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皇帝卻願意帶頭,拿出九成的洛陽皇莊來置換到邊疆去,這對他來說,那真是極大的支持了。

  「當然,洛陽身處中原腹心,又是京畿重地,不管怎麼說,都肯定是人多地少的,因此僅是抑制兼併還不夠,也得想辦法多遷些百姓到邊郡去。」

  羅成要求長孫無忌想辦法,從洛陽二十二縣中,每縣選出一到兩千戶,準備遷移邊疆。具體的標準,就是貧困無產者,或者是此前有不良紀錄的比如加入過賊匪的,或為寺觀佃民者,或是放免還良的原奴隸等,把這些人乾脆遷到邊郡,給他們在那些地廣人稀的地方,授足田地,充實邊疆,拓荒殖邊。

  一縣遷走一二千戶,則就能收回約十萬畝地,剩下的萬戶人家,按每家兩丁算的話,一人能新增五畝地,一戶就能增加十畝。

  而通過寺觀收田、公田買回,新的限田令等多項措施,預計一丁能達到三四十畝左右的授田,這樣一來,一個家庭就能有七八十畝,甚至是百畝之地。

  自耕農的增加,尤其是大量能夠有富餘的自耕農,能夠讓國家更趨穩定。

  「百姓所授之田為露田,禁止買賣,身死田收。而對於私田買賣,必須到官府立契,並按交易價格徵收一分的契稅,規定,契稅由買方交納。」皇帝敲打著龍椅扶手,對長孫無忌說道,「把這條記下來。」

  私田買賣,必須登記立契,必須過戶,還必須交稅,稅率百分之十,這稅不低。而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要增加土地兼併的成本,同時,朝廷還能從中得到一筆稅收。

  不過羅成也知道,這年代的置地,就跟後世的買房一樣,似乎成了一個硬投資,有賺不賠的買賣。

  有錢了,第一選擇肯定是買地。

  所以契稅也僅僅有一點點限制作用,關鍵還是要對地狹人多的地方,加大禁購和限額還有人口分流,並禁止普通百姓把所授之田交易買賣,如此才能保證有絕大部份的土地,能夠一直分授給普通百姓,讓他們成為擁有田地的自耕農,而不是一兩代之後,又成了失地的佃農。

  對於一個新建立的王朝來說,羅成不僅要關顧眼前,更要放眼未來,作為開國之君,他得把一個良好的制度框架建立起來。

  第936章 羅秦單李、閻崔鄭周

  高士廉在偏殿等了許久。

  他本以為很快能受到召見,結果這一等就是一個多時辰。眼看著午餐時間都到了,皇帝還沒有結束與無忌的召見。

  一位宦官進來,提著一個食盒。

  「高郎中,陛下還沒有結束與長孫府尹的召對,特命某前來送餐,請高郎中在此先用午餐,稍後陛下召見高郎中。」

  餐盒打開,內侍取出了四菜一湯來。

  菜式簡單又很精緻,每個菜份量不多,兩葷兩素再加一個湯,聞的香氣撲人。在這裡坐了一個多時辰,雖說有火烤著,但也確實是餓了。

  大秦的官員們,都有工作餐。

  大家早上吃了飯到衙門上班,午間就在衙門吃飯,餐錢由衙門出。餐後休息一會便繼續上班,然後到黃昏時散衙下班回家。

  一般情況下,官員都是不住衙門的。

  當然,若是有單身的官吏,衙門也會安排宿舍給他們,有的是直接在衙門後院安排房間,有的是另行租住。

  宰相們每天下朝後,上午也是在宮裡的門下省政事堂當值處理公務,他們每天的午餐,都是皇帝讓御廚烹飪,特賜在政事堂廊下用餐,等級規格就要高的多,足有八個菜,且十分精緻豐富。

  這是宰相們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有時臣子們奉召入宮面奏,若得皇帝特旨,也可以到政事堂廊下用餐,但一般非三品以上重臣,是不好意思去的,一般都會推辭不受。

  當然,也有如現在高士廉一樣,皇帝讓人給他送一份過來。

  對許多官員來說,其實更願意吃送餐,畢竟級別若低了,跟宰相們共餐,是壓力很大的事情。

  燒鹿尾、炒牛肉,然後是韭菜炒雞蛋,再加一個清炒菘菜,然後一個紫菜湯,高士廉吃的很滿足。

  鹿尾牛肉可都是好東西,一般人可吃不到。就算是官員,也不是隨時都能吃到牛肉的。

  飯吃好,又坐了會,才終於有內侍過來傳喚。

  「長孫府尹已經結束奏對了嗎?」

  高士廉問引路的侍者。

  那名年輕的內侍宦官只是點了點頭而已,並沒有與他搭話的意思。高士廉見狀,不敢再問,生怕犯個勾結內官、窺探禁中之罪。

  見了皇帝,發現皇帝還在吃飯,一邊吃飯卻還一邊在看著奏章。

  「臣禮部司郎中高士廉拜見吾皇!」

  羅成抬起頭來,「讓你久等了,賜坐。」

  內侍取來一個蒲團,高士廉只著襪子跪坐其上。

  「朕正在看你編的氏族志,一百卷,這麼短時間裡,你們編好了一百卷的氏族志,很用心啊。」

  羅成先是稱讚了高士廉他們的辛苦,可接著話鋒一轉。

  「但是朕看到氏族志中收錄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卻是以博陵崔氏第二房的崔民干為第一等,朕有些意外,很是意外啊。想山東士族,五姓七家為首,在北朝之時確實曾冠蓋一時,然如今世代衰微,全無冠蓋,而靠以婚姻得財,不解為何卿等獨重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