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不是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十分精明能幹,韜光養晦,騙過宇文護,最後找機會除掉了大意的宇文護,宇文泰在九泉之下都是死不瞑目的。

  屈通突道,「當年宇文護隨宇文泰征討天下時,那也是忠心耿耿的,可後來宇文泰那般信任他,臨終託孤,可他卻三年立三帝殺三帝,權力面前,可沒有親情可言的,尤其是天家。」

  他言外之意,羅存孝固然是皇帝的親兄弟,也戰功赫赫,但誰能保證他不會是下一個宇文護?

  「不僅是不能讓存孝回來,就是在關外的士信,也應當政事堂下令,免去其軍職,調其回京,最好是直接給他實授封地,讓他儘快就藩之國,以免生後患。」

  「趙王就沒有必要了吧,趙王的墩厚可是人盡皆知啊。」

  「只是以防萬一,如今是非常之時,必須得提防宗室,絕不可讓他們手握軍政大權,最好是讓他們儘快就封,這樣宗室諸王在外,也可屏藩朝廷。若是朝中有一日出了權臣奸相,宗室諸王也可號令起兵清君側。」

  魏徵被屈突通這話說的不由的一臉尷尬。

  說什麼奸相權臣,什麼清君側,他們在座的都是宰相,真要出奸相權臣也只有他們啊,哪有這樣說自己人的。

  不過他倒也不得不承認,屈突通的這番話,確實是老成持重之言。

  皇帝在的時候,他再怎麼信任眾兄弟,再怎麼授封他們官職,讓他們統兵執政,都沒有關係,因為不論是嗣業還是存孝,他們再厲害,也無法超過皇帝。

  有皇帝在一天,就能死死壓住他們一天。

  可萬一皇帝不在了,這事就不好說了。

  大秦宗室雖少,可羅嗣業、羅存孝、羅士信、羅藝,這四王就足夠頂半邊天了,個頂個的了得厲害,誰也不敢輕視大意。

  至於羅繼祖羅承宗羅壽等幾位宗室,雖說沒什麼威望,但也得一視同仁,否則也在嗣業他們那交待不過去。

  皇帝一天不能清醒過來,那幾位威名赫赫的宗氏王,就一天威脅著年幼的皇太子,威脅著朝廷的安穩。

  「還有長孫無忌,他是長孫昭儀的兄長,也是梁王的舅父,這個時候,得小心謹慎,可暫時將他調離洛陽府尹這個重要的位置。」

  大敵當前,幾位宰相也是操碎了心。

  既要防外敵,又還得提防內部。

  這種時候,隨便哪裡出點問題,都將是天崩地裂的大事。

  「讓單雄信回長安,他是皇太子舅父。」魏徵道,「至於河西,可交由程咬金坐鎮,再由裴行儼和薛萬徹、牛進達協助,給河西再增兵十萬,有十五萬人應當可守住無憂。」

  「至於隴右一線,還是由秦瓊坐鎮主持,再讓尉遲恭、來整為副將,給他再增兵十萬。」

  第983章 腦中風

  事急從權。

  皇帝昏迷不醒,太子又還未至,這個時候,政事堂的六位宰相做出的決定,便是代天子攝國政。

  「詔授秦瓊為隴右道行軍大總管,以尉遲恭、來整為行軍總管,統領隴右諸郡兵馬。」

  「詔授程咬金為河西道行軍大總管,以裴行儼、薛萬徹、牛進達為行軍總管,統領河西諸郡兵馬。」

  「詔授單雄信為西京行營總管。」

  隨著這幾道最新授命的,是朝廷下令,全面徵召河朔關隴,河南河東巴漢湖北諸地兵馬增援西北。

  並令劍南、巴漢兩道全面加強戒備,以防吐蕃西羌入侵。

  等樞密使張須陀和兵部尚書衛文升趕回長安的時候,這個時候政事堂已經完成了部署。

  河西一線,集結十五萬兵馬。隴右一線,集結十五萬兵馬。

  而在關中長安,又集結十萬禁軍內軍。

  為防江南三藩趁機作亂,朝廷又令淮南、河南、巴漢一線,並嶺南諸道,全面戒備。

  可以說,整個大秦的戰爭機器已經拉到了極限。

  兩位老帥一回來,都是不敢置信。

  「之前不是說控制戰爭規模,打一場有限的小規模防禦反擊戰嗎,不是說好不超過十萬兵馬,為何現在搞這麼大陣仗?」

  「陛下呢?」

  魏徵苦笑著把兩位前來面聖的老相公拉過來,「有件事情之前不便告訴你,怕路上泄露消息,因此才急急讓你們回來,陛下出事了,昏迷好多天了,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張須陀一愣。

  「胡說,陛下年紀輕輕,身強體壯,怎麼可能?我這老頭子渾身傷病累累都沒事,陛下能有什麼事?」

  「請兩位相公隨我們去兩儀殿見陛下吧。」

  兩儀殿中。

  孫思邈正在施針。

  皇帝的身上插滿了銀針,銀晃晃的細銀針搖搖晃晃,看著就嚇人。而那位英武的年輕皇帝,此時卻雙眼緊閉。

  「陛下,張老相公和衛老相公回來了。」

  但皇帝對於內侍的稟報充耳不聞。

  張須陀遲疑著上前,他低下頭仔細看著皇帝,輕聲呼喚。

  「士誠?」

  「五郎?」

  可任張須陀如何呼喚,皇帝一點反應都沒有。

  魏徵上前,「孫老神仙,陛下身體如何了?」

  孫思邈對圍過來的一眾宰相絲毫不在意,依然在施針,他手法嫻熟,下針準確,輕輕的捻動銀針,一根長長的銀針便沒入大半,卻不會有絲毫出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