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說當今天下相面之術誰最強,當然是袁天罡。

  可若說當今天下觀星象誰最厲害,還得是李淳風。

  王知遠猶豫了一下。

  要知道,這年頭,星象並不是誰都可以亂觀亂研究的,朝廷專門設立了太史局,有專門的官員負責研究天文星象曆法,但研究的結果只報告給皇帝。

  一般人若是亂研究星象,敢隨便對人說我昨夜夜觀星象,如何如何,搞不好就是個死罪。

  皇帝是天子,天象,也便顯得神秘至極,隨便解讀天象,那還了得,那是皇帝才有的權力。

  王知遠深為道士,當然除了煉丹也是會研究天象的,但研究歸研究,找李淳風一起研究,可能就犯忌。

  不過王知遠確實很想知道,為何會有這種他都看不懂的天象。

  他前往拜訪留在洛陽沒隨駕的太常博士李淳風。

  見面之後,聊了一會。

  李淳風道,「此乃陰陽之卦也,上則,用九,見群龍無首。下則,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蒼龍七星宿即將來臨,陰陽之爭引發激烈的戰爭。」

  「龍戰死於荒灘,血流三萬里!」

  王知遠聽到從李淳風嘴裡吐出的這些玄之又神的話,不由的大驚失色。

  這位護國天師,都不由的暗暗心驚。

  不管這些話里究竟隱藏著何等玄機,可戰爭、流血,都無不預兆著可能會有一場大凶之危,而且必然是兵危。

  聯想起皇帝御駕西征,朝廷徵發大軍於河隴大戰,莫非這些預兆是指這件事情。當年楊廣發百萬軍東征高句麗,結果三征後就亡國了,難道說當今天子……

  「李道友,河隴戰事難道有意外不成?」

  李淳風告訴王知遠,「剛傳到洛陽的消息,說西突厥發兵增兵二十萬,吐蕃發兵十萬,戰爭已經再次升級了。」

  第982章 生變於肘腋之下

  西突厥發兵二十萬,吐蕃發兵十萬,都要進入吐谷渾,為慕容恪復國。

  他們無意於大秦帝國的強硬警告,仍然一意孤行,不但沒有化解干戈之意,反而叫囂著要讓秦國退出河西,退到隴山以東。

  面對著這樣的囂張態度,就算如今皇帝腦出血昏迷在長安太極宮裡,可政事堂的宰相們也絕不甘心退讓妥協。

  此前曾提出過議和的陳叔達,現在也已經跟侯莫陳等宰相一起統一了口徑,決定先打了再說。

  「勝利不是談出來的,尊重也不是談出來的,那是打出來的。」十足鷹派的中書侍郎侯莫陳乂如此道。

  出鎮在外的樞密使張須陀和兵部尚書衛文升正在返回長安的途中,而中書侍郎房玄齡、尚書左僕射杜如晦兩位宰相,則正從洛陽秘密護送著皇太子趕來長安的路上。

  去接兩位宰相和皇太子的,是尚書右僕射王子明以及左神威上將軍張亮,他們帶著四千神威軍輕騎,疾馳回洛陽,迎接皇太子來長安。

  與此同時,長安的政事堂中,剩下的六位宰相正暫時代替皇帝執政。

  「向河西增派十萬兵馬,由衛相掛帥如何?」翰林院承旨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溫彥博道。

  「衛相年紀太大了,只怕身體吃不消,我看當選一員大將軍前往統帥河西戰事。」侯莫陳提議。

  「麗江王存孝還在山南,不如派人傳令,讓他掛帥統兵,鎮守河西?」溫彥博道。

  結果他的這一提議立即遭受到了老相公屈突通的反對,「糊塗,現在是什麼時候,陛下病重,雖有藥王神針醫治,可皇帝一時半會也恢復不了,甚至能不能醒來都還未知。這種時候,更不得讓宗室掌握軍政大權。」

  讓存孝去河西坐鎮,擁兵十幾萬,若是皇帝能醒來還好,萬一皇帝醒不來,到時皇太子來長安即位,如果羅存孝有什麼野心,怎麼辦?

  他手握十幾萬大軍,一旦反叛,後果不堪想像。

  尤其是存孝又是員猛將,還是皇帝的兄弟,他若反叛,可不比一般將軍反叛,說不定還真會有許多人支持他,畢竟太子還太年幼了。

  兄終弟及的事情,也不是沒有的,國難立長君,這也是常有之事。

  屈突通也是七十多歲的老相國,他對於權力爭奪這事還是比較看的清楚的,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我以為,不但不能讓存孝去河西統兵,甚至朝廷還要給他下道命令,讓他加緊時間,趕緊到雲南麗江封地就藩,並且無旨意,不得輕離封地。還要給麗江王國的親軍將領下密令,一旦存孝有什麼異動,可立即捉拿,先軟禁起來再說,這種關頭,不能讓他們有機會做亂。」

  「不至於吧?」

  「有什麼不至於的,以防萬一。難道諸位不記得當年西魏宇文泰死後,宇文護之事?」

  宇文護字薩保,本是宇文泰的侄子。

  早年跟隨著宇文泰東征西戰,屢立戰功,官至驃騎大將軍。

  宇文泰病逝之前,臨終將權力移交給宇文護,讓他接掌西魏國政,輔佐自己的兒子。宇文護後來迫使西魏恭帝禪位於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建立了北周。

  也因此封大司馬,進爵晉國公。

  可是此後宇文護專權擅政,三年內連殺宇文泰三個兒子,立三帝殺三帝,後來還殺了八柱國的趙貴、獨孤信,總攬朝政,領左右十二軍,權傾朝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