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施針順利,一個月應當就能化血去淤、通經順絡。不過這一個月內,要嚴禁讓病人情緒激動,否則可能導致腦後再出血。」

  一個月是關鍵期,但一個月後,也最好是再靜養一年左右,這一年內不要有情緒刺激,不要過於勞累,以靜心休養為主,輔以適當鍛鍊。

  此外,就算沒有癱瘓,一般腦出血後,手腳都會有些損傷,因此要做康復訓練,重新鍛鍊手腳能力。

  「就算完全康復之後,也不得大意,據我以前的研究發現,腦內出血,就算恢復後,也極易復發,且致死致殘率會大大提升。」

  「還有,以後要儘量避免情緒過於起伏激動,並且要避免過於勞累和劇烈運動,再一個,要飲食清淡為主,少大魚大肉。」

  孫思邈不厭其煩的一條條交待,宰相們全都認真的聆聽,並牢牢記在心裡。

  第981章 龍戰於野血玄黃

  洛陽。

  茅山上清宗王知遠道士夜觀星象,發現紫微星東移,見熒惑守心,將心璀璨,可帝星暗淡,不由大驚失色。

  這位道家南天師派分支上清宗掌門人,開山建派,自立一教,在江南很有名聲。不久前,皇帝詔令頒下,封他為護國天師,茅山上清教也被尊為了護國大教。

  上清宗的聲名一下傳於四方,不僅壓住了南天師教正傳的龍虎山正一教,甚至也把北方天師教壓下去了。

  就連北魏以來,在北方聲勢日盛的終南山樓觀道也被壓了一頭。

  當年隋明帝楊廣曾向王知遠執弟子禮,可就算如此,南天師都也比不過樓觀道。誰也想不到,隋末大亂,樓觀道全力支持關中李淵,可沒兩年李淵兵敗身死,樓觀道也不由的地位尷尬。

  接到旨意之後,王知遠騎牛下山,帶著數位弟子一路北上。

  不料,剛到洛陽城,結果就看到紫微東移,帝星暗淡,偏偏又將星璀璨。

  「師父,難道說國將大亂?」

  帝星暗淡,將星璀璨,難道不應當是指有大將可能要叛亂,甚至可能取而代之?

  王知遠一時也迷惑不解,不知為何會有這樣的星象,要知道當年他就不肯接受楊廣的封賞,後來還離開楊廣,遠走江南開山立教,便是推算出楊廣帝星暗淡,大隋國運衰弱,知楊隋國不長久,於是便離開了。

  如今肯出山受封,也是之前觀看天象,推演出羅成武運正隆,大秦國運昌盛。

  哪知,剛走到洛陽,結果就又遇到這樣的奇怪天象。

  「為師一時也算不出來,真是奇怪啊。」

  「師父,之前袁天罡來茅山拜訪之時,不是曾說他在洛陽遠遠望見過皇帝面相,他觀皇帝面相,是貴不可言,命里長壽嗎?」

  王知遠也懂相面之術,但若說到相面,當今天下最有名的還當屬於袁天罡,袁天罡在隋朝時做過縣令,後來棄官遊走江湖,據說凡是經他相過的人,就沒有不準的。

  當初袁天罡到洛陽,無數名士貴族來找他算卦看相,就連杜淹和王珪也都去求見他,杜淹是京兆杜氏子弟,而王珪是太原王氏子弟,都是天下第一等的士族門閥嫡出。

  據說當時兩人故意隱藏身份,只扮作普通讀書人。

  結果袁天罡對杜淹說,「你的鼻子左側飽滿分明,臉盤寬闊,以後必定文章顯貴而名揚天下。」

  後來,果然杜淹不久後就升為侍御史,而到了本朝,更是高升為御史大夫,加同門下平章事,成為大秦政事堂宰相。

  就連王珪,也進入了翰林院,成為儲相。

  袁天罡去茅山拜訪王知遠時,便說過當今天子羅成的命相,極貴且是長壽之相。

  可現在星象又這般奇怪。

  「師父,我們還要去長安嗎?」

  王知遠拿出龜殼,又占了一卦。

  可根本看不出什麼來,連占幾卦都是如此,於是他只得收起龜殼,「當今天子之命運,完全隱於迷霧之中,根本無法探究,罷,真龍天子非我等凡人可窺命運。」

  想了想,「既然來了,那就還是去一趟長安吧。」

  「師父,你為何不去拜訪一下李淳風呢?」

  李淳風精通天文、曆法、數學,是第一個給風定級分等級的牛人。

  他的父親曾是隋朝的地方縣衙小吏,後棄官為道士,很有學問,號黃冠子,還曾為《老子》注釋,撰方志圖十卷,作天文大象賦等。

  李淳風自小被稱為神童,在其父的影響小,也是小小年紀就博覽群書,尤其鍾情於天文地理道家陰陽學說。

  大業七年,年方九歲的李淳風就遠赴南坨山靜雲觀拜至元道長為師,論輩份,他應當是袁天罡的師侄。

  不過兩人的路卻走的不同,袁天罡曾為縣令,後棄官如閒雲野鶴,精於占卜相術,天下聞名。而李淳風卻在回鄉後,經同鄉劉文靜舉薦到嗣業麾下任參軍。

  後因其精通天文曆法,被皇帝召入太史局任職。

  一個是神棍,一個是科學家。

  李淳風一入太史局,便向朝廷上疏,建議改制渾天儀,在他主持下,新製成的渾天儀,將古代的兩重渾儀改為三重,最名為六合儀,中間三辰儀,最內四游儀。此儀黃道經偉,赤道經偉、地平經緯均可測定。

  皇帝羅成也因此功授其為太常博士,並令其主持朝廷曆法的修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