和倭國就是大敵,如今倭國和百濟聯盟叛秦,我們可以把新羅拉過來。」

  「陛下,雖然百濟聯倭反秦,可朝廷只要出兵,必能滅掉二賊,何必拉攏新羅?」

  「朝廷要滅二藩當然容易,但問題是朝廷現在不可能集中全力跑到半島上去打這樣一場大戰,朕現在沒這個精力,也沒這個餘力。拉上新羅,以夷制夷,這樣朝廷不需要再額外增兵半島,也足以應對那邊局勢了,說不定還能藉機把三國實力都削弱一番。若是能拉著新羅把百濟一舉滅了,就更好了。」

  「這樣,派人去跟姓金的新羅王說,讓新羅出兵協助平叛,待滅掉百濟和倭國後,倭國歸新羅,百濟歸大秦。」

  「陛下,只怕新羅人不會同意吧,滅倭國並不易。」

  「那就許諾攻滅百濟後,大秦和新羅兩家各取一半。」

  第1121章 劫掠許可證

  百濟和倭國作為大秦冊封的藩屬國,如今的形為妥妥就是叛亂。對於這種叛亂行為,自然不能容忍。

  早朝上,無數大臣提出要出兵討伐。

  可皇帝卻僅僅是在朝會上頒詔,授封徐世績為海東道行軍大總管,負責聯合新羅軍以及靺鞨藩屬軍征討百濟和倭人叛亂和高句麗餘孽。

  許多人不解,認為朝廷完全可以多派兵,甚至派上十萬大軍也並不是不行。畢竟如今不比去年西北大戰的時候,十萬人馬還是可以抽調的。

  但皇帝卻拒絕了這些奏請。

  下朝後,來請安的皇太子也向皇帝提出疑惑。

  「國家大事,在祀與戎。但凡只要是戰場,就沒有小事。軍隊是一把利劍,每次出鞘都很危險,而且成本也很高。不到危急時候,不要輕易拔出這把劍。劍一出鞘,必見血方能回。」

  對於朝廷來說,打仗還得先考慮計算。

  得計算用兵成本。

  「嘉文,你知道百濟和倭國在哪嗎?」

  「知道,在海東。」

  「那你知道,距離大秦有多遠?若是從中原調兵過去打仗,行軍路線怎麼走,後勤軍械糧草得從哪裡發運?路上要多少時間,得耗費多少?那邊的氣候如何,將士們是否能適應?還有出動一軍萬餘人,得多少民夫供應,得多少錢糧耗費,得多少賞賜撫恤?」

  這下嘉文答不上來了,他只知道百濟在高句麗故地之南,是在安東道帶方郡的南邊,與大秦的東萊半島隔海相望。

  「孫子兵法,開篇就是關於計算的,而不是計謀的。你要知道,百濟距離中原太遠了,從中原發十個兵過去,還不如當地徵召一個兵。因此若是我們能夠利用新羅一萬兵馬,實際上遠超過我們從中原派過去十萬軍隊的效果。」

  「新羅兵這麼能打嗎?一萬抵秦軍十萬?」

  「論能打,十萬新羅兵也未必能抵的上我們一萬精銳秦軍,但是戰爭還得考慮後勤等等因素,這裡面的學問太大了。而且朕要用新羅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海東這個地區,主要就是我大秦和百濟、新羅、倭三國,還有就是北方的靺鞨諸部。

  靺鞨諸部可暫時忽略不計,在朝鮮半島,尤其是南部地區,其實我們大秦的實力是最弱的,雖有中原為依靠,但鞭長莫及。

  若是我們獨自出兵平叛,讓新羅人在旁邊坐山觀虎鬥,那最後我們可能就要被他撿桃子,所以我們必須把他們也拉下水,這樣四國大戰,誰也別想坐視,誰也別想撿便宜。」

  大秦雖強大,但自立國打到現在,一直沒停過。

  四面八方,皆有敵人,更兼還有江南三藩未靖,因此羅成不可能這個時候發全力去打百濟和倭國,只能是局部戰役。

  弓箭引而不發之時,才是最具威脅之時,當箭射出去的時候,威脅也就不存在了。

  對於羅成來說,他得始終保持有強大的戰力在手,以應對各種情況,而不是輕易的就把刀劍砍出去,砍出去容易,要收回來就難了。

  「只派徐世績將軍能行嗎?為何不派三皇伯和四皇伯還有六皇叔、二皇叔祖他們呢?」

  羅成呵呵一笑。

  存孝嗣業士信還有羅藝,個頂個的能打,但對於如今的朝廷來說,這幾位宗室王,是最後的核威懾力量,是皇家的壓箱底功夫,不到關鍵時候不會輕易使出。

  「嘉文啊,你記住今天父皇跟你說的話,皇家宗室,是朝廷最可信的力量,但也是最需要防範小心的力量,非到不得已之時,不要輕易讓皇族宗室擔任要職,更不能讓他們輕易統領大軍。」

  「為何?」

  「容易危及江山社稷。」羅成拍了拍嘉文的腦袋道,雖然當初盡奪諸王官職兵權,是在羅成病重之時宰相們做的決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