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成正在討論中的青苗法,則是半年貸,利息百分之十。春天貸的夏收後還,夏天貸的秋收後還。

  青苗法本錢也是來自於國家的常平倉儲備糧,朝廷拿出一半的錢糧來,用做本錢放青苗貸,支持百姓,然後收回錢本息之後,再用這筆錢,從那些產糧區糴買糧食。

  產糧區的糧價肯定會相對便宜一點,這樣糴糧入倉,既能保證朝廷的儲備糧,同時這個糧食價格差,還能讓朝廷也收益一筆。

  羅成給青苗法設置了一條紅線,那就是嚴禁官府強制百姓借貸,更不許把這筆錢糧外包出去放貸,而且常平倉的糧谷只許最多以一半來放貸。利息也是固定死的,禁止官吏私自加息,哪怕到期償還不了,也不許繼續複利加息。

  並且,青苗貸不給九等戶中的上三戶,除非是遇災年之時,情況特殊。

  貸期半年,不得提前徵收,以免出現表面一分息,實際因為提前收息,而使得真實利息為兩三分的情況。

  同時,還貸時,可以以錢以物,最終目的還是為方便百姓,尤其是支持普通百姓,免得他們困於債務。

  而遇到如現在這樣的災情,羅成則是要朝廷出台一項救災法規,讓各地官府以義倉、社倉之錢糧,救援百姓,放糧賑災以及免息借貸。

  「還有一事,洛陽二十餘縣,有一百多萬人口。據朕所知,均田令推行的並不算太順利?」

  「回陛下,洛陽之地,向來地狹民眾,且此地處中原腹心,因此權貴豪門紛紛置地買田,兼併嚴重,朝廷雖以無主之地、官府公田分授百姓,但百姓得授田地依然要遠低於其它郡縣田畝數,平均下來,一丁授田僅二十畝左右。」

  第935章 禁令

  「還是太少了。」羅成搖頭,雖說洛陽的田地比較肥沃,這裡河渠縱橫,灌溉系統發達。可一丁僅二十畝地,在這個時代的農耕技術來說,還是產量太低,因此收成也少。

  一般來說,此時一戶家庭五六口人,起碼得有百畝之地,才能勉強過於溫飽且有富餘的日子。這一百畝地,得有二三十畝用以種植桑麻養蠶紡絲織布,剩下的六七十畝地才能用於種糧。

  而這些地往往一般只能種一季,甚至還得輪種休耕,畝產也只能一石多點。萬一遇上點自然災害,百姓的日子便會很難過,甚至不免要借債欠錢,而一旦陷入債務之中,則很可能會讓一戶自耕農破產。

  所以古人常說,耕種三年,而有積余。

  新的兩稅法下,普通百姓的賦稅是減輕了,但若是田地太少,依然會很艱難。

  「之前朝廷推行公田和買政策,雖也有效果,買回不少田地,但洛陽不比其它地方,貴族官員、僧寺道觀太多了。」

  長孫無忌還有些話沒說,那就是洛陽作為中京皇都,這裡也遍布著皇家的莊園,此外,隸屬於軍隊的屯田也很多。

  朝廷雖有限田令,但貴族官員們都有官爵在身,他們的田額是很高的,一位親王,其田額超過萬畝。

  哪怕是一位九品小官,他也有二百畝的田額。

  更別說,京城之地,貴族官員無數,再限田,也註定不像一般地方郡縣。

  「無忌,這方面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皇帝問這位年輕的大舅子。

  「陛下新推出的佛道管理律令中,對寺觀的限田臣覺得很不錯,據臣所知,洛陽城裡城外的大寺觀,普遍都擁有寺田在萬畝以上,中寺也一般有千畝以上,一般小寺都有上百畝數百畝之多。而且洛陽府內又寺觀眾多,這些寺觀占田量之巨,極為龐大,若能清理出來,可新增數萬頃之地,能給數萬丁授田。」

  「還不夠。」羅成搖頭。

  和尚道士雖田產多,但洛陽府二十餘縣,也就那麼千餘寺觀,全清出來雖不少,但面對一二百萬百姓來說,一人也增加不了幾畝地。

  「臣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限購了。禁止洛陽府本地戶籍居民以外者在洛陽府境內購買田地,可避免占田。」

  「對於貴族官員,也要進一步加強在六京和中原這樣的腹心要地的田額。」

  長孫無忌的意思,一位親王,如果擁有一萬畝的田額,那麼在六京境內,最多只能各擁有其十分之一或更少的田額,其總田額不變依然是一萬畝,但在洛陽其只能最多擁有一千畝或是五百畝地。剩下的田額,可以在其它地方購買。這樣做的目的,則是避免在中原這樣的人多地狹的地方占田太多,使得普通百姓能授分的田太少。

  「朕的皇家莊園在洛陽有多少地?」

  羅成突然問。

  長孫無忌馬上報出一個數字,非常驚人。

  這些皇家莊園都是皇帝的私產,此外還有太上皇名下的田莊,有皇后、妃嬪們名下的田莊,都有許多。

  這些地主要都是以前屬於隋朝皇家的,然後自然現在歸屬於大秦皇家,皇帝拿出不少賞賜給了妃嬪、大臣們。

  「朕讓內侍省整理一下,保留十分之一的莊園,然後其餘的全都置換到地廣人稀的邊疆之地去,置換出來的地,你拿去分授給百姓吧。」

  「陛下聖明!」長孫無忌激動的高呼,他沒想到,皇帝居然如此大方。要知道,洛陽的土地,當然是比其它地方的好。

  洛陽城一畝地,甚至能當的上河北兩畝,當的上江南三五畝,當的嶺南十畝八畝,至於如隴右關外這些地方,那一畝能當幾十畝。




章節目錄